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司马光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司马光墓 司马光墓座落在山西省夏县城西小晁村北的鸣条岗上,东倚太岳余脉,西靠同蒲铁路,墓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四周围以砖墙。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是山西夏县人,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曾主持编写了著名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死后归葬故乡祖坟内。墓园正中为司马光祠堂,该祠堂最早于金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建于余庆寺右侧,今已无存,现祠堂为清乾隆时重建。祠堂前有碑亭,内有金代依拓本复刻的司马光神道断碑四块,碑文由苏轼撰书,宋哲宗篆碑额,惜因剥蚀已难辨。明嘉靖年间选巨石重刻此碑,并建碑亭。明碑高7.33米,龟趺、碑额为宋代原物,碑额上有御篆“忠清粹德之碑”六个大字,中间小字为“元祐戊辰崇庆殿书”,并有篆书印章“御书之印”四字,碑文为明侍御朱实昌所书。明碑亭已毁,现有砖结构碑亭为1962年重建,为重檐歇山顶。祠堂左侧为墓地,从东往西的一条轴线上有五座大墓,分别葬着司马光及其曾祖政、祖炫、父池、伯父沂等,此外墓地内还有一些较小的墓。五座大墓前的墓碑多已被毁,仅存的景祐三年司马炫碑的位置已移动,故各墓主的确切位置已无从确定。墓地内现还存有司马光撰写碑文的熙宁二年司马谘碑、熙宁八年司马浩碑。在墓地两侧还列置有石人、石兽十几对。祠堂右侧是北宋时敕建的余庆寺,为司马光祖坟的香火院。寺内现存有面阔五间的大佛殿及廊房,大殿虽经后世重建,仍具宋代建筑风格。殿内雕工精细的释迦、燃灯、弥勒三世佛像,系清代重妆的宋代原作。殿后有《敕赐余庆禅寺》等历代石碑20块,记载着司马光墓园的沿革。1988年,国务院公布司马光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平城遗址 建筑 ☛ 司马光墓 司马光墓司马光墓在夏城北15公里鸣条冈。以红砖院墙围成的墓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东倚太岳余脉,西临同蒲铁路。司马光家族许多人死后群厝于此。陵园中为祠堂,左为茔地,右为余庆禅寺。墓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猪、石羊20多件石雕。 ☚ 广武汉墓群 柳氏民居 ☛ 司马光墓 司马光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水头乡小晁村。司马光,宋代宰相,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陵园占地约5.4万平方米,有茔地、碑楼、碑亭、余庆禅院等。茔地在右,禅院在左,碑楼处于前方。碑楼内有苏东坡撰书《司马温公神道碑》一通,介绍司马光生平成就。碑额篆书“忠精粹德”为宋哲宗所题。明嘉靖年间建碑亭保护。墓左侧有余庆禅院,是为守护墓园而建的寺院。内有明建大佛殿一座。殿内三尊宋塑大佛,两侧为胁侍、金刚像,塑工皆精致。院内有历代碑石26通,记载司马光父子身世及禅院建制情况,是研究司马光的重要史料。 ☚ 6. 夏县 禹王城遗址 ☛ 司马光墓北宋大臣、史学家司马光之墓。位于山西省夏县小晁村北。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年间进士。著有《资治通鉴》 、《涑水纪闻》等。坟园占地约3万平方米,东倚太岳余脉,西临同蒲铁路。有宋哲宗赵煦御篆“忠精粹德之碑”额,碑文为苏轼撰并书,因曾长年没于土中,已剥蚀难辨。金代募刻的4通石碑因嵌于壁上,今仍完好。明嘉靖年间,特选巨石,依照宋碑复制并建有碑亭。坟东有守坟祠,再东为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敕牒建香火寺余庆禅院,现牒文刻石仍在寺中。寺内有大殿5间,殿内现存大佛3尊,西壁罗汉8尊,为宋塑风格。历代碑石20通,记载了历代坟园的沿革。该墓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