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州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西逐吐谷浑,置叠州,取山川重叠之义。州治在今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辖迭部县城东。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废州, 以县属洮州。唐武德二年(619年)复叠州,州治移于原叠州西29里之合川故城。即今迭部县城。天宝元年 (742年) 改为合川郡, 乾元元年 (758年) 复为叠州。后没于吐蕃。管合川、常芬2县。
州名。又作迭州。古为羌地。北魏时为吐谷浑据有。北周建德五年(576),武帝太子宇文赟西征吐谷浑,据有此地,翌年置州。以群山重叠,故名。治所在叠川(今甘肃迭部县境)。辖境相当今白龙江上游地区。隋大业(605—618)初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领合川、乐川、叠川3县,治所移至合川(今甘肃迭部县)。广德(763—764)后,地入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