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羊质虎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羊质虎皮

典源出处 《扬子法言·吾子》:“或曰,有人焉曰: 云姓孔而字仲尼,入其门,升其堂,伏其几,袭其裳,则可谓仲尼乎?曰: 其文是也,其质非也。敢问质。曰: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三国志·吴书·王蕃传》注引,《吴录》:“ (孙) 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万彧既为左丞相,蕃嘲彧曰:‘……彧出自溪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越三九之位……’”
释义用法 羊披上虎皮,看起来像老虎,但见到草就想吃,见到豺狼就发抖。后以此典形容虚有其表,本质难掩。
用典形式
【羊质】 唐·皮日休:“谁能变羊质,竟不获骊珠。”
【壮虎皮】 唐·李商隐:“曲艺垂麟角,浮名壮虎皮。”
【虎皮羊】 唐·李商隐:“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
【羊儇虎蒙】 宋·苏轼:“龙因尝鱼服,羊儇或虎蒙。”
【虎皮难裹羊质】 宋·汪元量:“白茅安用红锦包,虎皮难以裹羊质。”

羊质虎皮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法言·吾子》


 【注释】
 ①战: 害怕得发抖。
 【意译】
 一只羊蒙着老虎皮,见了青草就兴奋不已,见了豺狼又害怕得浑身发抖, 不能自禁, 忘记了自己还披着一张虎皮呢?
 【解说】
 羊与虎,两者差距实在太大。要当老虎,得有搏杀生灵的手段、呼啸山林的威风,扑、掀、剪,撕、啃、咬,要样样拿得下来。仅蒙上一层虎皮,就想变成百兽之王,实在是难为了羊。羊质虎皮,弄得好,或能吓唬吓唬小动物;弄得不好,反会搭上一条性命。“忘其皮之虎”,倒是一件好事,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可以避免作出自不量力的蠢事来。事物之有差异,在于本质,不在于外表。乌鸦插上漂亮的羽毛仍不是凤凰,剃光了头发并不等于和尚,屋子里堆满了书也不因此就是学者。要改造“旧我”,重塑“新我”,必须在根本上下功夫,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朝既定的目标作刻苦的努力,经过脱胎换骨的磨炼,才能完成质的飞跃。否则,只会空留笑柄。
 【相关名言】
 狐狸换毛,但不会改变习性。

——意大利·斯维托尼乌斯


典故“羊质虎皮”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羊质虎皮

典源出处 《扬子法言·吾子》:“或曰,有人焉曰: 云姓孔而字仲尼,入其门,升其堂,伏其几,袭其裳,则可谓仲尼乎?曰: 其文是也,其质非也。敢问质。曰: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三国志·吴书·王蕃传》注引,《吴录》:“ (孙) 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万彧既为左丞相,蕃嘲彧曰:‘……彧出自溪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越三九之位……’”

释义用法 羊披上虎皮,看起来像老虎,但见到草就想吃,见到豺狼就发抖。后以此典形容虚有其表,本质难掩。

用典形式

【羊质】 唐·皮日休:“谁能变羊质,竟不获骊珠。”

【壮虎皮】 唐·李商隐:“曲艺垂麟角,浮名壮虎皮。”

【虎皮羊】 唐·李商隐:“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

【羊儇虎蒙】 宋·苏轼:“龙因尝鱼服,羊儇或虎蒙。”

【虎皮难裹羊质】 宋·汪元量:“白茅安用红锦包,虎皮难以裹羊质。”


寓言“羊质虎皮”注释、翻译和解说 - 可可诗词网

羊质虎皮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法言·吾子》


 【注释】
 ①战: 害怕得发抖。
 【意译】
 一只羊蒙着老虎皮,见了青草就兴奋不已,见了豺狼又害怕得浑身发抖, 不能自禁, 忘记了自己还披着一张虎皮呢?
 【解说】
 羊与虎,两者差距实在太大。要当老虎,得有搏杀生灵的手段、呼啸山林的威风,扑、掀、剪,撕、啃、咬,要样样拿得下来。仅蒙上一层虎皮,就想变成百兽之王,实在是难为了羊。羊质虎皮,弄得好,或能吓唬吓唬小动物;弄得不好,反会搭上一条性命。“忘其皮之虎”,倒是一件好事,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可以避免作出自不量力的蠢事来。事物之有差异,在于本质,不在于外表。乌鸦插上漂亮的羽毛仍不是凤凰,剃光了头发并不等于和尚,屋子里堆满了书也不因此就是学者。要改造“旧我”,重塑“新我”,必须在根本上下功夫,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朝既定的目标作刻苦的努力,经过脱胎换骨的磨炼,才能完成质的飞跃。否则,只会空留笑柄。
 【相关名言】
 狐狸换毛,但不会改变习性。

