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温公年谱 司马温公年谱年谱类史著。又称《司马太师温国文正公年谱》。八卷。清顾栋高撰。顾栋高(1679—1759),字震沧、复初。江苏无锡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授内阁中书,雍正年间罢职。乾隆十五年(1750)举经明行修,授国子司业衔。二十二年乾隆南巡时召见,加祭酒衔。著有《春秋大事表》、《大儒粹语》、《毛诗类释》、《尚书质疑》、《王荆国文正公年谱》等。 《司马温公年谱》是一部记载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生平事迹的史著。作者认为,自古名儒大贤无不有年谱,以稽其学力先后、出处事迹,司马光距今七百余年而年谱独缺,故采史传碑状、《宋史》本传、《通鉴纲目》、诸家文集、名臣言行录,以至百家小说,加以纂辑排比。此谱编于雍正十一年(1733),凡经八月而于同年秋冬成稿。以后又多次增补改易。在编纂过程中,又得到明马峦编辑、司马光十八世孙司马露校梓的《司马温公年谱》六卷,其中保存了一些后人难以见到的资料,但“其书疏略且讹舛者不啻十之三四”(《司马温公年谱·凡例》),颇多疏漏错误。因此顾栋高就两书参稽,取长补短,以成此作。 《司马温公年谱》所载,始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止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全书按年系事,叙述了司马光的一生行事,其中于熙宁、元祐两朝事迹所载尤详。末附“卷后”、“遗事”两卷。“卷后”记司马光死后,自元祐年间赠封赐谥至元代从祀孔庙的有关史实,及诸人所作祭文、墓铭。至于事迹散在文集、笔记而又无年可附的,另为“遗事”一卷。此书材料丰富,叙述明晰,考证也很精审。书前附有“参订书目”,计有四十余种,顾氏广征博引,条分缕析,记事脉络甚为清楚。因司马光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多所任职,而史籍对其历次任职的迁转时间往往语焉不详,《传家集》于文章、奏疏之下所注年月,也有不少遗漏和错误,马峦所作《年谱》也多疏误失考,所以顾氏在这方面颇下功夫,于缺略者补之,讹舛者正之,并在按语中一一注出,从而增加了其价值。此书在体例上也有特色。《汉书·王莽传》、《扬雄传》曾详载文章、奏疏,顾氏也仿此例,“每条揭其纲于前,而节录其语于后,宁详毋略,首尾完备”(《凡例》)。对谱主章奏、书牍等均芟繁举要,节录要点,为研究司马光政治、学术、思想提供了线索。梁启超曾称赞此书“在诸谱中实为一创格”,“体例也极精审”,认为后来如钱大昕等做了许多名人年谱,“像还没有那部比得上他,所以我认震沧为史学界有创作能力的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初刻本为乾隆二年(1737)刘氏求恕斋本。1990年中华书局将顾栋高和马峦所作的两种《司马温公年谱》合为一编,标点整理出版。 ☚ 左传纪事本末 明史 ☛ 司马温公年谱八卷。清顾栋高(详见《春秋大事表》)撰。谱主为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光卒后追赠温国公,故名。顾氏采辑史传碑状,诸家文集,以及百家小说中所载谱主事迹,考订年月,加以排比而成此谱。于谱主奏章著作均摘录其要点,叙述较为详备。卷首有撰者自序,凡例及参订书目。末附“卷后”一卷,载祭文、墓志及有关史事;“遗事”一卷,记谱主平日遗闻佚事。此谱初刊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1917年有南林刘氏刊 《求恕斋丛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