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文英《浣溪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文英《浣溪沙》

《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译】

深深的花海,阻隔着

我走向你的门口,

无奈的情思,幻化作

梦境中的旧游。

夕阳默然无语,

燕子归来含愁。

纤纤玉手,清香流走,

掀动小小的帘钩。



悄然无声的落絮呀,

无声地春泪儿流!

行云渐渐遮窗影,

月光含羞。

深夜春风冷呀,

凉意胜过金秋。



【评】

这是一首描写梦境的词作。近代陈询已指出:“此篇全从张子澄‘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海绡说词》)。但唐人张泌之诗是一个温柔的、惜别依依的梦,而梦窗此作,却如读聊斋,夜下说神鬼一般,充满神秘、凄冷的境界。

“门隔花深梦旧游”,不但点明托梦之背景,而且令人直入梦境,而“门隔花深”四字,又令人感受到主人公在梦中的焦急与无奈,“夕阳”句入暮色,“燕归愁”已在梦中暝色的氛围里,“玉纤香动小帘钩”如神似鬼,视觉见手,嗅觉闻香,却不见人形,冷艳逼人。

下片,“换头,抒怀人之情,因落絮以兴起人之堕泪。因行云以比人之含羞。‘东风’句,言夜境之凄凉,与贺方回《浣溪沙》结句‘东风寒似夜来些’相同”(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境界比之上片更为朦胧绰约、更神秘凄迷。“落絮无声”与“行云有影”都似有若无、似无又若有,有象却又轻飘虚幻,正是梦中影也。“春堕泪”“月含羞”都有着双关象征的意味,正是情人相会之境也。结句“东风临夜冷于秋”情于言外,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吴文英《浣溪沙》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吴文英《浣溪沙》

《浣溪沙》·吴文英

吴文英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海绡说词》指出: “此篇全从张子澄‘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张泌(子澄)的《寄人》诗是这样写的: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廓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两首内容都是感梦怀人,《浣溪沙》上片先写回旧游之处,即张泌诗中的“谢家”;但诗人的梦魂是入其家而徘徊于“小廓曲栏”,而词人梦中,却因“门隔”而不得入,遥望伊人所居,则是花丛茂出,杳无所见。“夕阳”两句,以寂静的环境作为衬托,描摹出词人的心理活动。“归燕”不仅指燕,兼以喻人。他似乎看见伊人含愁登楼,也好像听见那纤纤玉手触动帘钩的声响。这是梦中,是幻觉,但词人内心深处的忆念之情也由此而泄露一二。

张泌诗中的后两句,是借月儿之多情地陪伴自己来婉转怨诉伊人的无情。《浣溪沙》下片含意与之有相似之处,但却更为深蕴不露,全凭意会。“落絮”两句的格式,使人联想起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所指的究竟是什么,亦是那样难以猜测。《海绡说词》云: “春堕泪,为怀人;月含羞,因隔面,义兼比兴。”以“春”和“月”比喻人,因落絮而引起人的堕泪,由行云而念及人之含羞,这该是因为相隔而不得相见,从而引起的种种遐思。

末句“东风临夜冷于秋”,夕阳西下,春宵寂寂,劲峭的东风使他如临九秋,不禁忆及去岁与伊人同游时虽值西风劲吹而不觉其寒的佳兴,如今秋去春来,物是人非,两人已是“门隔花深”,形同陌路。可见这一“冷”字,这种视煦春若寒秋,当不只是生理上的感受,而且还透露出心理上的怅触。


古代诗歌之吴文英《浣溪沙》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吴文英《浣溪沙》

吴文英《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1。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注释】

1.玉纤:手。

今译

深深的花海,阻隔着

我走向你的门口,

无奈的情思,幻化作

梦境中的旧游。

夕阳默然无语,

燕子归来含愁。

纤纤玉手,清香流走,

掀动小小的帘钩。

悄然无声的落絮呀,

无声地春泪儿流!

行云渐渐遮窗影,

月光含羞。

深夜春风冷呀,

凉意胜过金秋。


唐宋词之吴文英《浣溪沙》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吴文英《浣溪沙》

《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注释】 ①玉纤:手。

【译文】 那门隔着那深深花径,频频出现在我的梦境:别梦依依,总是重游旧地。夕阳红,黄昏格外寂静;无言燕子归来,似披愁闷满身。帘钩启动了,幽香微袭——是那纤纤玉指,她定是飘然而至。

落絮轻轻坠,陪人堕泪无声。行云渐渐遮,窥窗皓月含情。东风飒飒三春夜,凄凉却比深秋冷。

【集评】 清·陈廷焯:“《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如吴梦窗之“东风临夜冷于秋”,贺方回之“行云可是渡江难”,皆耐人寻味”(《白雨斋词话》卷一)。

近代·陈洵:“梦字点出所见,惟夕阳归燕,玉纤香动,则可闻而不可见矣。是真是幻,传神阿堵。门隔花深故也。‘春堕泪’为怀人, ‘月含羞’因隔面,义兼比兴。东风回睇夕阳,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即一梦亦有变迁矣。‘秋’字不是虚拟,有事实在,即起句之旧游也。秋去春来又换一番世界,一‘冷’字可思。此篇全从张子澄‘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须看其游思飘渺、缠绵往复处。”(《海绡说词》)。

现代·刘永济:“此忆旧之词。所忆不愿实说而托之梦。‘门隔花深’,不得亲近,故但有梦也。‘夕阳’句结为门外所见之景。‘玉纤’句乃花中所闻之声。换上句所忆之情,‘落絮无声’乃‘春堕落’,以比人之情;下句所忆之人,‘行云有影’,使月含羞,以比所忆之人。‘东风’句言忆旧之情怀如此。觉春夜东风亦如秋气之凄凉矣。观此词,知词家所说之梦,不必是真梦,而写来似真,亦写虚为实之法”(《微睇室说词》)。

现代·唐圭璋:“此首感梦之作。起句,梦旧游之处。‘夕阳’两句,梦人归搴帘之态。换头,抒怀人之情,因落絮以兴起人之堕泪。因行云以比人之含羞。‘东风’句,言夜境之凄凉,与贺方回《浣溪沙》结句‘东风寒似夜来些’相同”(《唐宋词简释》)。

【总案】 这是一首怀人感梦词。通篇写梦境。前人指出它自唐人绝句“别梦依依到谢家”化出,然而既经其变化,则面目实不同。张泌原诗表现一个温柔的、惜别依依的梦。到梦窗词中,梦境则美艳幽馨之外,罩上阴冷、凄清且神秘的气氛。首句“旧梦游”,末句“东风临夜”这一首一尾,提示与笼罩全篇。既是梦,就写得格外迷离恍惚,令人生疑。如写闻香气入,见帘钩动,却未写其人入户之形貌,终觉“是耶?非耶?”捉摸不定。表现出梦窗词的特有的审美意趣——对于神秘美的一种追求,从而造就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