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吉林通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光绪)吉林通志

吉林地方志。清长顺( 1837—1904 ) 等修, 李桂林 (1837—1910)等纂。一百二十二卷,图一卷。长顺字鹤汀,姓郭贝勒,达斡尔族,隶满洲正白旗,黑龙江东布特哈人。世袭佐领,官至将军。桂林字子丹,直隶临榆(今属河北抚宁)人。光绪进士,历官编修、知府。光绪十七年(1891)设局,博采正史、《满洲源流考》、《盛京通志》及所辖府、县呈送地方志资料,并调查记录、档册、碑碣、诗文等,约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成书,计一百四十七万字。分圣训、天章、大事、沿革、舆地、食货、经制、学校、武备、职官、人物、金石、志余十三志,含天度、疆域、山、水道表、水道、城池、风俗、户口、田赋、屯垦、物产、土贡、钱法、矿厂、商务、书院、兵制、分界、驿站、世职表、寓贤、列女表等四十二目。其中人物志自唐始,依朝代为序。武备、兵制目又含驻防、练军、靖边军、吉林营练军五小目。全书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以疆域资料最为珍贵。如明代奴儿干永宁寺碑碑铭和光绪十五年(1889)吉林将军据禀所立“华夏金汤固”等十界碑,皆首见于此,为中朝、中俄边界重要史料。所收赫哲族社会资料,多录曹廷杰《西伯利东偏纪要》和李重生《赫哲风土记》。对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历史和现状也有详述。金毓黻评此书有搜罗完备,语皆有据,证义精确,考渤海事尤详等四善,居东北三省通志之首。有光绪二十二年(1897)刻本,1930年铅印本和1986年吉林文史出版社《长白丛书》初集本。郭君《吉林通志纂修》(载《图书馆学研究》1984、6)傅朗云《〈吉林通志〉及其主要作者》(载《黑龙江史志》1984、4)可参考。

吉林通志

吉林省第一部大型官修志书。清长顺、纳钦修,李桂林、顾云纂。凡8函,122卷,约130万字。吉省夙有修志之愿,希元任内,曾遴选通才秉笔之彦,搜集辽、金、元、明各朝舆地文献,采辑通省各地掌故,征调各方乡土志,购置西方仪器,测绘各地舆图,等等。光绪16年(1890),省垣设志书局,翌年,长顺奏请开局修志。历时4载,瘁数十人之心力修成,于26年 (1900)雕版印刷成书。计13大目,统名以志,不立杂名。发凡起例,多有创新。其圣制、天章、大事、沿革诸志,各依内容归属,不立子目;而舆地、食货、经制、学校、武备、职官、人物、金石诸志,皆分立子目,系之以条;其不便立条目者,归入志余,意在网罗散佚。其疆域、山川,总之以舆地之名,寓贤、列女,并入人物之目;凡前代大事,记载特备。疆域一目,记述广袤,包括咸丰8年(1858)以前吉林将军与五城副都统辖区,即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和库页岛这一范围。内容宏富,有满族、蒙古、赫哲、朝鲜等民族的分布、历史发展及东北边疆中外交涉史事; 对鸦片战争以来,吉林地方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变化,以及边务、商务、物产、资源、人口、民族、风情等,备载无遗。“比缉吉林文献,优于征今”,是以收录清人著述为多,有史书、方志、游记、档案及各家别集、总集;在宋、辽、金以至明代,除著述外,尚有金石碑传补其不足,可谓吉林文献之总汇,较《盛京通志》更系统、赅备,为全国省志中最佳者,多为各界推重和利用。1986年收入 《长白丛书》。

吉林通志

书名。长顺修,李桂林纂。光绪十七年(1891)九月正式开局兴修,二十六年(1900)成书。计122卷,另有附图14幅。记载吉林地区之历史大事、沿革、舆地、食货、经制、学校、武备、职官、人物、金石等。吉林省最重要之一部方志,其中追溯满族先世肃慎等与中原之隶属关系,突出记叙满族于该地区之活动情况。1986年吉林文史出版社据原本标点影印2册发行。

