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Mào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清远,山西之太原、晋城、朔州、忻州等地均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引《姓氏寻源》云: “貌氏,齐貌辨之后。” 貌mào描摹,绘画。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貌mào相貌,容色。班婕妤《擣素賦》:“調鉛無以玉其貌,凝朱不能異其脣。” 貌mào描绘,绘画。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貌读音m·ao(ˋ),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莫教切,去,效韵。 ❶相貌。 ❷外表的形象。 ❸[貌似]表面上像。 ❹工具书中注解常用字,犹样子。 上一条: 皃 下一条: 眊 貌{}五6877①名缪(姓)。吴语。江苏沙州城关。清光绪八年《杨舍堡城志稿》:「缪姓曰~。」②动没有。⑴吴语。江苏常州〖 〗。(手握空拳拟握糖状)来吃糖——~没有(戏小孩时用)。清翟灏《通俗编・语辞》:「今吴俗以空拳戏小儿曰:『吾啖汝。』已而开拳曰『~』。」⑵赣语。湖北崇阳。清同治五年《崇阳县志》:「无曰~。」③象声与小孩游戏时所发出的声音(先躲出视线或以手蔽小孩眼,再突然出现或突然放手时所发的声音)。吴语。江苏常州〖 〗。   貌〈隐〉旧时帮会指数目三。参“尤、代、貌、长、仁、耳、伯、令、王”。 貌mào❶相貌 △ 面~。 ❷外观;样子 △ 全~。 ❸姓。 【注意】右偏旁不要写成“兒”。 貌❶相貌:~寝︱面~︱容~︱美~︱笑~︱外~︱体~︱品~︱年~︱风~︱其~不扬。 ❷外表;样子:~似︱外~︱全~︱概~︱面~︱风~︱新~︱地~︱~合神离︱道~岸然︱以~取人。 ○礼~(言语动作谦虚恭敬)。 貌mào❶ 面容,长相:才貌双全│其貌不扬。 ❷ 事物表面的形象:全貌│概貌。 ❸ 姓。 貌(2次) 外貌;样子。情与~其不变《章·诵》 ~甚闲暇《服》 另见[狀貌] 貌mào外貌,形貌。《惜诵》:“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王逸注:“颜色为貌。”汪瑗集解:“貌,形于外者也。”《九叹 · 远游》:“貌揭揭以巍巍。” 貌又称 “某,某貌”。训诂术语。用来说明人或事物的形态状貌, 相当于现代汉语 “……的样子”。 如《诗经》“维叶莫莫” 传: “莫莫, 成就之貌。” 貌mao貌美 貌似 貌相 地貌 风貌 概貌 礼貌 美貌 面貌年貌 品貌 全貌 容貌 体貌 外貌 相貌 笑貌 形貌 玉貌 状貌 貌不惊人 貌合神离 貌似公允 貌似神非 貌似中允 道貌岸然其貌不扬 以貌取人 精神风貌 精神面貌 音容笑貌 言谈笑貌 绮年玉貌 貌美白日梦 人不可貌相 貌mào容貌;长相:孔子、阳虎虽同~,却不同姓;蔺与司马虽同名,而又不同~,偏我和他就两样俱同不成?(五六·1328) 貌mào清代四川成都银钱行谓数目三。参“尤、代、貌、长、乍、耳、伯、令、王”条。 貌 貌训诂术语。也写作“皃”。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词表示的是某种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样子”。如《楚辞·九章·哀郢》:“众踥蹀而日进兮。”洪兴祖注:“踥蹀,行貌。”《诗· 豳风·东山》:“零雨其濛。”《毛传》:“濛,雨貌。”就是“下雨的样子”。《说文解字·女部》:“妖,巧也。一曰女子笑皃。”这是用在动词的后面、表示某种行为的状态。《论语·泰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郑玄注:“坦荡荡,宽广貌。长戚戚,多忧惧貌也。”《楚辞·离骚》:“时暧暧其将罢兮。”王逸注:“暧暖,昏昧貌。”《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注:“沃若,润泽貌。”这是用在形容词的后面,表示某种事物的状态。 “貌”有时也作“之貌”。如《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论语· 八佾》:“从之,纯如也。”