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1.fǒu 不,不然。張衡《應間》:“雖有犀舟勁檝,猶人涉卬否,有須者也。”揚雄《羽獵賦》:“或稱羲農,豈或帝王之彌文哉?論者云否。” 2.pǐ ❶貶,非議。張衡《西京賦》:“街談巷議,彈射臧否。” ❷惡。崔駰《達旨》:“臧否在予,唯世所議。” ❸閉塞,不通。蔡邕《釋誨》:“是故天地否閉,圣哲潛形。” ❹窮隱。蔡邕《釋誨》:“利用遭泰,可與處否。” 否 否(一)fǒu ❶不,表示否定。《周南·葛覃》三章:“害澣害否,归宁父母。”毛《传》:“害,何也。宁,安也。父母在则有时归宁耳。”郑《笺》:“澣,谓濯之耳。我之衣服,今者何所当见澣乎?何所当否乎?” 《小雅·宾之初筵》五章:“凡此饮酒,或醉或否。” 《说文》:“否,不也。”《小雅·小旻》五章:“国虽靡止,或圣或否。”孔 《疏》:“民或有通圣者,或有不能者。” ❷不通。《小雅·何人斯》六章:“还而不入,否难知也。”郑《笺》:“还,行反也。否,不通也。女行反入见我,我则解说也。反又不入见我,则我与女情不通。”朱熹《集传》:“还而不入,则尔之心我不可得而知矣。”(二) pǐ ❸恶。《大雅·抑》十章:“於乎小子,未知臧否。”郑《笺》:“臧,善也。”陆德明 《经典释文》:“否,恶也。”《大雅·烝民》 四章:“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陆德明《释文》: “否,犹恶也。”郑《笺》:“若,顺也。顺否犹臧否,谓善恶也。” ☚ 歼 厎 ☛ 否读音f·ou(ˇ),为ou韵目,属ou—iu韵部。方久切,上,有韵。 ❶否定。 ❷不同意。 上一条: 不 下一条: 𫜢
否读音p·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符鄙切,上,旨韵。 ❶恶;恶人;坏;坏人, ❷闭塞;不通。 ❸易卦名,坤下乾上。 ❹贬斥。 上一条: 苉 下一条: 痞 否批pǐ❶ 闭塞;阻隔不通。例:整天奴(nǒu)~屋里出不去,闭塞得啥都不知道。 ❍ 路堵~住了,将人隔~开了! ❷困穷;不顺。例:家穷~得很、困~得很! ❍ 办个事难~得很! 《广雅》:“否,隔也。”《汉语大字典》:“否,困穷,不顺。” 否〔fou〕 jex. 做成~? chudjanxjex? 否认〔fouren〕jexzenxrenb. 否则〔fouze〕jexnangd. 否《广韵》符鄙·旨;pǎi pnǎi‖pǐ坏,恶:~才pǎizái(长相不好) ❍ ~喙斗pǎi cuìdǎo(胃口不好) ❍ △~竹出好笋,好竹出龟𪨷pǎidīk cūt hǒsǔn, hǒdīk cūt gūlńg(比喻卑贱者也会出能人,高贵者也会出蠢才)。 ❍ 拄着~空dǔ diohpǎikāng(遇到坏事或凶恶的事)。《诗·大雅·抑》:“未知臧否。”《尔雅·释名》:“否,惡也。”《太玄经·从减至晦卷》第五:“初一冥積否作明基。”《庄子·渔父》:“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清·王夫之《宋论·仁宗》:“至于即簡在位,或賢或否,則以功而明試之。” 否ㄈㄡˇ;ㄆㄧˇfǒu; pǐ二2506①动开除。借自英语foe。粤语。广东广州〖 〗。~咗佢把他开除了。②动淘汰。借自英语fault。粤语。广东广州〖 〗。呢这个篮球队第二轮比赛就~咗咯就被淘汰了。③动(做事)失败。闽语。福建厦门〖 〗。代志创~去事情办失败了。④动生病。吴语。浙江象山。1915年《象山县志》:「病曰~之平声。」⑤动家境破落。江淮官话。江苏盐城。1936年《盐城县志》:「家道中落曰~,音如~泰之~。」⑥形不好。闽语。福建厦门〖 〗。~看。   否pi坏,恶,与“泰”相对。成语:“否极泰来”。《墨子·非儒下》:“穷达赏罚幸~有极,人之知力不能为焉。”(知:智。为:左右。)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泰如天地。”(天地:天地之别。)《后汉书·仲长统传》:“善者早登,~者早去。”(登:被重用。去:离开。) 否fǒu❶不;表示不同意 △ 不置可~。 ❷〈文〉用在问句末尾,表示询问 △ 知~? 另见238页pǐ。
否pǐ〈文〉 ❶坏;恶 △ ~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❷贬损;贬低 △ 臧~(褒贬)。 另见237页fǒu。 否fǒu
否❶否定:~决︱~认︱矢口~认︱不置可~。 ❷不是这样,表示不同意。 ❸表示疑问:当(dang)~︱是~。 另见 pi。
