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向日葵锈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向日葵锈病sunflower rust

由向日葵柄锈菌为害叶部的一种真菌病害。
分布和为害 普遍发生世界各地。乌干达、以色列、匈牙利、加拿大、美国、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发生。1932年美国最早报道了卡罗来纳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病情。中国也普遍发生,以北方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发病较重。发生年份引起减产40%~90%。病害严重时叶片提早枯死,籽粒不能成熟,其大小重量和含油量显著降低,甚至绝收。
受病向日葵先在幼苗子叶或第一、二片真叶上产生黄褐色小点,有褐色性孢子器,内有卵形透明光亮的性孢子。随后病斑处叶背面长出黄色小粒,即病菌锈子腔,内含锈孢子。此后叶片出现圆形褐色疱斑,即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大量夏孢子,逐渐扩展到全叶、叶柄、花盘及苞叶上。植株成熟前形成黑色裸露疱斑,不易破裂,内含黑褐色粉末即冬孢子堆和冬孢子。性孢子器和锈子器阶段,病斑小,数量少,常易被人忽略。夏孢子阶段可短期内大量重复侵染,是主要为害时期,病部呈铁锈色,是病害的典型症状。
病因 病原物是向日葵柄锈菌(Puccinia helian-thi),属担子菌,锈菌目。生活史中5种类型孢子都在向日葵上产生,性孢子器圆形、黄色,聚生或散生,大小96~112微米;锈子腔黄色杯形,边缘微裂,锈孢子球形乳黄色,表面具微疣,大小16~24×16~21(微米);夏孢子堆圆形或椭圆形赤褐色,突破寄主表皮,夏孢子球形或卵形黄褐色,表面有小刺,大小19~30×16~27(微米),赤道上有两个芽孔;冬孢子堆圆形黑褐色,冬孢子双胞,表面光滑,椭圆形,顶端钝圆,隔膜处稍缢缩,基部圆形,顶壁较厚,大小35~45×18~26(微米);冬孢子柄无色,长110微米。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1962年美国学者萨克汤(W.E.Sackton)鉴定有4个生理小种。病菌孢子发芽侵染时需要有水膜。菌源数量对病害发生流行起决定作用。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寒冷地区,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落入土壤,脱粒时冬孢子粘附种子上。越冬后的冬孢子,春季萌发,产生担孢子,以芽管直接侵入向日葵叶片,锈孢子阶段由气流传播至邻近叶片,再经过夏孢子阶段从气孔侵入,生长后期产生冬孢子阶段完成其整个生活史。暖温地区,夏孢子可以在多年生向日葵上,以菌丝越冬,越冬后繁殖再侵染。
当年病害的发生流行程度影响翌年菌源数量。降雨量与当年病害流行程度密切相关。寒冷地区向日葵幼苗和锈孢子出现后,降雨量对病害流行起重要作用。这期间降雨多,积累感染量大,到夏孢子阶段,雨季来临,温湿度满足病菌生长发育的需要,即可大量重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一般油用型品种较食用型品种发病轻,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发病轻。
病害控制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❶栽培抗病品种。就地选育推广抗锈丰产良种,注意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保持品种稳定的抗病性。
❷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清除田间病残,深翻土地,加强中耕,合理增施磷肥,采用套种或间作矮秆作物降低田间温湿度,减缓病害流行程度。
❸药剂防治。病害流行前,夏孢子出现后使用萎锈灵、敌锈钠、代森锌等农药喷洒1~2次,可以减轻病害。

向日葵锈病sunflower rust

向日葵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病原菌是担子菌亚门的向日葵柄锈菌(Puccinia he-lianthi Schw.)。病叶两面生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小疱状夏孢子堆,散出褐色粉末状夏孢子。夏末秋初,在夏孢子堆周围出现椭圆形、小疱状黑褐色冬孢子堆,破裂散出铁锈色冬孢子。重病叶枯黄、早落。花盘、萼片和茎上亦生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病菌以冬孢子堆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担孢子,经风雨传播侵染向日葵叶片,并相继产生性孢子器、锈孢子器和夏孢子堆,生长期主要以夏孢子辗转危害。多雨年份发病严重。早熟品种病轻。以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残体,增施磷、钾肥和喷药保护为主要防治措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