郑玄注:“纯如,感人之貌。” ☚ 之言 读为 ☛ 貌mào〖名词〗 一、相貌,容色,面貌(4)。《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者。——说着,脸上显出好像非常悲伤的样子。《超然台记》:处之期年,而貌加丰。——过了整整一年,我的面貌却更加丰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潇洒漂亮。 二、外表,外观(2)。《谏太宗十思疏》:貌恭而不心服。——外表恭敬,可是内心不服气。《上枢密韩太尉书》: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那种正气充满他们的胸中而表现在他们的外表上。 貌mào❶ 相貌,容貌。《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昳丽。”(昳丽:光艳美丽,神采焕发。)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甚寝。”(寝:丑陋。) ❷ 样子,神态。《世说新语·雅量》:“舟人以公~闲意说,犹去不止。”(说:同“悦”。)柳宗元《捕蛇者说》:“言之,~若甚戚者。” ❸ 外表,外观。《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怀仁,~恭而不心服。”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虽~敬,实则愤怒。” ❹ 礼貌。《论语·乡党》:“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冕:卿大夫以上的人所戴的礼帽。瞽:盲人。)《荀子·尧问》:“故上士吾薄为之~,下士吾厚为之~。” ❺ 描绘,画像。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即今漂泊干戈际,屡~寻常行路人。”《新唐书·杨贵妃传》:“命工~妃于别殿。” 貌训诂术语。用于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被释词多为形容词。例如《楚辞·涉江》: “冠切云之崔嵬。”王逸注:“崔嵬,高貌。”犹言“高的样子”。又《论语·泰伯》: “君子坦荡荡。”郑玄注: “坦荡荡,宽广貌。”意谓“心胸开阔的样子”。 貌 ☚ 情貌 完成貌 ☛ 貌maoC3B2 ❶面容,相貌:容~/美~/面~/以~取人/其~不扬/花容月~/品~俱佳/才~双全。 ❷外表,样子:~似/全~/外~/概~/~合神离/道~岸然(形容神态庄严,多含讽刺意)/形~奇伟/古城新~。 ❸〈文〉描绘:屡~寻常行路人(杜甫诗)。 ❹姓。 面容 面容颜(颜面;颜色;颜容) 貌 脸相云宅 迟宅 鬓面 面容和鬓发:颜鬓 颜面、面貌:鬓颜 敬称他人的面容:金面 雪白的面容:雪貌 怨恨的面容:恨色 羞涩的面容:羞颜 疲倦的面容:倦容 临别时的面容:离容 因抽烟而憔悴的面容:烟容 身材高挑,面容消瘦:长身瘦面 老年人面容清瘦、身体健康:鹤骨童颜 旅人困顿愁苦的面容:旅貌 旅颜 发愁的面容:愁容 愁颜 忧容 瘁貌 女子的愁容:愁红 愁容满面:摧颜 忧心忡忡,满面愁容:忧心悄悄 忧愁的面颜:忧颜 悲伤的面容:悲容 哀容 忧伤的面容:戚容 戚貌 戚颜 哀伤的面容:泣颜 脏黑的面容:墨面 惨白垂死的面容:死相 (面貌;容貌:面容)
另见:面色 容色 神色 笑 忧愁 ☚ 面容 美好的面容 ☛
描写 描写描(描绘;描画;描状;画描;勾描) 状(状写;状貌) 写(写载)貌(体貌) 邈 摹(摹写;摹绘;摹画) 绘(雕绘) 镌鑱 镌劖 用文字描写创造人物形象:塑造 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等:影 描摹 绘摹 描摹事物的形状、声音:摹状 摹状事物:体物 照原样描绘:模写 铺陈描写:敷写 铺写 勾勒描绘:勾画 勾划 (用语言文字反映事物的形象:描写)
另见:描述 描摹 形容 ☚ 描写 描写人或物 ☛
