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口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口赋 即人头税。①秦朝按人头数摊派,缴纳实物或货币。②西汉对少年儿童征收的人头税。汉初规定:7~14岁儿童,每人每年纳钱20。武帝时改为3~14岁,每人每年纳钱23。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时废武帝规定,恢复汉初制度。 收租图(四川汉代画像砖) 口赋亦称“口钱”、“口算”,古时所收的一种人头税。汉时对未成人征收的税种。初时口赋泛指人头税,汉专指对三岁至十四岁人所征口钱。《汉书·昭帝纪》:“ (元凤四年正月) 毋收四年、五年口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汉仪注》:‘民年七岁至十四出口赋,人二十三。二十钱以供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元帝时为七岁起征。汉末,个别地方改为一岁起征。 口赋;口腹◉ 口赋kǒufù 名 也称“口算”、“口钱”、“丁口钱”。古代每户按人口缴纳的税。〈例〉缴纳~/ 汉代七岁至十四岁,每人每年出二十钱以供天子,为~。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錢糧賦税部 > 賦税 > 口賦 口賦 kǒufù 亦稱“口筭”、“口算”、“口錢”。古代實行的一種人口税。漢制,七歲至十四歲出口賦,每人每年二十三錢,稱口賦錢;十五至五十六歲出算賦。《漢書·昭帝紀》:“四年春正月丁亥,(昭)帝加元服,見于高廟。賜諸侯王、丞相,大將軍、列侯、宗室下至吏民金帛牛酒各有差……毋收四年、五年口賦。”顏師古注引如淳曰:“《漢儀注》:民年七歲至十四出口賦錢,人二十三。二十錢以食天子,其三錢者,武帝加口錢以補車騎馬也。”又《貢禹傳》:‘武帝征伐四夷,重賦於民,民產子三歲,則出口錢,故民重困。”《後漢書·明帝紀》:“其妻無父兄獨有母者,賜其母錢六萬,又復其口筭。”唐·劉禹錫《和州剌史廳壁》:“初開元詔書,以口算第郡縣爲三品。” 各种赋税 各种赋税按人丁计算的赋税:人税 丁赋 丁钱 丁银 算赋 赋算 口算 口赋 口钱 丁身钱 身丁钱 人口税 ☚ 赋税 征收 ☛ 口赋kǒu fù按人征收的赋税。《汉书·食货志》: “田租、~~、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口赋又称“口钱”、“头钱”,汉代的一种人口税。汉沿袭战国和秦的旧制,对年满七岁以上,十四岁以下者征收口钱,每年二十钱。最初起征年限为三岁,汉文帝根据御史大夫禹贡的建议,颁布法令改为七岁,确定了汉代口钱的起征年限。汉武帝时于二十钱外,增加三钱,以用于补充武备。实际征收时,远远超过此限。汉代口赋与算赋互相衔接,形成了完整的人口税制。 口赋capitation秦汉时政府向人民征收的人头税,或称赋。它由战国以前的军赋蜕变而来,故汉代仍以“为治库兵车马”的名义征收。但战国以前的军赋原是向国人(卿大夫士)征收的军役和军需品,后来演变为以“田”为单位向受田农户征收粮食等实物,渐与土地税合流。至秦,赋又从土地税中分离出来。《汉书·食货志》载董仲舒说,秦代有“田租口赋”。秦孝公十四年(前348)秦国“初为赋”,应即指口赋。由于是按口计算的,故又称“算”。又由于缴纳的是钱,以千钱为一畚(箕),故又称“头会箕敛”或“头会箕赋”。入汉,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两种。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高祖四年(前203)开始实行,规定年龄在15~56岁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120钱,谓之一算。