吉林通志

一百二十卷。清长顺、讷钦修,李桂林、顾云纂。长顺,(1839—1904),初名常顺,字鹤汀,一作和亭满洲正蓝旗人,郭博罗氏。早年出身蓝翎侍卫,以镇压回民起义有功,擢头等侍卫加副都统衔。同治十年(1871)署乌里雅苏台将军,后调任巴里坤领队大臣、哈密帮办大臣等。中日甲午战军爆发后,以吉林将军身份奉命节制奉天各军,并率所部五千至辽阳地区防守。二十六年俄军入侵吉林,他派员至哈尔滨乞和,俄军占领吉林省城后,他成为俄军控制下的傀儡,后卒。讷钦,吉林分巡道。李桂林字子丹,临榆人,翰林院侍讲衔修编。顾云,廪贡生出身,总办提调。光绪十七年 (1891),长顺奏请编修专志,二十三年(1897)三月开局修志,聘李桂林、顾云总其事。广征博采,历时二年多而告竣。《吉林通志》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全书一百二十卷,分为:卷一至卷五圣训志;卷六天章志;卷七至卷九大事志;卷十至卷十二沿革志;卷十三至卷二十七舆地志,包括天度、疆域、山、水道表、水道、城池、廨署、坛庙附祠祀、风俗;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五食货志,包括户口、田赋、屯垦、蠲缓、物产、土贡;卷三十六至卷四十三经制志,包括礼仪、禄饷、仓储、钱法、矿厂、商务、征权;卷四十四至卷四十九学校志,包括祀典、学宫、学署、学额、选举、书院;卷五十至卷五十七武备志,包括兵制一兵制二驻防、兵制三练军、兵制四靖边军、兵制五吉林营练军、分界、船舰、驿站;卷五十八至卷七十一职官志,包括国朝、国朝表、裁缺表、宦绩;卷七十二至卷一百一十九人物志,包括唐辽、金、元明、国朝、世职表,忠义、耆旧、寓贤、列女;卷一百二十金石志;卷一百二十一至卷一百二十二志余。表散归各类,图附于后。此志体例完备,门类排列清晰,甚得体要。人物志,援据册籍,旁征金石,补正史传者甚多。舆地、食货、经制、学校、职官等门,内容宏富,考证也很精当。其中记载了明清以来许多珍贵的地方资料,如曹廷杰西伯利调查的记述,特林永宁寺碑的二通碑文等,极有参考价值。此外,该志尚能以简御繁,文简意赅,不愧为吉林省重要方志之一。有民国十九年 (1930) 重印本。

吉林通志

书名。清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长顺(1837—1904,达斡尔族,隶满洲正白旗)主修、翰林院编修李桂林(1839—1910,今河北秦皇岛市人,字子丹)主纂。122卷,附舆图14幅。光绪十九年(1893)九月始撰,二十二年(1896)书竣。仿《盛京通志》体例,分13志以统全书,卷1至5为圣训志,卷6天章志,卷7至9大事志,卷10至12沿革志,卷13至27舆地志(天度、疆域、山川、水道表、水道、城池、廨署、坛庙、祠祀附风俗),卷28至35食货志(户口、田赋、屯垦、蠲缓、物产、土贡),卷36至43经制志(礼仪,禄饷、仓储、钱法、矿厂、商务、征榷),卷44至49学校志(祀典、学官、学署、学额、选举、书院),卷55至57武备志(兵制、船舰、驿站),卷58至71职官制(前代、前代表、国朝、国朝表、裁缺表、宦绩),卷72至119人物志(辽金元明、国朝世职表、忠义、耆旧、寓贤、烈女、烈女表),卷120金石志,卷121至122志余。有光绪二十二年刻本,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等。该志是晚清地方志中较好的一部,追溯咸丰八年(1858)以前吉林将军所统远至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的疆界对满族源流与中原的隶属关系,及满、赫哲、蒙古、朝鲜等族在该地区的活动和发展,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内容翔实,多为中外学界引用。是研究吉林与东北地区史,及满、赫哲等族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17: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