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代汉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古”与“今” 是相对而言的, 今人所谓的古代汉语通常统指1919年 “五四”运动以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它可以分为3个时期: (a)公元3世纪以前为上古期,3—4世纪是过渡期。这个时期的汉语具有以下特点: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 疑问代词作宾语在动词前, 入声分两类等。 (b)公元4—12世纪为中古期, 12—13世纪为过渡期。 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口语中判断句使用系词, “了、着”产生, 部分入声并入去声, 出现了处置式、把字句。(c)公元13—19世纪为近代汉语,1840年鸦片战争至 “五四”运动为过渡期。 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是:入声、全浊声母、-m韵尾在北方话中消失。古汉语曾有口语、书面语两种存在形式,今天我们见到的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古汉语书面材料。古汉语的书面语可分两大系统,一是所谓的“文言”,它包括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书面语言及以后历代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一是六朝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前人对古代汉语的研究主要有文字、音韵、训诂等,统称“小学”;今人一般从音韵、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几个方面进行研 《古代汉语》语言学著作。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而言,是指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汉语上自商周,下至五四以前,都包括在古代汉语的范围之内。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语音、词汇、语法上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少差别。古人的口语今天已经无从听到,现在看到的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的书面语言,即文学语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文学语言产生了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它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一是六朝以后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古白话,大都用于通俗文学或笔记语录,它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和现代汉语比较接近。新中国建立后,高等学校开设“古代汉语”课程,讲授的内容通常只是文言而不是古白话。 ☚ 汉语 文言 ☛ 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古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按习惯划分, “五四”以前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称为古代汉语。可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古汉语口语的面貌已无从知道,今天所能接触到的,只是三千多年来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它有两大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现存最早的古代汉语书面语言材料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汉语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公元3世纪以前为上古期;二、公元4世纪到12世纪为中古期;三、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为近古期。古代汉语的研究,前人谓之“小学”,大致有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门类,现在则一般分为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等。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系中国第一部供高等院校文科使用的统一教材。1981年修订后分四册,采用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位一体的体系,其古汉语语法主要放在 “通论”和 “常用词”中讲述,且只讲主要的东西,不求系统性,但求实用性。关于词法,本书除在“常用词”中随时介绍古汉语词法知识外,还在通论中进行了适当的讲述。实词主要讲了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介绍了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做状语等古汉语特殊的语法现象,总结了一般规律,并就各种词类活用的识别问题介绍了方法。虚词主要介绍了代词、连词、介词、语气词、词头、词尾等的用法。一般结合例句,讲解最常见的、使用频率高的虚词,使用频率低的虚词一般不作介绍。编者认为,“所”字和 “者”字是古汉语中特殊的代词,有着特殊的语法意义; 置于定语和句词之间的“之”字是介词,它的作用是把定语介绍给名词。这与现代汉语语法的“暂拟系统”稍有不同。关于句法,本书以通论的形式论述了4种句型: 认为上古汉语里判断句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有时并且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与煞句的“也”相照应,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即“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典型结构是“……者,……也”。“叙述句是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 “叙述句的结构一般和现代汉语没有什么不同”,但有时为了强调可以把宾语提前,在宾语后面用代词 “是”或“之”来复指它 (先君之好是继。其祁奚之谓矣),有时还在提前的宾语的前面用上 “惟 (唯)” 字,构成“惟……是” “惟……之” 的格式(唯敌是求); 并论及了古汉语被动句的各种格式。“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做否定句”,指出在上古汉语里,用 “不”“毋”“未”“莫” 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有一个特点:宾语如果是一个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在古代汉语里,句子一般须有疑问词的帮助方能发出疑问。有时候用疑问代词,有时候用疑问语气词,有时候二者都用”。“在上古汉语里,疑问句里的疑问代词宾语也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比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更为严格,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例外”。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把古汉语的语法教学和古汉语其他基础知识的教学穿插进行。