——意大利·斯维托尼乌斯

羊质虎皮

羊质虎皮yánɡzhìhǔpí

━┃┃━ 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语出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元·汪元享《折桂令·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而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三国演义》第三二回:“袁绍吐血身亡,后人有诗曰:‘空抬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亦作“羊质虎文”。晋·枣据《杂诗》:“予非荆山璞,谬登和氏场。羊质服虎文,燕翼假凤翔。”

☚ 目不见睫   朽木不可雕 ☛

羊质虎皮yáng zhì hǔ pí

质,本性。以羊懦弱的本质,却披上威武的虎皮。比喻外表刚强而内部柔弱。语出《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则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后汉书·刘焉传论》:“羊质虎皮,见豺则恐。”元·汪元亨《折桂令·归隐》:“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也作“虎皮羊质”。明·李昌祺《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而本官虎皮羊质,狼子野心,弗思载笔摛辞,尽其职业,惟务饮酒食肉,苟度岁时。”

羊质虎皮

羊质虎皮

外貌是虎,实质是羊。比喻外表看来雄大,实际上软弱无用。

☚ 阳奉阴违   有名无实 ☛
外貌2

外貌2

貌状 貌望 神貌 状貌 躯貌姿容 躯颜 头目 形容 外形 体色 表相
人显露于外的状貌:外相
衣着外貌:衣貌
质朴的外貌:朴貌
丑陋的外貌:丑貌 丑仪
外貌和善:善眉善眼
外貌雄伟:须眉如戟
外貌威武:须髯如戟
体形优美,外貌很好:形夸骨佳
女子外貌和神态美好:风韵娉婷 丰韵娉婷
外貌清秀美丽:神清骨秀
外貌秀美,光彩照人:神清气朗
外貌出众:英姿迈往 英特迈往
外貌很美:人才出众
外貌、风度、气质等不凡:仙风道骨 道骨仙风 仙风道格 仙风道气
外貌平常,很不引人注目:貌不起眼
外貌不好看:丑陋 其貌不扬 鸡胸龟背蛇头鼠眼 蛇眉鼠眼
状貌不扬:貌寝 貌侵
外貌畸形丑陋:歪瓜裂枣
外貌奸诈凶狠:鹰嘴鹞目
外貌丑陋凶狠:鸢肩豺眉
外貌与实际一致:有才有貌 妍皮不裹媸骨
表里俱美:玉质金相
外貌与实际不符:绣花枕头 羊质虎皮 羊质虎形 虎皮羊质
(人的表面形状:外貌)

另见:面貌 相貌 外貌1 样子 装束

☚ 外貌2   虚有其表 ☛

羊质虎皮

比喻外表吓人而实质懦弱,军事上多指外强中干的敌人。质:本性:汉代扬雄《法言·吾子》: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羊质虎皮yáng zhì hǔ pí

a sheep in a tiger’s skin—outwardly strong,inwardly weak; pretend to be formidable but indeed timid
❍ ~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三国演义》280) For he was timid at heart,a lambkin dressed as a tiger. |Merely a cowardly chicken,phoenix-feathered but spurless.

羊质虎皮yánɡ zhì hǔ pí

质:本性。本来是羊,只不过披了老虎的皮。比喻外表貌似强大吓人,但实际上一点用处都没有。outwardly strong, inwardly weak, strong in appearance but weak in internal, a dressed-up weaking

羊质虎皮

《辞源》源云:汉·杨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革而说(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三国志·吴志·王蕃传》《注》引《吴录》:“万彧既为左丞相,蕃嘲彧曰:‘……彧出自谿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三九之位。’”
按,此语所源不错。此语他型,河南版《汉语成语大词典》补逸云:也作“羊质虎形”、“虎皮羊质”。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十三回:“看似新机勃发,政局昌明,其实是徒袭皮毛,未得精髓,羊质虎形,济什么事?”柳亚子《感事》四首:“虎皮羊质终难假,地下元勋悔已迟。”

羊质虎皮yáng zhí hǔ pí

本来是羊,披上虎皮。比喻虚有其表,而无实际。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后汉书·刘焉书》“羊质虎皮,见豺则恐。”《三国志·吴志·王蕃传》注引《吴录》:“(万)或出自溪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三九之位。”

