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合谋理论在委托-代理理论中,研究代理人的合谋行为的理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多个代理人有可能利用所拥有的私人信息,联合在一起谋求自身的利益。这种行为一般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此是委托人不希望出现的。 20世纪80年代之前,合谋问题并没有引起经济学家的足够重视。如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很大的局限性是对腐败问题的忽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历表明,腐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而腐败正是一种典型的合谋现象。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Stigler,George Joseph,1911—1991)已把利益集团理论应用到对规制问题的研究中。该理论表明,利益集团的力量取决于两个因素:它的行动给集团中的个人带来的收益和它的组织成本。一般说来,如果政府即将制定的政策对某个利益集团的福利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就能激励该集团组织起来,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利益集团组织起来形成集体行动需要付出组织成本。该成本取决于两个因素: (1) 动员成本。取决于利益集团的特性。例如,纳税人人数众多并且很分散,尽管不同的政策对他们的总体利益影响很大,但对每个人利益的影响却常常是微不足道的,因此绝大多数纳税人并不收集信息去干预专门的规制问题。与此相反,许多企业却能很好地组织起来。(2) 转移成本。为了影响和控制公共政策,利益集团必须能够酬谢对其有利的决策。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制定者的酬谢可以采取各种非货币形式。大多数这些非货币酬谢(合谋理论称之为“收入等价物”)在转移过程中都会出现损失。例如,一顿价值上万的晚宴,在被酬谢者眼中也许仅仅等同于一顿价值不过几十元钱的晚饭。转移成本和这种损失有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研究中出现了许多研究合谋问题的文献。这些文献仍以新古典主义关于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假设为基础假设,并将合谋理论建立在信息经济学已有的知识之上。信息问题揭示了决定利益集团力量的第三个因素,即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标的不一致。这正是以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前提条件的。在对合谋威胁作出的制度反应中,信息结构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关合谋问题的模型可以分为两大类:(1) 硬信息监督模型。硬信息,是指有关代理人的私人信息是可证实的,即委托人对其所得到的代理人的私人信息可以证实其真假。法国经济学家泰勒尔(Tirole, Jean,1953— )198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发展了硬信息监督模型。在这篇论文中,泰勒尔构造了一个“委托-监督-代理”的分层模型,其中监督人可以得到代理人的可以证实的信息。监督人的作用是减少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必须提供合适的激励,才能保证监督人有效工作。(2) 软信息监督模型。软信息是指不能被证实的信息。在很多情形下,代理人之间赖以合谋的信息是软信息。法国经济学家拉丰(Laffont, Jean Jacques,1947—2004)和马丁莫特(Martimort,David,1967— )于199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是有关软信息模型的最经典的文献。该文献开创了合谋问题的另一种建模思路。但这类模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