否❶坏;恶:~极泰来。 ❷批评人家的坏处:臧(zang)~人物。 另见 fou。 否fǒu❶ 否定:否认│否决。 ❷ 用于是否、可否、能否,表示是不是、可不可、能不能等意思:是否可行│可否上班│能否准假。 ❸ 用在问句末尾表示询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见385页pǐ。
否pǐ❶ 坏,恶:否极泰来。 ❷ 贬斥:臧否人物。 另见155页fǒu。 否(1次) 错的;不正确的。不清澂其然~《章·日》 否fǒu不正确;错误。《惜往日》:“不清澈其然否。” 否fou否定 否决 否认 否则 可否 能否 是否 应否否决权 不置可否 唯唯否否 否(一)fǒu (二)pǐ【辨形】 上是不,中间是竖,不是竖钩。7画。会意。 【辨义】 否(一)fǒu ❶ 表示“可不可、能不能、是不是”等意思: 当否|可否|能否|是否|能否办到|是否同意|唯唯否否|不置可否|献可替否。 ❷ 否定:否决|否认|否则|否决权|矢口否认。 ❸表示不同意,相当于口语的“不”。 ❹用在问句末表示询问:知其事否? (二) pǐ ❶ 恶,坏: 否极泰来|泰来否往。 ❷非议,贬斥:臧否人物。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构词方式及词性有所不同: 否(一)fǒu构成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合成词或单用,作动词、副词、连词、助词,并作副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pǐ只作形容词性、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 二、适用范畴不同:否(一)fǒu表示否定,不同意,并表示询问等语气;(二)pǐ表示性质状态和言语动态。 三、使用频度不同: 否(一)fǒu多义项,较常用,使用频度较高;(二)pǐ义项少,只用于“否极泰来、泰来否往、臧否人物”等成语。 否(反)可 否fǒu用在句末,表示询问:老先生倚门佇望,敢街市上有甚新闻~?(一·15)昨日我和你那边的令伯母赌气,你可知道~? (七五·1849) 另见pi。
否pǐ另见fou。 否❶不通,塞。《詩經·小雅·何人斯》: “還而不入,否難知也。”鄭玄箋:“否,不通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否,方九反,一云鄭符鄙反。” 《易·師》: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陸德明《經典釋文》: “否,鄭方有反。” (《通德堂經解》) 《易·遯》: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鄭玄注: “否,塞也。”(《通德堂經解》) ❷不。《論語·雍也》:“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 鄭玄注: “否,方有反,不也。” (《通德堂經解》) 《論語·雍也》: “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鄭玄注: “否,不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易占部 > 卦爻 > 否 否 pǐ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乾上,天地否,䷋。《序卦》:“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雜卦》:“否、泰,反其類也。”《象》:“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義爲塞、閉。《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後代星術家又推演出:否爲乾宫八卦中三世卦,五行屬金。十二消息卦中配七月,地支配申,律吕配夷則。小周天火候圖中主初五日晝。 否;泰、臧○否pǐ(形)(运气等)坏;恶:~极泰来|善~陈前,靡有隐情|未知臧~|执事顺成为臧,逆为~。 ●泰tài(形)六十四卦中的卦名,泰是好的卦,指天地相和,象征通达顺利:天地~宁|否极~来|否极生~|否终则~。 ●臧zāng(形)〈书〉善;好:~贬|~否人物|不置~否|一~一否,其谁能常之?
