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八变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八变歌[汉]民歌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此乐府古辞属《杂曲歌辞》。关于它的归属历来说法不一。逯钦立先生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虽列之于汉诗乐府古辞中,但又认为“此诗可疑”:余冠英先生也认为此诗“用语情调都象是文人作品”。(《乐府诗选》)而明人胡应麟说的更为明白:“汉《古八变歌》,文繁于质,景富于情,恐是曹氏兄弟作。”(《诗薮》内编卷一)从诗的语言风格、章法结构、表情达意来看,可能是汉末文人借乐府古辞吟咏情怀之作。它通过秋天景状的描绘,抒写了游子思乡之情。 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凉风吹拂的“初秋”季节,因为秋冬季节,萧条冷落,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廖”,(欧阳修《秋声赋》)很容易勾起人的无端的思愁别绪。而行役在外的游子就更容易睹物伤情,“百感凄恻”,“感寂寞而伤神”了。(江淹《别赋》)愁者,秋心也。以“秋”写愁是我国诗歌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 “章华台”是楚灵王所筑之台(在今湖北盐利西北),古时为荆楚之地。这里暗喻游子羁旅之处所。这两句乍看平平无奇,而实际上却起到了注解全篇的作用。以下秋景的描绘和思乡情感的抒发就是在这特定的时空交叉背景之下展现的。 接下四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具体描绘荆楚之地的奇异秋景。五光十色的晚霞照耀着大地,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它们是从日落的崦嵫山放射出来的。看着这神奇的晚霞,就要回归自己的住宿处,而游子又如之何无思呢?就在这望着晚霞思归之际,忽然,从凋零的桑林响起一种俗名叫络纱娘的“络纬”的鸣叫声,这叫声一直传到游子伫立的空寂的台阶,不禁又增添一层思乡之愁。这种“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模棱两可的傍晚秋景的描写,造成了一种清丽旷远,浮想联翩的艺术氛围。为下面四句的抒情作了很好的烘托和铺衬。 “翩翩”句既承上写秋景,又启下作比兴。飞蓬之翩翩飘动,恰是游子漂流他乡的形象写照。我国血缘宗法的社会是以一个个家庭结构为单位而构成的,孝、悌、仁、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决定了炎黄子孙独有的文化心态,即对乡原家庭异常炽烈的向心力,所以,这位远离故乡的游子,在“故乡不可见”之时要发出“长望始此回”的哀愁。诗歌这样结束,看似平淡,实则匠心独具,其“长望”二字在诗中起着组织全篇结构的妙用。唯其“长望”,才能描绘秋天的景色;唯其“长望”,才能观照并展现了自我心态;唯其“长望”,才使秋景与心情得到了契合,也使全诗在“长望”中达到“景寓于情”的艺术境界。 《古八变歌》古八变歌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这首乐府诗属于《杂曲》。《杂曲》中的乐调多已失传, “不知所起”,因而无可归类,所以便自成一类。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悲秋怀乡之作。 “北风初秋至, 吹我章华台”, “章华台”是春秋时代楚国所筑的台,地址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这开篇两句,借助萧瑟的秋风,创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同时,使用第一人称“我”,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凄冷心情。三、四两句,紧承“北风”而写: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崦嵫”:山名,在甘肃天水县西南,古代传说指日落之处。这两句是说,随着朔风的呼啸,惨淡的愁云在暮色中从西北直向东南卷来。诗中的“浮云”与下文的“飞蓬”相照应,暗指游子的行踪无定,而着一“暮”字,不但与“崦嵫”的含义相吻合,而且流露出失意怅惘的苦衷。“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句中的“络纬”,为昆虫名, 螽斯之类,至秋则鸣,声如纺线,俗称络丝娘。这两句,是一组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仍是写的风中景,悲秋情。其中“鸣”、 “响”二字,以有声反衬出无声,这正如南朝梁代王籍的诗中所写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体现了艺术描写的辩证法。这里所以要突出“无声”,是因为“无声”是与冷清联系在一起的, “响空阶”的“空”,正表达出游子漂泊异乡,举目无亲的寂寥孤独之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有了如上的景物描写的烘托与渲染,结尾四句的抒情文字就如同重槌击鼓,震撼心田。从修辞角度来分析,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这两句诗融叠字、比喻、拟人、对偶于一体,浸透着羁旅生活的彷徨酸辛和对故乡的殷切怀念,显示出运用语言的高度技巧。最后两句“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点明主旨,扣题作结。 “此回”即“这番”。诗句中显露出一种复杂的矛盾心情,即热烈怀念着家乡,但又不能够回到家乡。这其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关键的一点,还是东汉末叶的连年战乱,戚宦专权,土地兼并,农村破产,阶级斗争极为尖锐,统治阶级日益走向没落。 这首五言形式的《古八变歌》乐府诗,从用语到情调都象是文人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文人模仿民间五言歌谣的端倪。 古八变歌据《选诗拾遗》云,古有《九曲八变》之歌,今全篇无传,惟《八变》独存,《古诗源》收入《汉乐府古辞》。这是一首悲秋怀乡的思。游子在途,萧瑟的秋天易引起游子的乡愁。首两句就点明游子所目所感:“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章华台,是春秋时楚灵王所建的离宫名,如今物在人非,历史淘尽盛衰,只有羁旅在外的我空对历史遗迹,恰此时北风又起,秋意零落,怀乡思家之情油然而生。次再写所目:“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浮云暮日,秋林枯桑,夜虫如泣,目中所视皆触心中愁情,因主观之情使目中景物皆染愁。最后:“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故乡不可见,长望从此回。”飞蓬随风飘举无根,正是自己千里流浪,归家无期的写照。“故乡不可见,长望从此回”,无可奈何之叹。全诗情景交融,创造了凄迷的意境,造成极强的抒情效果,读来令人共鸣,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