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商朝末代君主,暴君。在位期间,自恃天命在身,对内重刑厚敛,对外穷兵黩武,而又刚愎自用,拒谏饰非,残杀直臣比干,逼走宗室微子,致使众叛亲离。晚年迁居殷南朝歌(今河南淇县),大兴土木,广建离宫别馆,甚至造“酒池”、“肉林”,作长夜之饮。加上对东夷的长期战争,使资财耗竭,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崛起于西陲的周武王见商政已败,乘其用兵东夷之机,联合各部族反商势力发兵声讨。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之战中,他因“前徒倒戈”,兵败自焚。解放后对纣的评价,郭沫若等有新说,主要肯定他征战的客观历史作用及才干。 纣 商朝末代国王。亦称帝辛。他曾用兵平定东夷,俘获大量奴隶,并致力于经营东南,使中原文化得以传播到江淮地区,对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起了一定作用。纣王统治期间,剥削苛重,刑罚残酷。他刚愎自用,拒谏饰非,杀死比干,囚禁箕子;宠信妲己,奢侈荒淫,广建离宫别馆,又作酒池肉林。致使统治集团分崩离析,社会矛盾激化。约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乘商军主力在东南,发兵攻商,纣王仓惶应战,强迫奴隶去替他作战。双方决战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因商军奴隶阵前倒戈,纣王败走朝歌(今河南淇县),旋在鹿台自焚而亡。 纣读音zh·ou(ˋ),为ou韵目,属ou—iu韵部。除柳切,上,有韵。 ❶商(殷)朝末代君主,是一个暴君。 ❷[纣棍]系在驴马等尾下的横木。 上一条: 軸 下一条: 紂 纣 zhòu驾辕牲口尾部的皮带。也称“坐鞶(pán)”、“车纣带”。它主要作用是用驾辕牲口来 车,或捎车(后退),或里外调动车等。 《方言》:“车纣,自关而西谓之纣。” 纣紂ㄓㄡˋzhòu二2365①名驾车的牛、马后部的革带(车纣、马緧)。⑴古方言。《方言》第九:「车纣,自关而东,周洛韩郑汝颍而东谓之䋺,或谓之曲绹,或谓之曲纶,自关而西谓之~。」⑵胶辽官话。山东莱阳。1935年《莱阳县志》:「鞧(同緧)亦曰~。」山东牟平。1936年《牟平县志》:「鞧曰后鞧,亦曰~。」②名绸。闽语。广东揭阳、澄海。清嘉庆二十年序刊本《澄海县志》:「绸曰~。」③形死板;执拗。⑴胶辽官话。山东临胊。1935年《临胊续志》:「谓人性执拗曰~。」⑵兰银官话。甘肃兰州〖 〗。④形架子大。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 〗。他~的很。⑤形因摩擦力大而行动困难的样子。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车子~的拉不动。   纣紂zhòu纣王,商代最后一个君主,相传是暴君 △ 助~为虐。 纣❶驾车时系在牲口后的皮带:~棍。 ❷商朝末代的君主,相传是个暴君:桀(jie)~︱助~为虐。 纣zhòu商朝末代的君王,相传残暴荒淫,是个有名的暴君:助纣为虐。 纣zhòu商代最后一个君主的谥号,为商代著名暴君。裴骃《史记集解》引《谥法》曰:“残义损善曰纣。”其生平事迹详《史记·殷本纪》。《离骚》:“何桀纣之猖披兮!”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車輿部 > 鞁具 > 緧 > 紂 紂 zhòu 亦稱“𩉺”、“䋺”、“曲綯”、“曲綸”。即緧。《方言》卷九:“車紂,自關而東,周、洛、韓、鄭、汝、潁而東謂之䋺,或謂之曲綯,或謂之曲綸,自關而西謂之紂。”錢繹箋疏:“蓋以毳爲之,在尾下,今世猶然也。”《說文·系部》:“紂,馬緧也。”又《革部》:“𩉺,馬尾𩉺也,從革它聲,今謂之般緧。” 纣zhòu〖名词〗 商代最后一个君主。亦作“受”,称“帝辛”。因暴虐亡国(14)。《苏秦以连横说秦》:武王伐纣。——周武王讨伐商纣。《庄辛论幸臣》:桀、纣以天下亡。——夏桀、商纣拥有天下,却灭亡了。《伯夷列传》:东伐纣。——东进讨伐商纣。 纣zhòu商代的最后一个君主,是有名的暴君。《韩非子·五蠹》:“近古之世,桀、~暴乱,而汤、武征伐。” 纣*紂zhouE6FB ❶马緧,即驾车马后部的革带:~棍。 ❷商朝末代君主,一作受,亦称帝辛。相传是个暴君。历代著作中多以为暴君的典型:助~为虐。 皮带 皮带套在牛马颈上的皮带:鞅 缨 驾马时套在马颈上的长革带:长缨 马颔及胸上下垂缨饰的革带:钩膺 套马的革带:缨 套在马背上的皮带:搭背 搭腰 服马背的皮环:靷环 套在马胸前的皮带:当膺 夹辕两马当胸的皮带:靳 驾车时套在牲口后股的皮带:靽 套在马屁股后的皮带:纣 鞧 栓在牲口股后系皮带的轴:鞦轴 秋轴 勒在马腹上的皮带:韅 马腹大带:鞶 大车上绑轭的皮带:鞙 镶嵌金银玉贝等物的革带:钿鞦 引车前行的皮带:靷