否;可○否fǒu(动)〈书〉表示不同意:不置可~。 ●可kě(动)〈书〉表示同意:许~|认~|点头认~|得到领导许~。 可←→否kě ← → fǒu可:表示同意。 否:表示不同意。 【例】 吁,嚣讼可乎! (《书·尧典》) 过多的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否,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是←→否shì ← → fǒu是:表示判断或分类。 否:否定。 【例】 过多的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否,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否pǐ〖名词〗 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为天地不交,上下闭塞不通之象(3)。《亲政篇》: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它的否卦说:“上下思想不沟通那么天下就像没有国家。”《亲政篇》: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上下之间阻隔,即使有国家也就跟没有国家一样了,以此称作“否”。《亲政篇》:交则“泰”,不交则“否”。——[上下思想]沟通了就是“泰”,没有沟通就是“否”。
否fǒu〖动词〗 否定(1)。《管晏列传》:俗之所否,因而去之。——世人所否定的,就放弃它。
否pǐ〖形容词〗 恶(1)。《诸葛亮前出师表》:陟罚藏否,不宜异同。——提升处罚善的和恶的,不应该有差异。
否fǒu〖语气词〗 用于疑问句末,加强疑问语气。可译为“么”、“呢”(3)。《送杨少尹序》: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 ——而史官又能否广泛宣传他的事迹,为继承二疏的踪迹给他作传呢?不让他寂寞呢?《送杨少尹序》: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我又不知道当时二疏他们离开的时候有这样的事么?
否fǒu〖副词〗 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性状的否定。可译为“不”(12)。《唐雎不辱使命》: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唐雎回答道:“不,不像是这样的。”《李斯谏逐客书》: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如今选取人却不是这样,不问行还是不行,不论是非,只要不是秦国人都要离去,是客卿都要驱逐。《送石处士序》: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同他论道理,辨别古今的事情对与不对。 否pǐ❶ 闭塞,不顺畅。《汉书·刘向传》:“~者,闭而乱也。”又《薛宣传》:“阴阳~鬲。”(鬲gé:阻隔。) ❷ 困厄。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先祖之屯蹶~塞以死。” ❸ 恶,劣,与“善”“臧”相对。《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不宜异同。” ❹ 《周易》中的卦名,上为乾下为坤,表示天地不交,万物不通。见“否泰”。 另见149页fǒu。
