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反、反倒)
“反而(反、反倒)”,副词;用在递进复句的后边分句,表示意思从相反的方面推进一层。 通常前边分句从否定的方面说起,后边分句再用“反而(反、反倒)”表示相反的意思,也就是肯定方面的意思,表示“否定再肯定”的递进关系。例如; ❶ 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人们一开始常常不承认它们是香花,反而把它们看作毒草。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❷ 我大闺女是一九六五年出嫁的,我没要过一个麻钱的彩礼,反而倒贴了几身衣裳,还陪送了一对箩头。 (马烽《结婚现场会》) “反”、“反倒”,同“反而”。 “反”多用于书面,“反倒”多用于口语。例如: ❸ 好在张大哥明白老李的为人,因而不但不恼,反觉得可以自傲。 (老舍《离婚》) ❹ 想到自己的失败,他竟没有一点儿颓唐,反倒有点儿庆幸。(陈冲《小厂来了个大学生》) “反而(反、反倒)”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跟前边分句的“不但、不仅、不特、不只、不惟、非但”等配对使用,构成“不但……反而(反、反倒)……”的格式,表示“否定再肯定”的递进关系。 【提示】 “反而(反、反倒)”除了可以用在递进关系的复句里,还可以用在转折关系复句里。 “反而(反、反倒)”,作副词,经常用于单句,充当状语,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之外。 例如: ❺ 自从母亲死后,大小姐的身体反而健康发福了,气性也反而温驯了。(李劼人《暴风雨前》) ❻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老舍《济南的冬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