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司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司空Sīkōng现行较罕见之复姓。今上海、辽宁之沈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司空 司空官名。西周始置,掌管工程。西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世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工部侍郎则称少司空。 ☚ 横门 未审钧意 ☛ 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人。西晋文学家。魏末,曾任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入晋、为中书令,拜黄门侍郎,力劝武帝伐吴,任度支尚书。吴平后封广武县侯。惠帝时,历任太子少傅、中书监。官至司空,进封壮武郡公。后因拒绝参与赵王伦和孙秀的篡权阴谋,被害。原有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张司空集》。另撰有《博物志》。 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县)人。南朝梁文学家。仕齐,初为本州从事,举秀才,任太学博士,累迁殿中郎。入梁,为中书侍郎,领吴兴邑中正。待诏文德殿。后出为永嘉太守,还为中书郎,迁司空从事中郎,卒于官。原有文集十一卷,已散佚,明人辑有《丘司空集》。 王褒?—?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北周文学家。仕梁,初为秘书郎,复为太子舍人,袭南昌县侯。累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入北周后封石泉县子,授太子少保,迁小司空。后出为宜州刺史,卒。原有集二十一卷,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司空集》。 司空 司空官名。上古时以司空掌管工程,金文也作“司工”。或解释作掌管“穿土为穴以居人”。周代以司空为冬官,参掌国政。秦汉并置御史大夫,省司空。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改称司空,献帝时复改称御史大夫。魏晋南北朝,多省御史大夫置司空。隋以御史中丞代御史大夫,置司空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并为荣衔。参见“御史大夫”。 ☚ 司寇 六官 ☛ 司空 司空官名。见“三师三公”。 ☚ 司徒 宰相 ☛ 司空官名。三公之一。参见“太尉”。 司空 司空周之卿士。后稷时有三卿: 司空、司徒、司马。司空为掌管工程建设的官吏。《大雅·绵》五章: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郑《笺》:“卿官也。司空掌营国邑。”孔《疏》: “民既得安止,乃立国家宫室,于是乃召司空之卿,令之营度广轮。”又: “司空之属有匠人,其职有营国广狭之度,庙社朝市之位,是司空掌营国邑也。” ☚ 召祖 司徒 ☛ 司空sīkōng复姓。 司空(一) 古官名。 司空❶鄉官,掌營國邑。《詩經·大雅·緜》:“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鄭玄箋:“司空、司徒,鄉官也。司空掌營國邑,司徒掌徒役之事。”《尚書中候》 卷上:“伯禹在庶,四嶽師學薦之,握括命,不試爵,授司空。” 鄭玄注:“司空,於周爲冬卿,掌制國之五溝,行道水之事。”(《玉函山房輯佚書》)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三垣(二) > 下台 > 司空2 司空2 sīkōng 即下台。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牢獄部 > 諸獄 > 司空 司空 sīkōng 戰國魏時監獄。其時諸國勞役多以囚徒承擔,司空爲管囚徒之官,亦設牢獄,故稱。《禮記·月令》“命有司省囹圄”唐·孔穎達疏:“崇精問曰:‘……囹圄何代之獄? ’焦氏答曰:‘《月令》秦書,則秦獄也。漢曰若盧,魏曰司空是也’。”《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宗正,秦官,屬官有都司空令丞。”顔師古注:“如淳曰:‘律,司空主水及罪人。’賈誼曰:‘輸之司空,編之徒官。’”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司空 司空 sīkōng 星名。五車之一,在其東南。《晉書·天文志上》“五車者,五帝車舍也……次東南星曰司空,主填星,主楚。”《宋史·天文志四》:“五車五星……次東南一星曰司空。”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相術部 > 頭面 > 司空 司空 sīkōng 相學術語,十三部位的第三部位。指人面部正中縱綫天庭之下、中正之上的部位。是以司空爲定位横列十一個部位的代表。十一個部位有:“司空,左、右凌雲,左、右上卿,左、右少府,左、右交友,左、右道中,左、右交頸,左、右重眉,左、右山林,左、右峰山,左、右聖賢。宋·麻衣道人《麻衣相法》云:“第三司空額角(按:額角爲凌雲之誤)前,上卿少府更相連,交友道中交額(交額乃交頸之誤)好,重眉山林爲聖賢。”參見本類“十三部位”。 司空 ☚ 喇嘛 司空 ☛ 司空 司空金僧官判录的别称。宋·洪皓《松漠纪闻》:“僧职有正副判录,或呼司空。”原注:“辽代僧有兼官至检校司空者,故名称尚存。” ☚ 金僧官判录 僧寺住持 ☛ 司空sī kōng〖名词〗 司空官名。西周始设,主管土建工程。西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世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左传·襄公十年》:“子耳为~。” 司空律名,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司空本为官名,掌管工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司空以时平易道路。”秦汉工程兴建,征发民间力役,也使用大量刑徒。后来司空的主要任务是主管刑徒。《汉书·百官公卿表》注引如淳云:“律,司空主水及罪人。贾谊曰:‘输之司空,编之徒官。’”秦《司空律》是关于司空职务的单行法律。 司空 司空官名。夏、商时置,掌山川土地政令。《尚书·尧典》: “伯禹作司空。” 《牧誓》: “司徒、司马、司空。”周秉钧易解: “《孔传》 曰: ‘治事三卿,司徒主民,司马主兵,司空主土’。” ☚ 司寇 司马 ☛ 司空 司空官名。西周始置。金文作司工。掌管土木工程。春秋、战国沿置。春秋时宋国因避宋武公之名,遂改司空为司城。西汉成帝绥和元年 (前8),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性质与前之司空各异。