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饭
又称吃团圆饭。皖南徽州称“吃分岁酒”。分岁一词由来已久,《风土记》说:“除夕,长幼聚饮祝颂,谓之分岁”,是新旧岁由此而分的意思。
安徽的年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淮北各地为饺子,淮河以南则为米饭、鱼、肉等。旧时,年饭做好后,要先供祖先,然后全家团聚。
吃年饭的时间,有中午和晚上之分。在中午吃年饭的有:泗县、五河、宿州市、濉溪、合肥、肥东、来安等。来安在贴好春联后,即摆上美酒佳肴,鸣炮祭祖。长辈焚香,晚辈化纸,后举家团坐,共享团圆饭。但年饭前,各家水缸均要挑满“元宝水”。多数地方是在晚上吃年饭,如芜湖、石台、歙县、屯溪、黟县、祁门、旌德、巢湖、长丰、六安、怀宁等。
吃年饭时,各地也有一些不同的规矩,但一般都不准吃鱼,意为“吃剩有鱼,年年有余”。黟县是将鱼供大年初一聚餐,有些地方甚至留到元宵节吃。祁门吃年饭时如有亲人在外,要空个坐位并放双筷子,以示团聚。屯溪桌上碗筷要摆足数,不足10人的要摆10副,谓“满福满寿”,席间老幼均互相劝酒祝贺。巢湖合家吃年饭时任何人不得讲“破话”。长丰年饭必有鱼、肉圆子、豆腐等,饭也不吃完,还要盛些饭菜喂牛。六安菜肴多为10碗,不可缺少肉圆子、粉丝、猪耳朵、豆腐,取“元宝、钱串子、顺风、都富”之意;吃饱后要在碗里留下一些饭菜,名为“留仓底”,预示来年钱粮有余。怀宁年饭前要在桌边地上奠酒请祖宗,称作“陪祖”,接着全家喝酒,小辈向长辈敬酒,长辈要还酒、说吉利话、给压岁钱,酒后吃挂面,借挂面之长寓“年年有得长”之意,最后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