否fǒu副词。❶ 与肯定词对用,表示否定。《韩非子·五蠹》:“不察当~之言。”全祖望《梅花岭记》:“是不必问其果解脱~也。” ❷ 用于对话,表示否定的回答。《齐桓晋文之事》:“王曰:‘~,吾何快于是?’” ❸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 另见454页pǐ。 否 否fǒu不对、不。〔例〕我所的工作总结如上,是~之处,望予以指正。 ☚ fou G(gai) ☛ 否*B7F1 (一)fou❶〈文〉不。1.用于疑问句,构成是非问句:能~/是~/可~/然~?2. 用于答话,表示“不同意”,常独立使用。3.表示“不同”,“不一样”:人皆从而渡,我独~。 ❷不承认;不同意:~定/~决/~认。 ❸不然;不如此:~则。 (二)pi〈文〉❶坏;恶:~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❷贬斥:臧(zang)~人物(评说别人的好坏)。 不是 不是非 勿(~论) 罔(置若~闻) 不(~合;~对;~韪) 匪(~浅) 弗(~成) 未 否(~~) 不是这样:不然(大谬~) 不像是:非是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疑似 肯定不是:须不是 ☚ 是这样 确实 ☛
善恶 善恶休咎 臧否 臧不 淑慝 淑恶 媺恶 善否 善败 雌黄 善:善(~意) 淑 惠 臧 福先 不善:不淑 不祥 不良 无良 恶:否 恶(~劣;作~) 歹(为非作~) 劣(~绅) 坏 孽 奸恶:憝 大恶,大祸害:大厉 巨凶,大恶:鸿沴 ☚ 善良 贤良 ☛
否定 否定否定意见或提案:否决 对事情现实的可能性进行否定:不得 无得 表示否定:否 非 不(~是;~能;不然) 莫 没(~有) 罔 勿 无未(未始;未尝) 毋 弗 棐 靡蔑 曼 哪(哪有;哪能;哪里) 断(断乎;断然) 讵 表示对存在的否定:未有 未或 表示统括性的否定:莫不 莫非 莫或 表示禁戒性的否定:无 莫 勿 毋 休 别 甭 表示加强否定:太(~不;~没) 表示特别强调否定:绝对 用反问的语气否定:何尝(~去过) 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话也否定了:因人废言 以人废言 全部否定:百无一是 全盘否定 表示全部否定:了不 略无 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一笔抹杀 一笔抹煞 一笔抹倒 一笔抹 对有缺点错误的人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一棒打死 一棍子打死 一棍打一船 一概否定:抹杀 因小过错而抹杀大功德:以眚掩德 一眚掩德 把已成的事一概否定:抹杀一切 不因厌恶某人而抹杀他的优点:恶不去善 表示坚决否定:决 一定 表示断然否定:不可 不行 (否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否定)
另见:不承认 事物 存在 真实 案件︱肯定 ☚ 否定 推翻1 ☛
阻塞 阻塞阻(阻节;阻隔;梗阻) 塞(涸塞;堵塞;充塞;蔽塞;遏塞;鬲塞;逼塞;抑塞;柴塞;厄塞;哽塞;痞塞;闭塞;障塞;隐塞;翳塞) 障(障隔;障距) 梗(梗塞;梗阻;梗涩;梗碍;梗逆;梗棘)雍(雍塞;蔽雍) 壅(壅否,壅阻;壅沮;壅底;壅闭;壅蔽;壅滞;壅噎;壅积;壅离;壅塞;壅防;壅遏;闭壅;蔽壅) 滞(滞塞;滞涩;滞越;滞著;滞疐;重滞;淤滞) 拥(拥阏;拥塞) 窒(窒息;窒碍;窒塞;阂窒) 鲠(鲠塞;横~) 噎(噎塞) 阸(阸塞) 陻(陻塞) 闭(闭雍;郁闭)屯(屯咽) 湮(湮厄;湮塞;郁湮) 堙(堙厄;堙厄;堙窒;堙塞;堙阻;堙郁) 否(否塞) 隔(~断;拥隔) 瘀 阏(阏遏) 阒咽(玉车~) 痞结 榛碍 郁结阔绝 淤洳 奸臣当道,阻塞贤路:酒酸不售 交通阻塞:塞车 堵车 水道、血管等被沉积物堵塞:淤(淤塞;淤积;淤滞;淤阏;淤涩;雍淤)廞(廞塞) 淀塞 堙淀 症噎 瘀塞 梗壅 堙废 沉滞,沉积不通:湛滞(川泽~) 体内某部位血液瘀滞:瘀血 水浅淤塞:浅淀 浅涩 堆积堵塞:堆堵 阻塞郁结:阏郁 闭塞郁结:闭结 停滞阻塞:顿塞 顿阻 坍塌窒塞:颓塞 颠仆阻塞:颠阻 荒芜阻塞:芜梗 险要阻塞:隘阻 险厄 崎岖阻塞:险塞 险涩 茅草所阻塞:茅塞 一天天地堵塞起来:日堙月塞 完全堵塞:穹窒 (有障碍,不能通过:阻塞)
另见:险阻 ☚ 不通 断绝2 ☛
