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语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语词与现代语词相对。指现代汉语中不用或很少使用的古代书面语词。包括历史词和文言词。也有人用以指现代汉语吸收的古代书面语词。如“之、其、亦、瞻仰、谏诤、见罪、防微杜渐”等。参见“文言词”、“历史词”。 古语词 古语词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的、已被现代语言的词所代替了的、口语中已不大使用了的词语。如:“邂逅”、“拂晓”、“民”、“母”、“其”、“盘桓”、“吾”、“者”、“哉”。这类词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和现象还存在于本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只是已用别的词来反映它们了。古语词用在书面语中,其作用或者表示庄重、严肃,或者表示讽刺、嘲笑。如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深望各界人民予以协助。兹特宣布约法八章,愿与我全体人民共同遵守之。”鲁迅《孔乙己》: (孔乙己)“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 多乎哉? 不多也’”。 ☚ 一般词汇 历史词语 ☛ 古语词 古语词在历史发展中已被别的词语所代替但还有一定生命力的词叫做古语词。古语词大都是从文言作品中流传下来的,所以也叫“文言词”,如“首”(头)、“足”(脚)、“喙”(嘴)、“股”(大腿)、“囹圄”(监狱)、“沐浴”(洗澡)等。现代口语一般已不使用,但有的还在成语里保存着。如“栉风沐雨”(以风梳发,以雨洗头,形容在外奔波,不辞劳苦)、“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比喻虚有其表)、“满不在乎”(形容完全不放在心上)。古语词有自己的特色,在特定的场合中适当应用,能够产生某种修辞效果。有时表示庄重严肃的感情,如“恭贺”“敬献”“诞辰”“遇难”“阁下”“夫人”;有时带有幽默讽刺的色彩,如“多乎哉,不多也”(鲁迅《孔乙己》),“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有些古语词运用范围日益广泛,逐渐失去古语词的特点而转化成为现代汉语的词。如“目击”“酝酿”“仓皇”“逍遥”等,现在已很难看出它们是由古语词转化来的现代语词了。 ☚ 滋生词 文言词 ☛ 古语词 古语词guyuci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经常用到的原来属于古代汉语词汇系统的那部分词,也叫文言词。我们把距今1100百年(公元8世纪)以前的汉语词汇叫古代汉语词汇。就书面语来说,这个时期以前(包括这个时期在内)的文献以及后来模仿这以前的文献风格而出现的文献所记载的词汇是古代汉语词汇。古代汉语词汇读古音,表古义,是为古代人交流思想服务,反映古代人的思想、生活习惯,体现古代汉语构词规律,受古代汉语语法规律支配并与现代汉语词汇相区别、相对立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代汉语词汇发生分化: ☚ 格言 方言词 ☛ 古语词 古语词Guyuci古代语里所使用的一些词语,在现代汉语里已经不用或很少用, 常常在一些古典作品中见到,或从许多文言文的作品里流传下来。古语词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两部分:(1)文言词是指为现代汉语语汇所吸收的而仍带有文言色彩的古词语。这些古词语是文言里习用而流传下来的,这样的文言词不太生僻,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意思,而现代汉语口语语汇里又没有恰当的词能代替它,因而在适当的场合还时常使用。例如:“诞辰、掌故、宏伟、以、于”等等。文言词主要用于书面,用于某些特定的交际场合。运用得好,可以表示某种文体、色彩或感情色彩,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 术语 外来词 ☛ 古语词包括历史词和文言词两类。前者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现在已消失了,如“太守”“宗庙”,只在叙述历史时使用;后者指称的事物和现象现在依然存在,但已由别的现代词语来代替了。如“吾”(我),“囹圄”(监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