另见:腰带 ☚ 笼头 鞭子 ☛ 纣 018 纣商亡国之君。一作受,亦称帝辛、殷纣。曾征服东夷,获得大量俘虏,并把中原文化传播到江淮地区。但他荒淫无道,耽于酒色,刚愎自用,拒谏饰非,信任奸馋,残酷剥削。曾大修离宫别馆,厚赋重敛,杀忠臣比干、梅伯,醢九侯,脯鄂侯,囚周文王,制重刑,为炮烙之刑,致“诸侯多叛”,民众多怨。周武王乃乘其正在和东夷作战之机,会诸侯八百伐纣。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之战,因“前徒倒戈”,兵败自焚,商亡。后世与桀同被视为暴君典型代表。 ☚ 盘庚 周文王 ☛ 纣 纣商末朝君主,纣一作受,名辛,号帝辛帝。帝乙的小儿子。相传帝乙有二妃。正妃生三子: 长子微子启,次子微仲行,少子受。庶妃生箕子。帝乙以启贤且长,欲立之。但启生时,其母尚为妾,生受时已立为后。史官坚持要立嫡子,帝乙只得立受为太子。帝乙死后受继位。在位时,曾多次征伐东夷,俘虏大量奴隶; 又经营东南,使中原文化传播到淮河、长江流域。但他好酒淫乐,溺于美色; 又大修台苑、益狗马、蓄钱谷,以供他挥霍; 同时作炮烙等酷刑残害人民,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他又不祭祖宗,不任用同姓的长辈和兄弟,故统治阶级内部也反对他。这样,商纣便陷于众叛亲离的境地。纣王末年,由于久征夷方,国力大为虚耗。周武王便利用商的主力还在东南的机会,联合西南各个部落向商都进攻。纣王只得匆忙把七十万奴隶编成的军队派去迎战。两军会战于商郊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不少商军倒戈相向,商纣王大败,仓皇逃上鹿台,自焚而死。商亡。在位三十三年。 
☚ 帝乙 周文王 ☛ 纣一作“受”,又称“帝辛”。商朝亡国之君。在位时,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严刑峻法,并连年征战,引起奴隶、平民反抗,致使阶级矛盾激化。曾征服东夷,获大批战俘。又杀反对他的大臣比干等,囚西伯昌(即周文王)。后与周武王统帅的西南各族会战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因“前徒倒戈,”兵败自焚。 纣zhòu❶牲口的后鞧(qiu),如:纣棍。 ❷商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紂)zhòu ❶ (商朝末代君主, 相传是个暴君) Zhou, name of the last ruler of the Shang Dynasty (c.16th — 11th century B.C.), reputedly a tyrant ❷ [书] (后鞧) leather strap on flanks of horse 纣zhouname of the last ruler of the Shang Dynasty 纣一作受,亦称帝辛。商最后一个国王。他沉湎酒色,奢侈荒淫,进行残酷统治,对邻国大肆掠夺。曾大举用兵东夷,俘虏众多。在对东夷作战中杀死九侯、鄂使,囚禁周文王。后周武王乘商军主力在东南之机,在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发动进攻,他因奴隶阵前倒戈,兵败自焚。 纣末代商王。名受,又名辛。才力过人, 曾用兵东夷,扩大了商的势力。但刚愎自用,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残酷剥削人民。荒淫无度,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造炮格之刑,残杀无辜。重用费仲、恶来等善谀好谗之徒,废商容,杀比干,囚箕子,统治集团分崩离析。周武王乘机进攻,商兵于牧野(可南淇县西南)倒戈,他逃回鹿台自焚。商亡。 纣zhòu ❷ 助纣为虐
△纣(紂)zhòu6画 糸部 商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一个暴君: 助~为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