羊质虎皮

孔子家乡有一个非常仰慕孔子的人。他朝思暮想着使自己变为孔子。一天,他看着自己写的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主意总算有了。因为他也姓孔,所以逢人就说:“我姓孔,字仲尼。”大家听了都一笑了之。
过了几天,大家见他装着孔子的腔调在学着孔子说过的话。那种滑稽的模样真让人捧腹大笑。慢慢地,大家都认为他的神经有了毛病。只要他走来,大家避开他还怕来不及。
可是这个人不仅没有省悟,反而以为这是大家对他的敬重。因此他干脆住进了孔子的居室,披上了孔子的衣服,整天伏在孔子的书案上,俨然成了一个活孔子。大家觉得更加可笑,挤在门口你一句我一言地说开了。有人戏谑他说:“你的表面纵然像孔子,但你的本性却没有改变呀!”
这时,这个人面红耳赤,瞪眼吹胡子的。刚才那种谦恭儒雅的神态已荡然无存了。
戏谑他的人回头对大家说:“他身上披了孔子的衣服,住在孔子的房中想学孔子,你们看像不像羊披上了虎皮。羊似乎外表慓悍了,但内里仍然怯懦,因为它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说得好极了。”众人一致赞和。
“见到草就高兴,见到虎狼就恐惧。因为这时候他忘记了自己身上披着的虎皮。这样,这张虎皮的虚伪性也就彻底地暴露出来了。”
这个人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狼狈地走了。
后来,“羊质虎皮”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很胆小羊质虎皮;虎皮羊质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质:本性,本质。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举例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三国演义》第三二回)
近义 色厉内荏

羊质虎皮yáng zhì hǔ pí

质:本性,本质。羊披上虎皮,但怯弱的本性并无改变。比喻外强中干或徒有其表。
〔例〕你不用担心,~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提示】含贬义。

羊质虎皮yángzhì-hǔpí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质:质地,本质。说:同“悦”。豺:似狼而小的猛兽。战:战栗,发抖。羊披上虎皮,仍胆小不堪一击。形容虚有其表。

羊质虎皮yánɡ zhì hǔ pí

解释 实质是羊,而外表披着虎皮。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出处 西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扬雄是西汉蜀郡成都人,很有才学。他觉得群经之首为《周易》,就模仿它写了一部《太玄》,认为传记之首是《论语》,就模仿它写了一部《法言》。《法言》共十三篇,尊圣人,谈王道,旨在捍卫和发扬儒家学说。同时,对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鬼神图谶予以批判,在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在《法言·吾子》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有人问:“有一个人,自称姓孔,字仲尼。进入孔子的门庭,登上孔子的厅堂,伏在孔子的书桌上,穿着孔子的衣服,这人可以说是孔子吗?”答道:“他的外表是孔子,他的实质并不是。”“请问什么是实质?”答道:“实质是羊,而外表披着虎皮,见到青草就非常高兴,见到豺狗就浑身打战,都忘了自己身上还披着虎皮,能吓着豺狗呢。”
近义 外强中干
例句
这群侵略者羊质虎皮、外强中干,在勇士们的猛攻下狼狈逃窜。

羊质虎皮yánɡ zhì hǔ pí

羊的本性却披上了虎皮。
❶ 原指虽披上了虎皮,羊还是怯弱的,本性并无改变。
❷ 后比喻虚有其表,外强中干。也作“虎皮羊质”。

羊质虎皮yang zhi hu pi

质:本质。本是一只羊,披上老虎皮也变不成虎。比喻外强中干或徒有虚名。
【也作】虎皮羊质
【近】纸老虎色厉内荏

4325【羊质虎皮】yáng zhì hǔ pí

羊虽然披上虎皮,但碰上豺狼仍害怕得发抖。比喻外表看来威武,实际软弱无用。虚有其表。质:本性。

羊质虎皮yángzhì-hǔpí

〔并列〕 似羊的身体,却披上老虎的皮。比喻外强中干,或徒有其表。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虎之皮矣。”《三国演义》32回:“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 贬义。 多用以形容内心虚弱。
【近义】色厉内荏
〖反义〗金相玉质。
也作“虎皮羊质”。

凤毛鸡胆;羊质虎皮

凤毛鸡胆;羊质虎皮fèng máo jī dǎn;yáng zhì hǔ pí

【上】凤的毛羽,鸡的胆量。比喻外貌英武,内心懦弱,徒有虚表。
【下】羊的本性,虎的外形。比喻貌似强大,实质虚弱,空有其表。
◆ 也作“虎皮羊质”。《三国演义》三十二回:“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综】比喻外强中干,虚有其表。
【例】董事长知道他的儿子是个书呆子,凤毛鸡胆,羊质虎皮,这么大的一个企业交给他打理是不行的,还是任人唯贤,提拔他人吧。

☚ 饭囊衣架;行尸走肉   和光同尘;随方逐圆 ☛

羊质虎皮yáng zhì hǔ pí

质:本质,性质。即羊披上虎皮,本性仍怯弱。比喻虚有其表,仍无其实。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也作“虎皮羊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