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发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发病(反)痊愈 抱病、濒危、病笃、病危、病重、垂死、垂危、得病、发病、犯病、犯疾、扶病、害病、患病、疾笃、罹病、临危、绵笃、闹病、寝疾、染病、生病、受病、卧病、婴疾、有病、有恙、中疾;病愈、好转、霍然、见好、见轻、康复、平复、痊愈、稍愈、无恙○抱病bào bìng(动)有病在身:~多年|忽~,数日不起|~卧床|~来上班| 由国外~而归。 ○濒危bīn wēi(动)病重将死:卧病~|她看着~的丈夫,万分焦急。 ○病笃bìng dǔ(形)〈书〉病势沉重:母~,请速归|~乱投医|老人~,唯一要求是看一眼孙女。 ○病危bìng wēi(形)病情危急:家信忽至,言母~|她~时,朋友都来探望|~之际| 已经~|处于~状态。 ○病重bìng zhòng(形)病情严重:~期间,外人不便打扰|半途上~过世|母亲~垂危。 ○垂死chuí sǐ(动)接近死亡:~之际|一个~的人|~的边缘。 ○垂危chuí wēi(动)病重将死:生命~|~的病人| 病重~|在~之中。 ○得病dé bìng(动)患病;生病:~经年|不能眼看着孩子~不管|分析~的原因。 ○发病fā bìng(动)某种疾病在有机体内发生、发展:~进医院了 |~率|近来~越来越频繁|他忽又~。 ○犯病fàn bìng(动)以前害过的病重新发作:他又~了 |~的间隔越来越短|犯旧病。 ○犯疾fàn jí(动)犯病:~住院|不小心又~了 |病根未除,时而~。 ○扶病fú bìng(动)带着病(做某件事):~出席|~前往。 ○害病hài bìng(动)生病;患病:你既~,何不请假|妹妹~,请医生来看过了 |害了红眼病。 ○患病huàn bìng(动)得病:~在家|~在床|~多日 |~去世|~后期极为忧郁|患胃病。 ○疾笃jí dǔ(形)病势沉重:不幸~,危在旦夕|卧床月余,疾渐笃。 ○罹病lí bìng(动)〈书〉遭受疾病:十多岁便~去世|高宗~不朝。 ○临危lín wēi(动)(人)病重将死:~之际|~不得见一面|这是他~时留下的。 ○绵笃mián dǔ(形)〈书〉病势垂危:病日加~|~之际|病势更加~。 ○闹病nào bìng(动)生病:父亲正~|那些日子他总是~|一到夏天就~|三天两头~| 闹大病| 闹了场大病。 ○寝疾qǐn jí(动)〈书〉卧病:孔子~七日而终|总督~,公代其职|~七日而没。 ○染病rǎn bìng(动)得病;患病:~而亡|在途中~|感冒流行,~者相继。 ○生病shēng bìng(动)(人体或动植物体)发生疾病:他体弱,总~|若闲着,便要~|~住进了医院|千万别使母猪~|加强防护,树苗不会~。 ○受病shòu bìng(动)得病(多指未立即发作):穿湿衣裳容易~|天气阴冷,注意别~了。 ○卧病wò bìng(动)因病躺下休息:~不起|~数年|长年~在床|~多年,终于谢世|~期间。 ○婴疾yīng jí(动)〈书〉被疾病缠住;患病:~去官| 晚年~| 自~以来何药不尝? ○有病yǒu bìng(动)得了病:~在身|~无处医|她像是~,面黄肌瘦的|~就该看医生 |他~没上班。 ○有恙yǒu yàng(动)〈书〉有病:贵体~|偶有微恙。 ○中疾zhòng jí(动)〈书〉生病:~多日 |太守~,不能听政。 ●病愈bìng yù(动)疾病痊愈:明年春天就能~了 |~出院|祝贺你~|会有~的那一天|希望你早点~|~后留在异国求学。 ●好转hǎo zhuǎn(动)向好的方面转变:病情~|他的健康情况又有了新的~。 ●霍然huò rán(动)〈书〉疾病迅速消除:恶疾~|数日后,定当~|病体~。 ●见好jiàn hǎo(动)(病势)显出好转的迹象:老病~|他心境一宽,病势立即~|第二天,我的病开始~|病略~。 ●见轻jiàn qīng(动)(病势)好转:病势~|病已~|数日来,病不~。 ●康复kāng fù(动)恢复健康:病体~|我已~,心情也好多了 |身体已经~|病人业已~|愿您早日~|正在~期间。 ●平复píng·fù(动)(疾病或创伤)痊愈:经医生治疗,病体逐渐~|~如故|腿伤已经~。 ●痊愈quán yù(动)病完全好:不日即可~|伤口~了 |养了几个月才~|祝你早日~|脚伤尚未~。 ●稍愈shāo yù(动)(病情)略有好转:身体~,更要注意休息|吐血症候,今方~|伤势~|病体~。 ●无恙wú yàng(动)〈书〉没有疾病:安然~|别来~|~一身轻。 痊愈←→发病 生病quán yù ← → fā bìng shēng bìng痊愈:病好了。 生病 生病害(害病;害发) 病(病了;患病;起病;染病;抱病;属病;成病;耽病;闹病;得病) 疾(疾患;患疾;中疾;遭疾;遇疾;生疾;发疾;感疾;染疾;属疾;耽疾;婴疾;撄疾) 起疴 感疢 疲瘵 訾厉 另见:疾病 困扰 治疗 药物 医术 休息 ☚ 生病 有病 ☛ 发生 发生生(~病;~变;萌生;滋生;新~) 起(~风;~疑;萌起) 发(发见;发兴;发作;发起;发祥;~水;~病) 犯(~难;~错) 出(~岔;~问题;~水痘) 闹(~病;~灾;~笑话) 另见:产生 出现 生病 发脾气 出乎意外 ☚ 发生 表示发生 ☛ 发病symptom appearance植物受病原物侵害后,在外部显示病状或症状的现象。