脸色变化 脸色变化脸上的表情、脸色的变化:眉高眼低 改变脸色:色变 色动 革面 变色 色作 脸色改变:面革 脸色突然改变:翻脸 掰脸 变脸 色勃 抹脸 脸上出现感动的表情:动容 面露胆怯之色:色挠 面有愧色:惭颜 貌 脸色变温和:色霁 显出端庄的脸色:敛容(~正色) 脸色出现不高兴、生气、发怒等神情:变脸变色 脸上出现生气、发怒、惊慌失措等神态:变色改容 变色易容 作色变容 脸色变阴沉:放沉 脸色变得阴沉难看:黑沉 脸色突然变化而不知怎么办才好:茫然失色 脸色突然变得严肃使人畏惧:凛然作色 脸色大变,惊讶或恐惧得说不出话来:哑然失色 迅速变了脸色:幡然失色 翻然失色 脸色变得凶恶:落面落嘴 ☚ 各种脸色 因惊、惧、怒、急等而改变脸色 ☛
容貌 容貌貌(貌容;貌色;貌相;神貌) 面容 面孔 嘴脸 眉眼 眉宇 眉面 颜采 颜容 体面 雅相 仪容 容像 容状 容华 人的容貌:人才 敬称别人的容貌:光仪 光范 尊容 玉容 容貌和鬓发:容鬓 相貌,容貌:状貌 骨相容貌:毛骨 人品容貌:品貌 骨目 神态容貌:色容 年龄容貌:年貌 声音容貌:声容 音容 语言容貌:言貌 体态容貌:体貌 姿态容貌:态貌 姿貌 风度容貌:器貌 风采容貌:风貌(~娉娉) 风颜 仪表容貌:仪相 容貌不英俊:不扬(貌~) (相貌,长相:容貌)
另见:相貌 长相 容颜 貌美 面色 ☚ 容貌 各种容貌 ☛
相貌 相貌貌(貌象) 相(脸相) 容 面(面容;面颜;面貌;面相;头面) 面相、面目:脸谱 面貌,相貌:头脑 头脸 形体相貌:体相 质貌 容颜相貌:容貌 骨发(~多奇) 人应有的仪表相貌:人样 人或动物的骨骼、形体、相貌:骨相 骨像 骨象 骨状 骨貌 相貌平常:平头平足 貌不惊人 有眉有眼,五官健全:安眉带眼 带眼安眉 相貌端正:五官端正 眉目端正 模样周正 周眉正眼 眉端目正 头端面平 平头正脸 平头整脸 鼻正口方 鼻直口方 相貌忠厚:敦颜 相貌和善:善相 相貌显得慈祥善良:慈眉善目 青年人(多指女性)的体态、容貌向美好的方面变化:出落 出脱 青年人的体格、相貌、智能向美好的方向发育、变化、成长:出挑 相貌变得年轻:嫩超 少态 少相 相片上的相貌比实际相貌好:上相 相貌显老:见老 老相 老态 相貌衰老:头童齿豁 齿豁头童 鹤发鸡皮 庞目皓发 皓发庞眉 贵人相貌不同寻常:龙眉凤目 相貌相似:貌似 一个模子 相貌奇异:瓯抠(眼脑~) 失去原来的相貌:走相 相貌完全改变,跟从前不一样:面目全非 相貌被破坏:破相 毁容 (面部长的样子:相貌)
另见:外貌2 容貌 面容 面目1 体貌 面色 姿态 体态 仪态 ☚ 相貌 各种相貌 ☛
形状 形状形(形体;形相;形容;形象;形制;形态;造~;笔~;方~;扇~;卵~) 状(状态;状貌;体状;质~;块~;球~;液~) 相 貌(貌形;地~;新~) 样(样子) 模 形状和构造:形制 形状和结构:形体 形体颜色:体色 形状,体性:形容 自然界的形状:势(山~;风~;长~) 人或物体的形状:体形 宫室的形状效仿天地呈上圆下方之状:规天矩地 规天橅地 规天条地 药物制成的形状:剂型 漩涡形:涡(涡状) 原来的形状:原形 大致的面貌:概貌 种类纷繁,形状多样:千汇万状 不同的形状:殊形 殊状 奇异的形状:殊形(殊形异状) 诡状 异状(奇形异状) 奇异形状 奇奇怪怪的形状:诡状殊形 诡状异形 不同寻常的、奇特怪异的形状:奇形怪状 佹形僪状 鬼形怪状 骇状殊形 殊形诡制 殊形诡状 殊形妙状 殊形怪状 形状奇伟:鲸骞形状变化:变形 走形
另见:形态 形貌 ☚ 形状 方 ☛
外貌1 外貌1貌(样貌;风~;神貌) 表 外形 形状 形容 门面 形状外貌:状貌 貌形 物的形貌:物貌 外表,外貌:外质 事物的外貌:相(天~;月~) 事物呈现的外貌状况:容(军~) 面貌 面目(~全非) 城市的面貌:市容 市面 市景 景物的面貌:容光 本来的面貌:本色 遗容 全部面貌:全貌 到处都是新面貌:触目皆新 物体外表的样子:外观 观目 观望观瞻 瞻视 华美的外观:美观 面目新而有光彩:焕然一新 只是表面好看:表面光 器物外观不好看:其貌不扬 外形发生改变:变样 面貌大改变:改观 (物体的外部形状:外貌)
另见:样子 形状 ☚ 外貌1 丑陋1 ☛
姿态2 姿态2姿(姿影) 势(架势) 情 貌 相貌姿态:姿色 声音姿态:声姿 语言姿态:辞貌 神情姿态:意态 意态安闲:静意 神貌姿态:神态 容颜姿态:风致 飘逸优美的姿态充分显露出来:轶态横出 姿态多种多样:多姿(~多彩) 姿态轻松自然:飘洒 (身体在动静中显现出的样子:姿态)
