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渑池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渑池会 渑池会战国时,秦昭王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秦王恃强叫赵王鼓瑟,并让随行史官记录这件事,以此侮辱赵王。赵国大臣蔺相如机智无畏,针锋相对地逼令秦王击缶(一种瓦器,秦人亦作打击乐器),也让本国史官记录这件事,使秦王侮辱赵王的企图未能得逞,维护了赵国尊严。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蔺相如 愆德隳好 ☛ 渑池会 渑池会全名《保成公径赴渑池会》。作者不详。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本,《古本戏曲丛刊》据脉望馆本影印。抄校本题元高文秀作。《太和正音谱》和《录鬼簿》于高氏名下均无此剧,抄校者或因高氏有《相府门廉颇负荆》之目,乃误认为一剧。剧写秦昭公想得到赵国的和氏玉璧,差使至赵,说愿以十五座城池相交换,否则将兴兵伐赵。赵将廉颇主张开战,中大夫蔺相如主张送璧至秦,如得不到城池,护璧而归。相如至秦后,发现秦昭公阴谋,连夜携璧归赵,加官上大夫。廉颇不服,表示难与相如“同位”。秦昭公又生一计,邀赵成公渑池会盟,拟在席间加害。相如随赵成公赴会,识破昭公阴谋,安全而归。赵成公设宴与相如庆功贺赏,封为上卿。廉颇嫉妒,借故离席。宴罢,相如于回家途中,遭廉颇侍从殴打,气病卧床,闭门不出。参谋吕成前来探望,询问“何故惧怯廉将军”?相如言其只是为国家安危着想,秦国不敢加兵于赵,是因顾虑赵有廉、蔺,如果自家之内“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吕成转告廉颇,廉颇大为感动,负荆请罪。时秦兵来犯,廉颇、相如率军迎敌,生擒秦将,大获全胜。赵成公庆贺文臣武将相和。本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阙名有《完璧记》传奇,京剧《将相和》即演此事。 ☚ 双献头武松大报仇 忍字记 ☛ 渑池会 渑池会《庆昇平班戏目》著录。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元高文秀《保成公径赴渑池会》杂剧及《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京剧有此剧。叙演战国时秦昭襄王设宴于渑池,邀赵王赴会。赵国君臣畏秦之强,多以此行为险,独蔺相如力促赵王应约。席间秦王欲借鼓瑟侮辱赵王,不意反为近迫身边的相如所辱。秦臣提议赵王献割数城以示敬重,又被相如针锋相对驳回。赵将廉颇率军接应,相如与赵王卒得安然返回。 ☚ 完璧归赵 忠孝图 ☛ 渑池会战国时赵惠文王与秦昭王在渑池的盟会。会上赵国上大夫蔺相如以智勇反击了秦王的挑衅与羞辱,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与利益。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渑池会全称《保成公径赴渑池会》。戏曲剧本。元高文秀撰。四折。文秀有《双献功》已著录。此剧有两个楔子,第二个在第三折后,约一万六千字。以先秦蔺相如完璧归赵前后历史背景为题材,叙秦昭公贪求无厌,赵惠文王知人善任,赵国大将廉颇与大臣蔺相如同心保国,使赵转危为安,强秦不敢加侮。戏文突出相如智勇双全、忍辱负重、主动团结廉颇、保国安民。惠文王与相如在秦军驻地渑池与奏王会宴,相如智胜强敌,保主回国。又与廉颇智擒秦将,廉颇倍加敬佩。情节曲折,内容富有教育意义。有脉望馆校抄本,《元曲选外编》本。 渑池会 渑池会元杂剧名。元高文秀著。一名《保成公径赴渑池会》。剧本通过完璧归赵、渑池赴会和廉颇负荆请罪三个事件的描写,描绘出战国时代杰出政治家蔺相如的光辉形象。蔺相如在强暴的秦昭王面前,不顾生死,维护赵国利益;而对同僚廉颇的欺凌,却又顾全大局,不计私仇。剧中对蔺相如的一些细节描写,同《史记》中蔺相如形象不完全相符。但作为一个艺术作品说,这些描写基本上是符合艺术真实和艺术创造原则的。正是这种描写使蔺相如这一形象更富有思想光辉、《渑池会》是当时以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剧作中的优秀作品,其成就仅次于纪君祥的大悲剧《赵氏孤儿大报仇》。 ☚ 烽火弥漫的日子 淮上吟 ☛ 渑池会 渑池会全名《保成公径赴渑池会》。杂剧剧本。元*高文秀作。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本。写赵国大夫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又一人保赵成公赴渑池与秦昭公会盟,以其智勇,挫败了秦国的阴谋,安全回国,于是,赵成公封他上卿之职。廉颇不服,令从人殴打相如,而相如以大局为重,不与计较。廉颇感愧,负荆请罪。最后,文武二人同心协力,共破来犯之秦兵。 ☚ 鸿雁捎书 渔鼓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