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叶志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叶志超?—1901安徽合肥人 叶志超实事求是地评价平壤之役中的叶志超 廖宗麟 安徽史学1989年3期 叶志超?—1901清末将领。字曙青,安徽庐州(今合肥)人。行伍出身。早年随淮军将领刘传铭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光绪初年署正定镇总兵。光绪十五年(1889年)任直隶提督,颇得李鸿章赏识。光绪二十年(1894年)奉命率兵赴朝驻牙山。同年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进攻牙山时,弃阵逃至平壤,谎报战绩,被李鸿章任为驻平壤各军统帅。八月十六日(9月15日),日军进犯平壤,又令各军弃城北撤,尽弃积储粮食、枪炮,率军狂奔五百余里,退回鸭绿江中国境内。后被革职监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获释。 叶志超?~1901清末将领。字曙青,安徽庐州(今安徽合肥)人。行伍出身。早年随淮军将领刘传铭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光绪初署正定镇总兵。十五年(1889年)任直隶提督,颇得李鸿章赏识。二十年奉命率兵赴朝驻牙山。同年六月二十三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日军进攻牙山时,弃阵逃至平壤,谎报战绩,被李鸿章任为驻平壤各军统帅。八月十六日, 日军进犯平壤,又令各军弃城北撤,尽弃积储粮食、枪炮,率军狂奔500余里,退回鸭绿江中国境内。后被革职监禁。 叶志超 叶志超?~1901字曙青。合肥(今属肥西县)人。咸丰间参加地方团练,对抗太平军,隶刘铭传部,累升至总兵。1875年后以正定镇总兵率练军守新城,后徙山海关。1889年任直隶提督。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奉命率部赴朝鲜,屯牙山。7月在成欢驿击败日军,旋被敌增援部队所困,遂绕小道突围到平壤,任各军总统。9月平壤被围,后路被断,他指挥所部与敌激战,因寡不敌众,城陷,退回国内,在辽东与来犯日军激战竟日。次年以“谎报战功罪”被判斩监候。1900年获释。 ☚ 张华奎 周肇基 ☛ 叶志超?—1901清末淮军将领。字曙青。安徽庐州(今合肥)人。行伍出身。从刘铭传对太平军、捻军作战。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任直隶提督。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率淮军精锐援助朝鲜,在牙山不战而退。同年秋,在平壤统率左宝贵、马玉昆、丰绅阿、卫汝贵各军抗击日军。他在平壤仓惶溃退, 被革职监禁。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获释。 叶志超?—约1901字曙青。清安徽庐州(合肥)人。行伍出身。早年以淮军末弁从刘铭传镇压捻军起义,积功至总兵。清光绪初年署正定镇总兵,率练军守新城。后移防山海关。十五年(1889)擢直隶提督。十七年领兵镇压热河金丹道教。二十年夏奉檄率军赴朝,屯驻牙山。六月底日军发动进攻后,他不战而走,退至平壤。因谎报战功,饰败为胜,得清政府嘉奖,并被命为驻平壤清军总统。八月中旬在平壤战役中又弃城逃走,狂奔五百里,渡鸭绿江退入中国境内。事闻,被革职。次年械送京师,刑部拟斩监候,秋后处决。二十六年获释,岁余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