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共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工神话传说人物。古史载其曾与颛顼争做“天帝”,发生大战,一直打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后被颛顼战败,怒而头触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使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造成日月星辰西驰、百川大河东归的局面。他虽然因此身亡,但却重新安排了山河,改造了自然。一说他与祝融交战,怒而头触不周山。 共工gōng gōng见“折天柱”。李白《上崔相百忧章》:共工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 共2工古史傳説中人物,與驩兜、三苗、鯀并稱爲四兇。見《尚書·舜典》和《史記·五帝本紀》。故亦借指兇人。張衡《東京賦》:“授鉞四七,共工是除。” 共工参见[天柱折]。李白《上崔相百忧草》:“共工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 共工 共工或作康回、庸回、雄虺,炎帝后裔。辞赋神话人物。屈原《天问》:“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王逸注:“康回,共工名也。”张衡《东京赋》:“共工是除。”李善注:“共工,霸天下者。”何晏《景福殿赋》:“命共工使作缋。”李善注:“《尚书》:帝曰:‘垂,命汝作共工。’”或说共工是天神或雷神。《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高诱注:“共工,官名,伯于虙羲、神农之间,其后子孙任智刑以强,故与颛顼黄帝之孙争位。”《淮南子·地形训》:“共工景风之所生也。”高诱注:“共工,天神也,人面蛇身。”闻一多引证《山海经·海内东经》和《淮南子·地形训》等典籍所载雷公形状是“龙身人头”和共工形状是“人面蛇身”,确认“雷公就是共工”,“共工即雷神”(《伏羲考》)。或说共工是水官、水神或土官。《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高诱注:“共工,水官名也。”袁珂引《淮南子·兵略训》“共工为水害”等典籍,又认为“此天神共工乃水神也。”游国恩说:“考共工氏本土伯者,其后在黄帝时为土官,后又有为水官者。《竹书》尧十年治河之共工,盖亦其后也。《国语·鲁语》,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韦昭注:共工氏伯者名,在戏农之间,其裔子勾龙,佐黄帝为土官,故曰后土。此即诸子书所谓与颛顼争为帝也……盖共工之后,世为水土之官。”(《天问纂义》)或说共工是东夷之神。杨宽说:“共工本亦东夷神话中人物……必东夷之神也。”“鲧、共工、玄冥、河伯名字并同,其为一神之分化”,亦即“皆殷人东夷河伯神话之分化”(《中国上古史导论》)。 ☚ 【六画】 戎妇 ☛ 共工(一) 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颛顼争为帝,有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坠形训》:“共工,景风之所生也。”高诱注:“共工,天神也。人而蛇身,离为景风。”又《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有关共工的传说不尽一致。参阅《山海经·海外北经》以及《大荒北经》、《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 共工gōng gōng〖名词〗 共工 共工官名。上古帝尧时置。《尚书·尧典》: “欢兜曰:都! 共工方鸠𠊩功。”易解: “欢兜、共工, 尧时大臣,四凶之二。今按共工为尧之水官,郑玄曰: ‘共工,水官名。’《竹书纪年》曰: ‘帝尧十九年命共工治河。’ 皆可证。方,借为防; 鸠借为救,《说文》引作救。方鸠,即防救也。《周语》: ‘昔共工欲壅防百川。’ 可见防救及共工治水之特点。 𠊩, 音撰, 马融曰: ‘具也。’ 共工方鸠𠊩功,谓共工防救水灾, 己具功绩。” 《尚书·尧典》:“帝曰: 俞,咨,垂! 汝共工。”易解: “共工,官名,理百工之事。”《资治通鉴·汉纪·王莽始建国元年 (公元9年)》: “更名……少府曰共工。” 《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王莽改少府曰共工。” ☚ 拱卫大夫 供奉 ☛ 共工 共工传说中的神话人物。相传为人面蛇身赤发乘二龙。中国古籍中关于共工的记载很多,但诸说不同。在旧的民间传说中,多把他说成是一个兴风作浪的凶神。《淮南子·本经训》 中说: “共工氏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意思是说他发起洪水,迫近了空桑 (今山东境内)。连他的臣子相繇,也是个同时把九个头放在九个山上,吃尽九个地方东西的恶煞。大禹杀死他后,水腥臭无比,流在地上连五谷都不长。共工也被传说为部族领袖。据《尚书·舜典》及《史记·五帝本纪》载,共工是尧的臣子,试授工师之职,后于驩兜、三苗及鲧并称为“四罪”,被舜流放于幽州。他还被传说为敢于改变天地日月星辰的英雄。《淮南子·天文训》载:“共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太帝 盘古 ☛ 共工 共工Gonggong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炎帝后裔,祝融之子。相传他是人面蛇身赤发,身乘二龙。他与颛顼为争夺帝位而战,因为战败而发怒,一头撞向北边的不周山,撞断了撑天的柱子,撞折了维系天地的绳子。从此天空就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也都倒向那边,江河百川则夹带泥沙流向东南大地。还有的传说他是水神。大部分时间住在水中,偶尔也住在陆地上。他常常振滔洪水,冲平高山,借着水势来挟制天下。 ☚ 女娲补天 黄道婆 ☛ 共工又称“共公”。❶神话人物。人面蛇身赤发,身乘二龙。据《淮南子·天文训》,乃胜利的英雄:“昔者共工与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国语》、《山海经》、《淮南子》、《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等,均有记述,然各不相同。 共工Gong Gong(God of floods) 共工gòng gōng1、官名。《尚书·尧典》:"共工,方鸠僝功。"《尚书·舜典》:"咨垂,汝共工。"此二官所掌有两说,一说为水官,掌水;一说为工官,为百工之长。 2、官名,掌利器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序官》:"垂作共工,利器用。"注:"应劭曰:垂,臣名也,为共工,理百工之事也。" 3、官署名,王莽改少府为共工。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汉书·王莽传》、《后汉书·宋弘传》。 共工(1)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传为人面蛇身赤发,身乘二龙。或谓与“四神”共司十日四时。长沙楚帛书:“共攻(工)□步十日四时。”惟古籍多记共工为凶神,与楚系神话传说似有不同。《山海经·海内经》谓炎帝后裔“祝融降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此记载尚保留有共工为司岁之神的遗痕。《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古人推算年、月、时(季)、日以日月星辰为客观依据,而日月星辰的运行又似源自共工触不周之山,《淮南子》的记载或源自楚系神话,是把共工当作司历法之神来看待的。(2)古史传说中的部族首领。《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谓共工是尧的臣属,为工师(《左传》谓“共工氏”为水师),后被舜流放于幽州。 共工神话传说中的天神,传为人面蛇身,曾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而使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❶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与颛顼争为帝(或说与祝融战),怒触不周山,结果天柱折。天倾西北, 日月星辰都向西方移动;地维绝,地不满东南,水潦尘埃都向东方流去。 共工(1)共工部落的首领称号。共工是炎帝后裔中的一个部落,传说共工受命时自以为具有“水德”(见陈柽《通鉴续编》),以水命官,有东水氏、南水氏、西水氏、北水氏、中水氏,称为“水师”,疑为共工部落诸氏族首领的称号。共工曾经治水失败,其子后土善于平治九土,继续治水成功,被尊奉为土正,死后又被奉为社神。(2)《尚书·尧典》记舜时在部落联盟议事会设有九官,其一为共工,由垂担任,管手工业;又称为工,见《淮南子·齐俗训》:“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