表示问 表示问否(知~;可~) 表示问人:谁(~人;阿~) 孰 表示问原因、目的等:何(何以;何为;何用;如何;若何) 干么 干吗干啥 底作 缘底 谁家 胡为 可谓 干什么 为什么 做什么 表示问原因:何居 何故 为何 何乃 奈何 表示问程度:多(多么) 何其 胡其 奚其 表示问数量:几(~人;~个) 多少 表示问性质、状态等:咋(~的) 争(~奈) 哪样 为何 什么(为什么)奈何 若何 如何 何似 何以 奚如 若为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为什么老天不怜悯保佑:胡天不吊 表示问方式:咋(~办) 若何 孰何 奈何 如何 怎么办 表示问时间:曷(~归) 几时 何时 何当 早晚 多咱 多怎 多昝 多会儿 什么时候 问哪一天:哪天 何日 阿越 早晚 表示问过去或将来的时间:哪会儿 表示疑问:何(~如) 恶 侯(~不) 安 岂 问哪来的:朅来 ☚ 问处所 发问 ☛
疑问 疑问疑(疑义;疑端;谘~;质~;献~;答~;解~;释~) 问号 表示疑问:啥(忙~) 哦 嗯 哪(~个;~天) 恶(彼~知之) 怎(怎么;怎样;怎的;怎地;怎生;怎许) 焉 奚 盍 么(什么;甚么) 独 宁 安(~在;~知)底(~事;~处) 何(~若;~如;~等;~物;~以;~谓;如何;若何;奈~;谁~) 曷 欤恁 嘛(干~) 呣 谁(~人;~家;名~) 难道 庸拒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吗 呢 吧 啊 乎(信~;乐~) 邪 哉 否 了 为 也 耶 表示疑问或反诘:胡 佯装不知而故意发的疑问:诡疑 长期不解的疑问:积结 心里充满疑问:满腹疑团 满肚疑团 疑云满腹 疑团满腹 满肚子疑 疑问迅速消除:红炉点雪 洪炉点雪 沃雪红炉 雪点红炉 没有疑问:无疑 真切无疑:列眉 (有怀疑的问题:疑问) ☚ 题目 困难2 ☛
不同意 不同意不依 忤恨 遮拨 表示不同意:不 否 毋(宁缺~滥) 勿莫(非请~入) 免(~进) 没门当甚(~什么)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不以为然 表示否定,不以为然:摇头 大不以为然:非非 不同意别人意见的委婉说法:不敢苟同非敢苟同 未敢苟同 不答应:不应 不允许:不让 不许 不兴 不准 不容 觉得为难,不允所请:慊吝
另见:否定 不承认 阻止 ︱同意 ☚ 不同意 反对 ☛ 〖否〗 (一)粵 fau2〔粉狗切〕普 fǒu ❶ 不然,不是這樣。許慎《說文解字》:「〜,不也。」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則王許之乎?』(梁惠王)曰:『否。』」 ❷ 肯定和否定並列時,表示否定的一方面。《列子.力命》:「然農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敗,仕有遇〜,命使然也。」 ❸ 語氣助詞,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嗎」。宋濂《杜環小傳》:「一元今無恙〜?」
(二)粵 pei2〔鄙〕普 pǐ ❶ 邪惡的,壞的。諸葛亮《出師表》:「陟罰臧〜,不宜異同。」 ❷貶斥。俞長城《全鏡文》:「有善~,無愛憎。」(善:稱讚。)
否pi匹同痞。不通。 ❶指痞塞的证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太阳所至,为积饮否隔。”《素问·五常政大论》: “备化之纪……其病否。” “其病留满否塞。” 《诸病源候论·瘘候》:“寒热邪气,客于经络,使血气否涩。”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痞,与否同,不通泰也。”详见痞条。 ❷指阴阳隔绝,上下否塞不通的病机。《华氏中藏经》卷上: “阳气上而不下曰否,阴气下而不上亦曰否。” 否闭塞不通。《素问·五常政大论》: “其病否” 。 否(一) fou ❶否定。如:否决,否认。 ❷表示不同意,相当于“不”。 ❸用在问句尾表示询问。如:同意否?知道否? ❹“是否、能否、可否”等表示“是不是、能不能、可不可”等意思。如:小王能否训练?他是否得了奖? (二) pi❶坏,恶。如:否极泰来。 ❷贬斥。如:臧否人物(评论人物的好坏)。 否 否fou副词。(一)表示对上文(叙述文字或对话)的否定或不同意,相当于“不这样”“不是”等。如:❶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左传·成公十八年》“否”句:诸大臣立我为君在今天,不这样也在今天。) ❷“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曰:“否。”