每年八月进行户口调查(“案比”)时征收算赋。为了抑制商贾势力和限制蓄奴,《汉律》规定“唯贾人与奴婢倍算”。为了促进人口繁殖,惠帝时曾规定女子年15~30岁未出嫁的岁出五算。口赋是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7~14岁的未成年男女,每口每年交20钱。汉武帝时改为3岁起征,并附加3钱供军马粮刍用费,称马口钱。元帝时把起征年龄改为7岁。 口赋poll tax中国旧时征收的一种人头税。秦以前已实行,如“田租口赋”、“头会箕赋”等著录。汉代开始分为“算赋”与“口钱”两项。算赋,是向成年人征收,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初为算赋,民年15~56岁,每人每年纳120钱为一算,治库兵车马。《续文献通考·户口考》说:“元代算赋之制,中原以户、西域以丁、蒙古以马、牛、羊。”口钱,汉代专指对未成年人所征的税,汉初规定:年7~14每人每年纳20钱。汉武帝改为从3岁起征,每人每年纳23钱,元帝时复改为按7岁起征。 口赋 口赋按人口征收的赋税。《资治通鉴·汉纪·昭帝元平元年 (公元前74年)》: “春,二月,诏减口赋钱什三。”如淳曰:“《汉仪注》: ‘民年7岁至14,出口赋钱人23,20钱以食天子,其3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 ☚ 垦租 口岸 ☛ 口赋又称“口钱”、“口算”。中国古代征收的一种人头税。秦以前已经存在,泛指按人征收的“人头税”。汉起将人头税分为口赋与算赋两种,前者适用于未成年人,后者适用于成年人。口赋的起征年龄初为7—14岁,不分男女,征收的数额为每人每年纳口赋钱二十,供宫廷用费。汉武帝时改为3岁起征,口赋钱加征三钱,供补充车骑马匹用。元帝时又改为七岁起征,每人年纳二十三钱不变。汉末,个别地方有自1岁起征的。 口赋 口赋亦称“口钱”、“口算”。秦汉时期的人头税。西汉时专指对三岁至十四岁未成年人所征口钱。原规定每人年纳二十钱供宫廷费用, 武帝时加三钱供补充车骑马匹用。元帝时改为七岁起征。汉末,个别地方有改自一岁起征的。 ☚ 头会箕敛 轻徭薄赋 ☛ 口赋 口赋亦称“口钱”、“口算”。中国古代征收的一种人头税。秦以前已存在。据《汉书·食货志》记载,秦时 “口租口赋, 盐铁之利, 二十倍于古。” 口赋泛指人头税。汉起口赋专指对三岁至十四岁未成年人所征口钱, 对十五岁至五十六岁成年人所征人头税则称“算赋”。初规定, 凡是七岁至十四岁的未成年男女, 每口每年交二十钱, 武帝时改从三岁起征,每口每年交二十三钱, 二十钱供宫廷用费, 三钱供补充车骑马匹用。元帝时又改为从七岁起征。至汉末, 有自一岁起征的。 ☚ 更赋 算赋 ☛ 口赋 口赋秦汉时政府征收的一种人头税。亦称“口钱”、“口算”。秦时口赋就是“头会箕敛”式的人头税。汉代的口赋是专对7岁到14岁的儿童征收的人头税,每人每年交纳20钱,属皇室收入。武帝时军费不足,口赋起征年龄降为3岁,征收额提为23钱。口赋加重,造成生子辄杀的惨剧。元帝时采纳了贡禹的建议,恢复7岁起征,每人仍为23钱。汉末,个别地方有改自1岁起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每口收賨布二丈。在特殊情况下,政府也给予减免口赋的优惠。汉代口赋的征收在每年的八月,先由地方官吏按户登记人口,核实年龄,编成户口簿,再行征税。曹操废除了繁重的口赋。 ☚ 僦柜纳质钱 除陌钱 ☛ 口赋kou fu【旧语】capitation tax 口赋亦称“口钱”。秦汉时期征收的一种人头税。秦朝口赋具体情况不详,汉朝专指对三岁至十四岁未成年的男女所征人头税。原规定口赋每人年纳二十钱以充宫廷用费,武帝时加三钱以供补充车骑马匹之用,元帝时改为七岁起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