东汉初复置。建武二十七年(51) 又改为司空,其职务与西汉成帝以前御史大夫的性质大不相同。据《后汉书·百官志》说: “司空,公一人,本注曰: 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坊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 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此时司空又成为专管水土之官。献帝建安十三年 (208),又罢司空,置御史大夫。职如司空,不领侍御史。晋代复设司空,为当时八公之一,地位尊崇,但往往是权臣之加官。南北朝亦如之。隋、唐虽设司空,为三公之一,亦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宋、辽、金沿用此称。元、明、清不复设置。 ☚ 司徒 大司马 ☛ 司空官名。周代置,掌管工程,金文作司工。春秋时宋国因避武公名讳,改为司城。汉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马、大司徒总称三公,成为共同负责最高国务的长官。汉光武帝时称司空。两晋南北朝多作权臣之加官。隋至宋,成为虚衔。后世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司空 司空官名。主管水利设施等各种工程建筑。春秋时齐 ·鲁均有设置。《左传·隐公二年》:鲁国“司空无骇入极”;《左传·昭公四年》:杜泄谓季孙曰,“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管子·立政》:“决水涝,通沟渎,修障防,安水藏,使时水虽过度,无害于五谷,岁虽凶旱,有所秎获,司空之事也。” ☚ 司历 司宫 ☛ 司空 司空官名。金文称司工。西周始置, 为六卿之一, 即《周礼》中六官之一的冬官大司空, 掌管工程建筑等事。春秋战国时, 各国多沿置。宋国因避武公讳, 改名司城。西汉成帝时, 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与大司马、大司徒并称三公, 参议政事。东汉光武帝改称司空, 较之西汉时所主管的事务范围更广, 除参议朝政大事, 又掌治水利和土木营建, 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 则议其利、建其功。两晋、南北朝都置司空。隋唐至宋, 亦设司空, 虽其位在三公, 但无实权。元代废。后世工部尚书别称司空。 ☚ 河堤使者 将作大匠 ☛ 司空si kong【历史】Minister of Public Works 司空sī kong1、官名。❶少皞时鸤鸠氏为司空,掌凿穴室;舜时禹为司空,掌平水土;夏曾以冥为司空;商汤以咎单为司空;西周司空掌工程建筑。汉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禄比丞相;因县道官有狱司空;故加'大'字。 司空官名,或作司工。西周始置。主管水土及营建工程。金文作“司工”。春秋、战国沿置。西汉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为三公之一。后改称“司空”。历代因之,至明代废。清时俗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 司空官名。(1)《左传·昭公十七年》记郯子谈到以鸟为官时,说少皞部落有“五鸠”,为治民之官,其中鸤鸠氏为司空之官。司空的职掌,在文献中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尧典》记舜时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中设有九官,其一为司空,由禹担任,“平水土”,也就是主管水利。现存的《周礼》已佚去各官司空部分,对于司空的职守,未能详述。《尚书序》说:“咎单作明居。”马融注说咎单为汤司空,为掌工程之官。甲骨文称“司工”。卜辞说:“壬辰卜贞:惟弓令司工?”(《合集》五六二八正)西周铭文作“𤔲工”,《扬𣪘》记载:“王若曰:扬,作𤔲工,官𤔲田佃,众𤔲,众𤔲刍,众𤔲寇,众𤔲工史。”(《三代》九·二五·一)铭文谓王命扬作司空,除管理地之田甸外,并管理、司刍等属官。字有的释为“居”,有的释为㢞(行屋),𤔲掌管修建房屋,刍掌管稻草类植物茎杆以作覆盖屋顶之用。司寇则是司空的兼管职务。从司空的属官看,司空的主要工作应是土木建筑工程。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周王室与鲁、郑、陈等国设置司空,宋国因避武公讳改称司城。春秋时管理土地的职掌并归司空,其职掌为测量土地的远近,辨别土地的好坏,以便授予民众耕种,并确定赋税的征收数额。司空因掌管全国土地,所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陈国向郑国投降时,“使司空致地”。春秋时司空的另一职务仍是主管土木工程,主要任务是筑城。晋国士𫈢在献公时任司空,主持增筑绛城,修建献公儿子重耳、夷吾封地蒲城和屈城。战国时仅韩国设置司空。从司空一职的发展看来,少皞时五鸠职掌之一的司空,与舜时九官之一的司空,都是以后起的官称来追记的,不过其官实已存在。(2)西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去“大”字改为司空,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三国时司空与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合称五府,魏蜀吴均置。晋、南朝与北魏、北齐为诸公之一,实为加官或赠官,若无兼职•仅为大臣的虚号。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初、辽(南面官)金均以司空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名义上参议国之大事,实为加官或赠官。元以后废。(3)据《汉书·百官表上》记载,宗正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少府属官有左右司空,水衡属官有水司空,都是主管囚徒的官。(3)辽北面官名。对于五代时军人多加检校司空,影响所至,辽北面官中遂多以司空为其各司职掌之官。如侍卫府有侍卫司空,大横帐常衮司有横帐司空,王子院有王子司空,遥辇九帐大常衮司有遥辇司空,大国舅司有国舅司空,部族官有某部司空。与南面官以司空为尊官者迥不相同。 司空加官、阶官名。 职源与沿革❶殷商甲骨文中已有“王其令山司我工”(《殷契拾掇》一·431)的记载,是为“司空”一官之源(参《殷墟卜辞综述》页519)。 职掌、品位与政和二年前之“太尉”同,仅班位次于太尉、司徒。 司空文阶名。北宋前期京朝官本官阶。元丰三年九月新订《元丰寄禄格》,未被纳入新格阶列之中。尚书左仆射转司空,司空转司徒(资料出处参“大理评事”条)。并参“三公·司徒”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