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反者道之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反者道之动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老子提出的朴素辩证法的重要命题。 认为事物发展到顶点就向其反的方面转化,这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含有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过程之中。例如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堕”。老子还认为事物的变化就是对立面的转化过程。 他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等论断中都以“反者道之动”为出发点。老子还根据“反者道之动”的法则,试图控制和促进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凡是要促进事物发展过程时,就要设法使它达到极点而向反面转化,即所谓“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凡是要控制事物发展过程时,必须在事物尚处在脆弱、微小时就去消灭它,以免“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反者道之动”是老子集中了古人在实践中对日常事物观察的结果,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这种朴素辩证法观点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为后人继承和发展。但是“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法命题也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由于农业、天文学等科学中还存在的严重的循环论缺点,给这种朴素辩证法带来了“万物芸芸、各复其根”的循环论影响,使之带有对立面调和是绝对的局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