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后山诗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旧题北宋陈师道作。原为二卷,今存一卷。书中对苏轼、黄庭坚的创作俱有不满之词,与陈氏思想、创作倾向不符,且记有陈师道身后之事,故南宋陆游疑非陈氏所作(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其说。但师道门人魏衍编《后心集》时,已言《诗话》、《谈丛》各为专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亦曾称引此书,近人郭绍虞经考证,认为“师道确有诗话”,但“原稿未及刊行,他人得之复加增益,遂使事实牴牾,启人疑窦”。书中除评述诗人创作,阐明作者论诗观点外,又杂有考证,有参考价值。清人何文焕辑入其所编《历代诗话》中,有中华书局1981年本。 ☚ 六一诗话 冷斋夜话 ☛ 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诗话著作。宋陈师道撰。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故该书亦称《陈无己诗话》、《后山居士诗话》。有一卷本、二卷本两种,均为八十四则,内容相同。但前人所称引的条文有些不见于今传本,可能已有残缺。又,前人曾指出该书不少疑点,如胡仔发现其中有四则出自黄庭坚《豫章集》(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方回亦列出书中四事断言“非后山所为”(见《桐江集·读后山诗话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考得书中所说苏轼词“如教坊雷大使舞,极天下之工,而终非本色”中的“雷大使”是徽宗宣和(1119—1125)中以善舞隶教坊的雷万庆。陈师道卒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二月(入1102年),不可能以身后之事设喻。凡此,均说明该书确实存在问题。但陈师道门人魏衍编《后山集》时已提到陈师道有《诗话》之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对《后山诗话》也多所称引,可见北宋后期确有陈师道的《后山诗话》流传,可能在陈师道身后又经过后人窜乱增补。该书记事与评论诗人、谈论诗法、考释词句兼而有之。推崇杜甫诗,主张学杜诗的规矩法度:“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同时又推崇黄庭坚诗,指出学杜的途径当由黄及杜:“黄诗韩文,有意故有工,左杜则无工矣;然学者先黄后韩,不由黄、韩而为左杜,则失之拙易矣。”在诗风上,则要求避熟就生,主张“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至于对苏轼诗,颇不满其“怨刺”和“粗”、“易”,称“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晚学太白,至其得意,则似之矣,然失于粗,以其得之易也”。这些,对于江西诗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书中也有自相矛盾之处,如批评黄诗“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就与陈师道尊黄的态度和他本人劲峭孤拔的诗风不合,可能是后人窜乱所致。另外,书中所记又不限于诗歌的范围,而是以诗歌为主兼及古文、四六文,为后来的《唐子西文录》、《诚斋诗话》等论诗兼文的诗话开了先例。有《历代诗话》本。 ☚ 明道杂志 陈无己诗话 ☛ 后山诗话诗话。一卷。北宋陈师道撰。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师从曾巩,因苏轼等荐举,为徐州教授,历任太学博士、颍州教授、彭泽令、秘书省正字等职。高介有节,耽于《诗》《礼》,喜作诗,自云学黄庭坚。著有《后山集》。 《后山诗话》共七十余则。陈师道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论诗沿袭苏、黄,主张“以故为新,以俗为雅”,与黄庭坚“点铁成金”说相合。他也推尊杜甫,以为“子美之诗,奇、常、工、易、新、陈,莫不好也”。主张学诗从老杜入手,“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学杜不成,不失为工”。但师道于讲究法度规矩之外,又重性情,指出“诗非学力可致,正须胸肚中泄尔”,且推崇自然平易的诗风,认为“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又略异于江西派论诗之旨。师道还极力维护各种文体的艺术特征:“诗文各有体,韩(愈)以文为诗,杜(甫)以诗为文,故不工矣。”“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以“以文为诗”论韩诗,以“以诗为词”论苏词,是文坛上的著名评语,为后世所屡屡引用。在编撰内容和体例上,《后山诗话》不重记事和摘句,以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为主,多转述欧阳修、苏轼之语,在我国诗话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因为书中记有师道身后之事,宋时即有人疑为托名之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指出其中有“后人误编入”的内容,陆游、方回、清代四库馆臣也提出过怀疑。但据师道门人魏衍于徽宗政和三年(1115)为后山编定诗文集,所作《彭城陈先生集记》,明确说后山有《诗话》之撰,“各自为集”,可见北宋时已有《后山诗话》行世,胡仔于《丛话》中也多加称引。可能此后在辗转传抄中增窜了师道身后之事,不能据此定为伪作。 今传《后山诗话》有《稗海》、《宋诗话五种》、《百川学海》、《津逮秘书》、《萤雪轩丛书》、《历代诗话》等本,而以《适园丛书》中《后山全集》本最为完善。通行本有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历代诗话》排印本。 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 一卷。旧本题宋陈师道撰。……今考其中苏轼、黄庭坚、秦观俱有不满之词,殊不类师道语。