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指机体组织某些病变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癌前病变不都演变成癌,绝大多数停留在此阶段,也可以自行消退,但经长期的各种刺激,可能转变为癌。经临床和实验证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相当长期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其尚未达到质变的癌前阶段,或刚出现恶性变倾向或征兆时,应立即妥善治疗,彻底清除病灶,或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其向癌的方向过渡。因此,及时处理癌前病变,是防止发生恶性肿瘤的重要环节。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癌前病变与可能发生癌变的良性疾患有白斑、增殖性红斑、红斑狼疮、慢性溃疡、瘘管、皲裂、瘢痕、骨髓炎、扁平苔藓、疣、乳头状瘤、纤维瘤、色素痣、口腔粘膜色素痣、老年性角化病等。
口腔粘膜白斑可发生于颊、唇、舌、腭、口底或牙龈等部,为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如白斑渐变粗糙,表面突起呈疣状或颗粒型,质地较硬,继而发生溃疡,并有自觉症状,可能发生癌变,据统计约有5%的白斑可恶变。扁平苔藓为口腔粘膜慢性炎症,表面呈白色网状或线状条纹,如表面出现突起不平整,或溃疡充血,界限不清时,可能发生癌变。长期不愈合的慢性溃疡和瘘管,可能转化为癌,如牙龈慢性溃疡、慢性颌骨骨髓炎瘘管等。颜面部色素痣或口腔粘膜色素痣,因经常受到摩擦等因素的刺激,容易发生恶变。如色素痣突然增大,颜色加深,周围出现卫星小点,并有发炎、疼痛、溃疡等现象出现时,有恶变可能。外伤性或放射性瘢痕如有角化增生或溃疡,可能为癌变先兆,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乳头状瘤、纤维瘤、表皮样囊肿等),如突然增大,局部变硬,固定或破溃不愈,可能演变为恶性肿瘤。面部老年性角化病可出现多发性局部病变,边缘清楚,表皮干燥萎缩,有暗褐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基底渗血,可能演变为癌。如发现上述病变,应给予重视和适当的治疗。但单凭临床检查,无法准确判断其是否有癌变倾向或估计其癌变倾向的大小,有时甚至无法排除原位癌或微灶浸润癌。因此,必须作活检以明确性质。
癌前病变的分级法: 按其细胞增生活跃性和异型性的程度,一般采用简单明了的三级分级法:Ⅰ级: 癌前倾向很小,大多愈合,消失或持续无明显变化,但必须保持警惕。Ⅱ级:有一定程度的恶性倾向,但仍然是可逆的,即使以后发展为癌亦有较长的转化过程,应密切加强随访。Ⅲ级:细胞生长高度活跃,异型性非常显著,累及上皮层的厚度及范围较大,恶性倾向较大,有时甚至比较接近早期的原位癌,应按早期低度恶性肿瘤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