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叩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叩阍指含冤申诉。《明史·翟凤翀传》: “大臣造膝无从,小臣叩阍无路。” 申冤 申冤陈冤 翻胎 诉屈 声冤 伸冤 另见:申辩 申诉 洗雪 ☚ 控诉 追究2 ☛ 叩阍古代官吏、百姓越级向皇帝告御状。叩,敲。阍,宫门。《正字通》:“凡吏民冤抑诣阙自愬诉者,曰叩阍。”周代设有“路鼓”、“肺石”之制,俾使吏民百姓有冤曲案情有直诉于朝廷。唐代发展得更为完备,迎候天子车驾直诉于天子者称为“邀车驾”,设于两京的称为“登闻鼓”,并规定于唐律。《唐律疏议·斗讼》:“诸邀车驾及挝登闻鼓,若上表,以身事自理诉,而不实者,杖八十。”明代亦有“登闻鼓”之设,然对直诉与越诉有严格限制:直诉而实者免罪,不实者受罚,而越诉者皆罚。清代限制更严,如擅入午门、长安门直诉,虽实者亦受罚,不实者,则杖一百并发配边疆充军。 叩阍中国封建社会平民或犯人家属有冤仰向皇帝申诉案件。阍原指宫廷门户。明张自烈《正字通·门部》:“凡吏民冤仰诣阙自诉者,曰叩阍。”清代叩阍方法:(1)击登闻鼓。(2)遇皇帝乘坐车轿出郊时迎驾申诉。 叩阍 叩阍刑事诉讼名辞。拦皇帝御驾申冤告状。《清史稿·刑法志三》: “遇乘舆出郊,迎驾申诉者,名曰叩阍。……京控及叩阍之案,或发回该省督抚,或奏交刑部提讯。如情罪重大,以及事涉各省大吏,抑经言官、督抚弹劾,往往钦命大臣莅审。发回及驳审之案,责成督抚率同司道亲鞫,不准复发原问官,名为钦部事件。” ☚ 控诉刑案审理 寇攘奸宄 ☛ 叩阍kou hunseek an imperial audience to air one's complai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