……然其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 又谓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出赴谷,风搏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持论间有可取。其解杜甫《同谷歌》之黄独、《百舌》诗之谗人,解韦应物诗之新桔三百,驳苏轼之《戏马台》 诗之玉钩白鹤,亦间有考证。流传既久,固不妨存备一家尔。 《后山诗话》,《郡斋读书志》云有二卷,论诗七十余条。今据毛氏汲古阁刊本,条数不减,其卷亦合为一矣。 后山诗话北宋陈师道撰。有《历代诗话》本。师道号后山居士,因以名书。今存一卷。此书为江西诗派有代表性的诗话之一。江西派论诗,推崇杜甫,因为杜诗“有规矩故可学。”同时注重用语出处的考释。这一思维路线直接导致了作者在评论唐诗时大量使用比较方法。一,纵向比较。首先是肯定杜诗的语少意多。世称杜牧“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为警绝,而杜甫才用“千崖秋气高”一句,语却益工;自己曾登高望远,见大白鸟飞近青林而得“白鸟过林分外明”句,谢朓亦有“黄鸟度青枝”之咏,并语巧而弱,不及杜甫“白鸟去边明”的语少意广。其次,肯定杜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者引黄庭坚语谓“杜之诗法出审言,句法出庾信,但过之耳。”指出杜诗取法前人而又超出前人。作者还引苏轼语谓杜诗、韩文、颜字皆“集大成者”,道出了杜甫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是站到了前代优秀诗匠肩上的缘故。二,横向考索。指出杜甫《怀薛据》“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用了薛据“省署开文苑,沧浪忆钓翁”;王维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杜甫取作五字云“阊阖开黄道,衣冠拜紫宸”,而语益工。这说明杜甫之集大成,除汲取前代优秀文化的养分外,对同时代诗人的传言秀句也广收博采。此外,作者多转述东坡论诗语,也是此书特点。除上引诸条外,又如东坡论孟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流传较广,影响亦大。 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旧题宋·陈师道撰。一卷。一本二卷。师道 (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 (今江苏徐州) 人。哲宗绍圣年间,历秘书省正字等职。此书早在南宋时,陆游已疑其为伪托。其后方回列举四事、《四库全书总目》复举二点,均力证其伪。但师道诗文集为其门人魏衍所编,而衍记曰:“《诗话》、《谈丛》,各自为集。”又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多称引之,则师道有“诗话”之作无疑。此书当是后人取师道未完之稿,加以增改而成。故此书真赝相杂,瑕瑜互见,谬误既多,精论亦不少。如认为“苏诗始学刘禹锡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无形中在降低甚或抹煞诗歌的社会功能。但全书主要是发挥江西派诗论的宗旨,主张诗歌创作要“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精毋弱,宁僻毋俗,诗文皆然。”强调诗、词、文应各有“本色”,指出“退子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不赞成以才学为诗,认为诗歌创作应有一定法度,故提倡“学诗当以子美为师”。对江西派诗歌的创作“过于出奇”的倾向也有所批评。此书仍属随笔,但在形式上有新的发展。论述不限于诗,兼及古文、四六、扩大了文学批评的范围。言诗不偏于论事,论辞也不限于摘句,加强了诗歌的理论批评。这对以后的诗话之作影响甚大。有《百川学海》本,《稗海》 本,《历代诗话》本。 ☚ 石林诗话 藏海诗话 ☛ 后山诗话诗话。北宋陈师道(1053—1102)撰。二卷(今存一卷)。师道有《后山集》已著录。此书作者,向有异议,陆游以为后人伪作;近人以为陈氏未竟稿,后人续成。总七十余条,多转述欧阳修、苏轼论诗语。陈氏论诗评文,亦极见卓识,颇有独到之处。有《百川学海》本,《历代诗话》本。 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诗话。一卷。北宋陈师道撰。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师从曾巩,因苏轼等荐举,为徐州教授,历任太学博士、颍州教授、彭泽令、秘书省正字等职。高介有节,耽于《诗》《礼》,喜作诗,自云学黄庭坚。著有《后山集》。 ☚ 六一诗话 冷斋夜话 ☛ 后山诗话一卷。旧本题宋陈师道(详见《后山丛谈》)撰。是书为评论历代诗歌之作。《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一卷,疑后人合并。本书又称《陈无已诗话》或 《后山居士诗话》。陆游 《老学庵笔记》 深疑《后山丛谈》及此书,且谓 “丛谈”或其少作,此书则必非陈师道所撰。据《四库全书》编纂者考证认为此书非陈师道所撰,出于依托无疑。书中认为陶潜之诗切于事情而缺乏文彩,认为韩愈元和圣德诗于集中为最下;而裴说《寄边衣》一首,本来诗格柔靡,殆类小词,却极力称赞,有失公允。其以王建《望夫石诗》为顾况作,亦间有谬误。然其谓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又谓 “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搏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持论间有可取。强调“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对黄庭坚“近世少年多不肯治经术及精读史书”加以斥责,称“李白诗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其解杜甫《同谷歌》之黄独,《百舌诗》之谗人。解韦应物诗之《新橘》三百。驳苏轼《戏马台诗》之 “玉钩白鹤”。亦间有考证。有 《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汲古阁刊本、《历代诗话》本、《后山全集》本、《稗海》本、《四库全书》 本等。 《后山诗话》hou shan shi huaHoushan’s Remarks on Poetry→陈师道 (Chen Shida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