另见:样子 容貌 神态 情态 妩媚 ☚ 姿态2 容态 ☛ 貌mào莫教切,去效。 ❶面貌,容貌。《论语·季氏》:“色思温,~思恭。” ❷外观,外表。《史通·模拟》:“一曰~同而心异、二曰~异而心同。” ❸描绘,描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即今漂泊干戈际,屡~寻常行路人。” 貌训诂学术语。一般加在动词、形容词之后,用来说明被训释词所表示的某种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样子”。如《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王逸注:“冉冉,行貌。” 貌兒mào❶面容,长相。如:面貌和善,以貌取人,貌不惊人。 ❷表面形象。如:貌合心不合,貌似强大。 ❸样子。如:厂貌,校貌。 貌mào ❶ (相貌) looks; appearance; face: 面 ~ face; features; 容 ~ appearance; looks; 美 ~ good looks; 人不可 ~ 相。 Never judge people by their appearance. ❷ (外表的形象; 样子) appearance; manner; aspect: 全 ~ complete picture; full view; general aspects; 外 ~ seeming; 面 ~ 一新 take on [assume] an entirely new aspect ❸ (姓氏) a surname: ~ 辨 Mao Bian ◆貌不惊人 One's looks do not attract others — an ordinary appearance.; 貌合神离 appear united outwardly but divided at heart; apparently acquiescing while contrary-minded; apparently friendly but in fact not so; 貌似 seemingly; in appearance; 貌似公正 pretend to be just and fair; a veneer of fair mindedness; pretend to play fair [be impartial]; pretense of fair play; put on an appearance of impartiality; seemingly impartial; 貌似强大 look quite strong; appear very powerfull; be seemingly strong; be strong [powerful] in appearance; outwardly strong; seemingly powerful 貌mào❶ 貌合神离|貌似心非
❷ 才貌出众|才貌双全|道貌岸然|花貌雪肤|见貌辨色|鉴貌辨色|面貌黧黑|面貌一新|面貌狰狞|其貌不扬|相貌堂堂|一貌倾城|一貌堂堂|以貌取人|玉貌花容
❹ 改容易貌|花容月貌|花颜月貌|矫情饰貌|矫心饰貌|郎才女貌|声容笑貌|声音笑貌|音容笑貌 貌mào(14画)
  【提示】右上是白,不要错写成臼; 中间一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貌mào14画 豸部 (1) 人长的模样: 容~|相~|才~相当。 (2) 样子;外表: 全~|~合神离|市容市~。 貌mào古代本作兒。从儿(人字的变形),从白(不是黑白的白,表示人脸)。即整个象形。面容相貌义。《说文》所载籀文作貌;从兒,豹省声。旁纽(辅音双唇塞音转唇齿鼻音)双声。如必泌密蜜、百陌例。小篆又作,从页同兒,也从豹省声。如:不能以貌取人。又指外表的样子。如:貌合神离。组词如:礼貌。又指样子。如:全貌。又在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用的字。如:飘飘,飞貌。 貌★常◎常
mào小篆1表意,象夸大脸部的人形,隶定为“皃”,义为面容、容貌;小篆2、《说文》籀文改为形声,从皃,豹省声,隶定为“貌”。引申为事物的外表或外观。 【辨析】 ❶以“貌”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miǎo:藐、邈。 ❷貌/容 这两个字都表示人的面容、相貌,有时可以互换或连用。但也有微别:“容”多指面部表情,侧重于神情、脸色;“貌”多指面部形状,侧重于外貌、面相。貌 (mào)从皃。皃,古“貌”字。豹省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