在非侵染性病害中,植物无法在极端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在外表出现病变症状。在侵染性病害中,发病是侵染过程中的第三阶段,首先在体内有微观的内部症状出现,然后在外部显示出宏观症状。在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中,病部还会出现病菌的子实体,如真菌的菌丝、菌核、孢子或其它繁殖器官,细菌有菌脓外溢等。当病部出现病征时,在流行学上又称产孢期。寄主植物症状的发生和发展,与病原物和寄主的亲和性密切相关,同时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发病 发病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两个方面。正气的盛衰是决定发病与否的内在依据。如《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的致病作用,则是构成疾病过程的必要的条件。邪正斗争是发病的基本原理。正能胜邪,或足以抗御邪气的侵袭,或虽受邪而能及时消除其不利影响,就不会发生疾病过程。正不胜邪,或正气本虚,或正气虽然旺盛不衰,而邪气亢盛,其损害超出了正气抗损害的能力,邪正力量对比,正气相对不足,则邪气侵犯人体,导致人体的结构损害或功能障碍,即为疾病过程。这种从邪与正论发病的“两点论”发病观,不仅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而且对于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确立治则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房劳 邪气 ☛ 发病 发病中医学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既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它们在不断地产生矛盾而又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素问·生气通天论》)但是,当这种动态平衡由于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并且不能自行调节恢复时,则导致人体阴阳失调,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 误治 病发阴阳 ☛ 发病 发病发病是由于人体赖以健康存在的物质基础——三根七素,因某种原因失去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平衡关系而导致病变,称为发病。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可归纳为本身的内在条件和外来致病因素两个方面。本身的内在条件是指三根七素,即内因; 致病因素系指外界因素,即外缘。在正常情况下,三根七素各有特点,自具其能,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有着密切联系,共同担负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保持对立而又统一的相对平衡状态,这是人体所以能健康存在的基本原因。但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三根出现偏盛偏衰、太过和不及等反常状态而失去平衡时,人就产生疾病,这是病理活动的基本原因。由此可见,三根七素既是构成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与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因素。其中三根的作用比七素更为重要。因此,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均以此三者的生成变化为理论根据和说理工具。此外血液受损时,易引起热性病变,并助长希拉之热,抑制巴达干之寒; 黄水受损则与血、希拉相合而引起热性黄水病变,与巴达干或赫依相合则引起寒性黄水病变;还有肉眼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致病虫类亦可引起各种虫病。因而,近代蒙医将发病之根源归纳为赫依、希拉、巴达干、血、黄水、虫六种,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并由此引起的疾病称为六基证。 ☚ 腺 疾病的分类 ☛ 发病(of a disease)coming on 发病fall ill;be takenill;get sick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