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形出自《淮南子》。君形,即主宰形的,《淮南子》中“君形”,即神。《览冥训》曰:“昔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已而陈辞通意,抚心发声,孟尝君为之增欷乌邑,流涕狼戾不可止。精神形于内而外渝哀于人心,此不传之道。使俗人不得其君形者而效其容,必为人笑。”哭,是人的真情流露,有“精神形于内”,因此俗人若不得“君形”的神,只是“效其容”,必为人笑。又《说山训》曰:“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说林训》言:“使但吹竽,使氐压窍,虽中节而不可听,无其君形者也。”这里,“君形者”皆指神,无论绘画,也无论音乐,神都贵于形,传神比象形更重要,画西施面虽美,但若无神,则美而不可人;画孟贲的眼睛虽然画得很大,但大却不可怕,因为无神;音乐也是,若无神韵,只不过是声音而已,并不悦耳。《淮南子》中“君形”的概念,触及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论题,即形神论,在这个问题上,《淮南子》提出神贵于形的观点,对后世形神论的继续探讨有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