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合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合掌hé zhǎng

即合十。佛教徒左右合掌,十指并拢,置于胸前,表示敬意。《法华经·譬喻品》: “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
(例)忽抬头,乃是大雄宝殿。那长老合掌皈依,舒身下拜。(三十六·460·)

合掌

合掌

本为佛教仪式,借指联语的出边和对边意义相同,词性相似,尤如两掌相合,俗谓之“同边草鞋”。律诗要求词约旨丰,用极少的笔墨表达丰富的内容,而合掌者于一联中重复其意,故为对仗之大忌。 清庞《诗义固说》下:“近体诗,今人往往有出句无对句,或青黄紫绿,外虽分偶,而意实合掌。其病在诗非一气串下。若一气串下,则出之与对,浅深不同,安得合掌耶?”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一:“对法不可合掌,如一动必一静,一高必一下,一纵必一横,一多必一少,此类可以递推。如耿讳‘冒寒人语少,乘月烛光稀’,‘稀’、‘少’合掌。”

☚ 偏枯   正对 ☛

合掌

律诗对仗联中上句与下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的弊病。具体表现为同义词相对。如“塞上”对”边关”,“滚滚”对“滔滔”,“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晋张载《七哀诗》)中的“想”对“思”等,即属合掌。此为诗家之大忌。

合掌

太极拳拳法。双掌心相对、运劲相向的用掌法。

合掌hé zhǎng

五指并拢,两手掌心相合,表示向佛祈祷: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念声“阿弥陀佛”。(三七·774)

合掌hé zhǎng

旧时水果行谓佛手。《切口·卖水果者》:“合掌: 佛手也。”

合掌

合掌

律诗对仗联中上句与下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的弊病。具体表现为同义词相对。如“塞上”对“边关”,“滚滚”对“滔滔”、“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 (晋·张载《七哀诗》) 中的“想”对“思”等。为诗家大忌之一。

☚ 四声八病   三平调 ☛
合掌

合掌

对仗中的术语,即正对。是近体诗对仗应当避忌的。它有两种含义:
❶出句与对句意思相同或相近。其中相对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往往是同义词或近义词。如王藉《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都以声音衬“静”,“噪”对“鸣”,“逾静”对“更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相对。王安石改用谢贞《春日闲居》中的“风定花犹落”与“鸟鸣山更幽”相对。这样,一句写所见,静中有动;一句写所闻,动中有静,避免了“合掌”。王世懋《艺圃撷余》说:“(唐人)郎士元诗起句云:‘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合掌可笑。”
❷上下两联的对仗方式相同,即句型结构一样。如徐玑《春日游张提举园池》: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荫。
晚来歌吹起,唯觉画堂深。


中间两联四句都是“主一谓一宾”式的结构,而且主语和宾语又全是偏正词组。到了明清,这种中两联结构上的要求更趋严格,甚至中两联每句后三字都要两两结构不相同(但每联结构却要一致)。如岑参的《奉和相公发益昌》:


相公临戎别帝京,
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
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
川柳千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
须知明主待持衡。


今本中二联后三字结构不同,而王世懋《艺圃撷余》说:“岑嘉州(参)‘云随马’‘雨洗兵’‘花迎盖’‘柳拂旌’,四言一法……今用之能无受人揶揄?”看来,今本此诗盖明清代文人所改。
忌“合掌”避免了相对的句子意义雷同,使律诗在有限的句子里容纳更多的内容;体现摇曳多姿的句式变化,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和表现力。
☚ 宽对   借对 ☛

合掌

即同一联中出句与对句意思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为对仗之大忌。如晋·张载《七哀诗》: “汉祖想扮榆,光武思白水。”句意雷同,即为“合掌”。

各种礼式

各种礼式

注目为礼:目揖
佛教徒合掌置于胸前:合掌 合十
身子略弯,表示礼貌:欠身
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稽首
妇女行万福礼:

☚ 行下拜礼   拱手 ☛

合掌hé zhǎng

两掌相合以示尊敬。《旧唐书·傅奕传》:“瑀不能答,但~~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