实践证明,这样做符合教学规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对于上古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较前人解说得更为详尽、深入。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后多次重版。 ☚ 古汉语的学习和教学 古汉语语法初阶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上海师大中学教学研究组编写。系该校当时古代汉语课教材。全书分词义和语法两部分。语法部分分三章:第一章“实词的用法”,叙述了名词用作状语、有关动词用法、数量词用法、代词用法等问题。第二章“虚词的用法”,叙述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各种用法和意义。第三章“句法的几个问题”,讨论了句子和句子成分、判断句、被动句的表示法,以及宾语前置、省略等问题,还讨论了六种常见的文言句式。本书语法部分对语法规则作了总结论述,说解简明,但内容上过于简略,语言材料局限于所谓语法家著作和中学语文课本,对语法规律的阐述亦不甚深透。1976年7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古汉语基础知识 古汉语语法常识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吴福熙著。本书分四编: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法编分四章: 第一章 “实词”,分名词 (附时间词和方位词)、动词(附联系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五节讨论。第二章“虚词”,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节讨论。第三章“词类的活用”,分四节,分别讨论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使动用法、以动用法等问题。第四章“句法”,分八节,分别讨论判断句、无主句、复杂谓语、复说插说和应答语、被动句、双宾语句、古代汉语的倒装、句中成分的省略等问题。本书是作为现代汉语的后续部分编写的,著者着重介绍的是古汉语的基础知识,突出古汉语跟现代汉语的不同点,一节一个问题,在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精当说解,归纳语法规律,且对比着现代汉语讨论,简洁明快,切于实用。此外,具有两大特色: ☚ 古汉语语法常识 古汉语基础知识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上海教育学院编。除引言外,分词义、语法两部分。其语法部分共三章,系统地介绍了实词和虚词的功能、用法以及句法的有关问题。指出: “名词常常可以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所用工具及对人态度等许多内容”; 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动词;分析了特殊的几个副词,如范围副词“附、徒、直、特”,时间副词“方、几、既”,表情态的副词“因、盖、乃”等;讲述了连词和复句,助词和句子语气,并对句子成分,常见句式一一作了说明。是书重点讲解词义、虚词以及古今不同的语法结构规律。1980年7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 古汉语语法概要 中学文言语法举要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gudai hanyu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这个概念非常宽泛。从时间的观念出发,“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叫做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 汉语 现代汉语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Gudai hanyu古代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古代汉语在发展变化中形成两大系统,即文言和古白话。周代和周代以前所遗留下来的书面语和秦代以至汉初的某些书面语, 大致是和当时的口语相近似。汉代以后,各时代文人的书面语逐渐脱离各时代的口语,成为一种特殊的书面语,这就是文言。同样,从汉魏到“五四”也有过一种与口语基本一致的书面语,特别是唐宋的语录、宋人的平话、元明的戏曲、明清的小说等,大体与口语一致。这种与口语相近的书面语,就是古白话。不过真正与口语一致的书面语不多见(没有很好保存下来),所以古代汉语实际指古书古文里所使用的书面语言。 ☚ 现代汉语 文言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指“五四”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汉民族的共同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的语言概念。它与现代汉语有共同的语言基础,即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大体一致。但在词汇体系和与口语的关系等方面,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古代汉语一般指古代书面语言。研究古代汉语的著作很多,如王力著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 ☚ 汉语 近代汉语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书名。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等编。北京出版社1981年9月初版。本书为教材,共分上、中、下3册6单元,每单元按文选、常识、词义分析举例排列。本书注意文选和常识的互相依存,选文重语言典范性,又重内容切实性,注释比较详细、严谨,通俗易懂,宜于自学。常识的重点是语言范围内应解决的问题,如词汇、语法、文字、音韵等; 也包括学习古代汉语所必备的一些其他基本知识,如工具书、句读、文体、修辞、文化常识等。本书作为教材,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指定为古代汉语课的专门教材。 ☚ 中原音韵音系 句型和句型选择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书名。汤可敬主编,匡裕群、朱维德编。北京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本书以古代汉语知识为纲,分语法、词汇、文字、音韵四篇,每篇又分若干课,每课包括文选、通论、练习三部分,十分便于各类大专院校教学之用。全书以突出语法、加强文字、压缩词汇、略讲音韵为编写原则,以文选、通论、练习互相联系、密切配合为宗旨; 选文短小精悍,注释针对性强; 练习富有趣味,内容由浅入深,例文例句后还附有译文,便于自学。 ☚ 华容方言志 连动句·兼语句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书名。郭锡良、李玲璞主编。语文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本书为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教材。分上下两册,以文选为纲,把文选、词义分析、常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文选贯彻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的原则,常识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次进行编排。注释通俗、简明,以求适合自学。 ☚ 汉语语法场导论 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 古代汉语archaic and ancient Chines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