(《孟子·公孙丑上》“否”句:“伯夷、伊尹与孔子相比,是一样的吗?”回答说:“不是。”)(二)用于句末,或用于第二分句,表示反复询问,相当于“没有”“不”等。如: ❸文宗好文,尤重纶诗,尝问侍臣曰:“卢纶集几卷?有弟子否?”(《旧唐书·卢简辞列传》“否”句:文宗喜好文学,尤其看重卢纶的诗,曾问左右大臣说:“卢纶的诗集共几卷?〔卢纶〕有弟子没有?”) ❹公曰:“然则夷吾将受鲁之政乎,其否也?”(《管子·大匡》“否”句:既然如此,那么管仲将接受鲁国的政事呢,还是不〔接受〕呢?) ☚ 非 夫 ☛ 否fǒuⅠ (否定) deny;negate:~ 认 deny;repudiate Ⅱ ❶ [书] (不) nay;no:这是妥当的办法吗? ~。 Is that the right way to do it? No. ❷ (用在问句尾表示询问):先生知其事 ~? Do you know about that matter,Sir? ❸ [书] (用于“是否、能否、可否”中,表示“是不是、能不能、可不可”之意):是 ~ is it ... or not; 能 ~ can ... or not; 可 ~ may ... or may not; 我们能 ~ 按时到达北京? Can we arrive in Beijing on time or not? 是 ~ 派他去? Shall we send him or not? 另见 see also pǐ。 ◆否定 negate;deny;negative; 否决 reject;vote down [against];veto;overrule; 否认 deny;repudiate; 否则 otherwise;if not;or else; 否证 falsify
否pǐⅠ (坏; 恶) bad; wicked; evil Ⅱ (贬低; 指责) censure: 臧 ~ pass judgment on (people) 另见 see also fǒu 。 ◆否极泰来 Out of the depth of misfortune comes bliss.; After a storm comes a calm.; After extreme bad luck, comes good luck.; As a matter of reality extremes in fortune and misfortune would find their own mean.;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Extremes meet.; Extremes would find their own mean.; It is so bad that it must soon become [get] better.; Something good follows an utter evil.; The darkest hour is just before the dawn.; The extreme of adversity is the beginning of prosperity.; The good emerges when the evil has reached its extreme.; When ill luck reaches its limit, good luck comes in.; When misfortune reaches its limit, prosperity comes.; When misfortune reaches the limit, good fortune is at hand.; When one is at his worst luck, it is time for good luck to appear.; When the worse comes to the worst, it is likely that events would take a new turn.; When things are at their worst, they begin to mend. 否 否 (fǒu) 读痞 (pǐ)【否】胸腹气结。 