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意赠今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意赠今人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日月望君归, 年年不解𫅙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11),惟余心不变。

 
 程千帆说: “这是一篇妻子寄给丈夫,希望他及早归来的诗。夫妻离别,彼此怀念,愿意早日团聚,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诗歌中古老的主题,所以题为 ‘古意赠今人’ 。这位 ‘今人’,是否就是作者的丈夫,因为她生平不详, 已无可考。” (《古诗今选》)
 丈夫外出多年,久久不归,所去的地方又是苦寒的北方,幽冀之地。既久离家园,则从家中带去的妻子精心制作的锦绣衣服,必已破敝,而新制衣裳,当不过是北方的毡褐之类,哪能有珍奇贵重的衣服呢! 诗的开头两句就把妻子对丈夫的关切之情、思念之心、爱怜之意,强烈地表达了出来,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打动了读者的感情。这种从情绪高潮写起的手法,有先声夺人之势。然后才写到情绪高潮前的舒缓来势,以及由此而后的情绪的复杂变化。“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这是情绪高潮到来前的情绪积累。自从丈夫出外,每日每月都思念不已,盼望及早归来,年复一年过去了,思念之心未尝稍有减缓,终于让思念之情达到了一个高峰: 他在“寒乡无异服”吧,是“毡褐代文练”吧! 诗接着写到春阳早和的现在。南方已是阳春时节,日丽风和,想来您所在的幽冀之地还是霜霰不断吧! 您在北方身受寒冷我是能体验的,但是身处南方的阳春之月的我的拳拳心意,您恐怕难以知晓吧,我是正盼着您归来呀! 春暖花开,独守空房的妻子特别盼望远行在外的丈夫回家过团圆生活,这是人之常情,是合乎人性的要求。本诗是较早出现的抒发这种人之常情的篇什。比鲍令晖稍后一点的诗人柳恽,有一首 《江南曲》 ,写一个痴心女子对久出不归的 “故人”的思念,其中有两句是: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也正是这种人之常情的抒发。李白有一首 《春思》 诗: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也是抒发这种人之常情。在南方的妻子不仅想到丈夫只身独处北方的苦难,而且还想加以慰问。如何慰问呢?只好寄情于春和之际由南北飞的燕子,而且是双飞的燕子。这 “双飞燕”三字,不仅写出了燕子是候鸟,其生性是双双飞舞,而且也寄寓着妻子的期望: 快快回来,我们也双飞吧! “荆扬春早和”六句是写春光明媚之际妻子对丈夫的深沉思念和及早归来的期望,是对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的浓情的延伸和发展。“形迫杼煎丝”等末四句是一个转折,表示对丈夫未归的谅解,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变。丈夫乃事忙不得归,他来往奔波,形容枯槁,堪爱堪怜。但自己容颜衰老,日渐憔悴,花容月貌,很快凋谢,这是不能抗拒的,只有对丈夫的爱恋之心是永远不会变的。相知深,相爱深,“惟余心不变”,以此作结,求得了心理上的平衡,也更增加了爱情的浓度。

《古意赠今人》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古意赠今人》

古意赠今人

寒乡无异服,衣毡代文练。

月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唯余心不变。

这是妻子寄夫望归的一个诗篇。妻在江南夫在北国,一南一北,两地相思,诗歌一忽儿想象北国的情景,一忽儿又描绘南方的境况,一忽儿悬念夫君,一忽儿又诉说自己,交错成文,相互映衬,抒写了刻骨的相思和忠贞的爱情。 “古意”,即拟古,摹拟古诗中同一题材的写法: “赠今人”即写此寄给自己的丈夫。托古言今,抒己胸臆,诗题清楚地交代了作品的内容和写作目的。

开头四句想象丈夫在北国的艰苦生活,抒写自己的望归之心,未有缓解之期。刘琨《与丞相笺》: “焦求(人名)虽出寒乡,有文武胆干。”寒乡,指北方荒寒偏僻之地。 “衣毡”,一作“毡褐”。《战国策》: “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文练,有花纹的熟丝织品,这里指文化发达地区有地位的人所穿的服装。本诗首二句“寒乡无异服,衣毡代文练”,意思是说:荒僻寒冷的北方,没有特殊的服装可以御寒,只能穿少数民族用兽毛粗制而成的衣服,来代替文明社会中有地位的人所穿的上等丝织品。这是想象丈夫客居北方的艰苦生活。正因为这样,妻子才“月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望归之心,未有缓解之期。綖,音衍; 《玉台新咏》引《左传》注,解作“冠上前后垂覆”,不合本诗之义。据高诱注《吕氏春秋·勿躬》中“而莫敢愉綖”句云: “愉,解;綖,缓。”正是本诗所用之涵义。

中间六句,紧承前四句的“望归”,转入“寄情”,即题目所示“赠今人”。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对比南北两地的天气情况:南方的荆州和扬州,早已到了春和景明的季节,可是北方的幽州和冀州,还在降霜,下着雪珠。夫妻分离,一南一北,南方的妻子又怎能不思念北方的丈夫呢?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妻子对丈夫说,你在北方经受的寒冷,我已经知道了;可是我在南方期望你归来的心情,你却并未细察!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那末,谁能为我转述,我那日夜思念你、期待你,又为你忧思和焦虑的各种复杂心理呢?谁为我转述,我心头的痛苦和辛酸?谁为我转述,我的盼望,转述我时时刻刻盼望你归来的焦急心情?我只能寄情给成双成对地向北飞去的燕子,希望那双飞的燕子能够把我的思念和期待转述给你。《子夜四时歌》: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写南方的少妇托月光寄情给千里外的征人。这里托燕传情,还因为燕子是候鸟,南来北往都有定期, 《礼记》记载: “仲春之月,玄鸟至”,“仲秋之月,玄鸟归”。玄鸟即燕子,至于“至”与“归”的提法,是以北方为视点来记录的;南方的女子,一定会说: “仲春之月, 燕北飞,仲秋之月,燕归来。”

最后四句叙容华易老,其心不变;还是寄情望归这一中心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前句说丈夫忙迫不得休息,劳损其形体,就象织机织尽了机中的丝一样。煎,《方言》:“尽也。”《汉书·赵充国传》注: “师古曰:煎读曰翦。”《春秋左传·成公二年》杜注: “翦,尽也。”后句说自己(妻子)容颜老丑之迅速,就象风与电之催逼,使春华急速地凋落下来一样。据此现象,概括集中到“容华一朝尽,唯余心不变”。如花似玉的青春美貌在短时间内迅速凋残尽了,只留下一片爱心,始终如一,永不变移!妻子向远行的丈夫寄情,诉说衷肠,以容华易老,勉励他及时回家团聚,以己心不变,打动他的旧情,激使他早日归来。

诗篇写得缠绵情深,卿卿我我,互相对照,互相映衬, 反复吟唱,十分动人。诗中多用对仗,有对得工整的,如“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一卿一我,两相关照,互衬互补,很见工力;有的并不工整,如“月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对应关系只落在前半句,后半句则各有变化,自然而少雕饰,多见古朴之美。从中可以看到南朝文人诗歌的发展轨迹,一方面保持了古诗的风貌,另一方面则又增添了近体格律中的一些新因素,为唐代近体诗的最后完成创造了条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