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疔疮针灸治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疔疮针灸治法

疔疮针灸治法

疔疮,是外科常见的一种皮肤浅表组织感染性化脓疾病,进展迅速,病情较重,因其范围小,根深,坚硬如钉,故名。又名“疔”、“疵疮”。随处可发,多见于颜面和手足。病位不同,有不同命名,如人中疔、鼻疔、锁口疔、承浆疔虎口疔和下唇疔等。就其形状特点,又有蛇头疔和红丝疔等名称。多因外感风邪火毒及四时不正之气而发; 或恣食膏粱厚味,以致脏腑积热,毒由内发;或肌肤不洁,邪毒外侵,发于腠理。现代证实,是某些化脓菌侵袭所致。若素体虚弱,发于面部,治疗欠当,毒邪炽盛,则易于流窜经络,内攻脏腑,成为“走黄”危候,必须及时中西医结合抢救。针灸治疗,对初期者效果较好,但要注意与有效药物的结合。
通治法 以清热解毒为主。选督脉和手阳明经穴,如用毫针泻身柱和灵台,疏泄阳邪火毒,或加合谷以清阳明之热;在委中穴用三棱针放血,清泄血热; 或在背部督脉旁寻找丘疹或突起等阳性反应点,用圆利针挑刺。每日治疗1~2次。患部忌用手挤和针刺,在没有充分化脓前忌切开,以防扩散。
辨证论治 本病初起状如粟粒,或黄或紫,或起水泡脓疮,底脚坚硬如钉,麻痒微痛,继则红肿灼热,并逐渐蔓延,疼痛加剧,或恶寒身热。治宜清热解毒消肿。用毫针行泻法,依病位循经选穴或附近选穴。发病2~3日后,肿势逐渐扩散,疼痛更甚,身热口渴,二便不利,苔白黄腻,脉沉实而数。治宜泄热散毒,提脓祛腐。用毫针并配用三棱针在大椎、至阳、曲泽和委中等穴上放血,外用膏药。发病5~7日后,多开始好转,脓栓溃出,肿消痛止,热退,为顺症,治宜生肌收口。除外科处理外,可用毫针在足三里和关元等穴上进行补法刺激,以扶正气。如顶陷黑色无脓,肿势扩散,壮热口渴,纳少不寐,便结泛恶,烦燥不宁,神昏谵语,舌苔黄糙,脉洪数,是为走黄,属逆症,要采取综合性紧急措施。
如疗疮发于面部,针灸治疗可加合谷、曲池、足三里和下巨虚等穴;如在鼻附近,可酌配腕骨;如在颊部,可酌配外关;如在颧部,可酌配偏历。如发于耳部和侧头部,可加阳陵泉、足窍阴、支沟和三阳络等穴;如发于手部,可加内关、曲池和迎香等穴;如发于足部,可加阳陵泉和听会等穴;如属于红丝疗,可沿红丝终点依次点刺到起点,以泄恶血。

☚ 痈疽针灸治法   疣针灸治法 ☛
000017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