例1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素问·五常政大论》) 译文 土运主岁时,土气和平与自然界温煦之气相应,德泽流衍以助成金、木、水、火、土的职能,使金、木、水、火、土五运的气化都完善。土气和平,性质柔顺,功用可升可降。土运的气化作用能使万物丰足,可与它类比的物质是土地,可与它类比的行政主安静。土运主时的气候是湿热,其所主时令主要是湿,可与土类比的谷类是高粱,可与土类比的果子是枣,可与土类比的实体是肌肉。土运主时与长夏相对应,可与土类比的昆虫无羽毛鳞甲,可与土类比的牲畜是牛。可与土气相类比的脏器是脾。脾土畏风木,脾气主要作用于口唇,脾主滋养肌肉,脾病外现的颜色是黄色,脾脏的主要病变是痞证。 例2 阳气上而不下曰否,阴气下而不上亦曰否; 阳气下而不上曰格,阴气上而不下亦曰格; 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华佗 《中藏经·论阴阳否格》) 译文 阳气上升而不下降的叫做痞,阴气下降而不上升的也叫痞; 阳气下降而不上升的叫做格,阴气上升而不下降的也叫格; 所谓痞格就是阴阳气不相顺接造成的。 按 否同痞,通于闭塞义,《易·否》: “否之匪人。” 《释文》: “否,闭也,塞也。” 《易·遯》: “小人否。”王肃注: “否,塞也。”《诗·小雅·何人斯》: “否难知也。”郑玄《笺》: “否,不通也。”《汉书·刘向传》: “否者,闭而乱也。”《汉书·薛宣传》:“夫人道不通,则阴阳否鬲。”颜师古注: “否,闭也。” 《匡谬正俗》: “否者,蔽固不通之称。” 《广雅·释诂一》: “否,隔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华佗 《中藏经·调摄阴阳》: “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 《难经·五十六难》: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腹大如盘,久不愈。”杨玄操注: “痞,否也,言否结成积也。” 《释名·释疾病》: “痞,否也,气否结也。” 《说文解字系传·疒部》:“痞,病结也。” 古音否、痞皆属并母之部。 ☚ 方 胕 ☛ 否Pi(stagnation;obstruction) 否《周易》卦名。下坤上乾。坤为地,乾为天;否,塞也。卦意曰,天地不交,万物不生;君臣之意不通,则政乱而国危。 否fǒu ❸ 矢口否认|无可否认
❹ 不置可否|荐可替否|进可替否|未置可否|献可替否|献替可否 另见pǐ。
否pǐ❶ 否极泰来|否往泰来|否终复泰
❷ 臧否人物
❸ 泰来否往
❹ 陟罚臧否 另见fǒu。 否(7画) ❶fǒu ❷pǐ
 【提示】不,中间是一竖,不是竖钩,不要错写成横下一个小。 *否fǒu7画 口部 副词。 (1) 〈书〉 用于应对,常独立使用,相当于口语的“不”、“不然”。 (2) 表示否定,不承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 ~认|~决。 (3) 〈书〉 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询问: 是~(是不是)|能~(能不能)|当~(妥当不妥当)。 (4) 〈书〉 用于疑问句句末,表示询问是还是不是或有还是没有: 明日有雨~? 另见pǐ(309页)。
*否pǐ7画 口部 〈书〉 (1) 贬斥: 臧~人物(评论人物的优劣)。 (2) 恶;困穷;不顺: ~极泰来(坏情况到了尽头,好情况就会到来)。 另见fǒu(111页)。 否 ☚ 不 至部 ☛ 否1.fǒu 2. pǐ1. fǒu 西周以来形声兼会意字。本常作“不”。从口,从不,不亦声。声母双唇音常分化作唇齿音,如逼福、发拨例。读fǒu。就是“不”义。如:是否|可否|能否。组词如:否定|否决|否认。引申为不如此,不然。组词如:否则。 2.pǐ“不”“否定”义引申为恶,坏。如:否极泰(好,平安)来。 否★常◎常
表意,从口从不,不表示否定,本义读fǒu,副词,表示不同意、不承认,引申为助词,表示询问等;又读pǐ,假借为卦名,指天地之气不相交,表示闭塞不通。由此引申为贬斥。否 (fǒu)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