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辣椒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辣椒红 别名 辣椒红色素、辣椒油树脂 编码 GB 08.106;INS 160C 化学结构 主要着色成分为(Ⅰ)辣椒红素和(Ⅱ)辣椒玉红素,属类胡萝卜素。此外,还含有一定量非着色成分辣椒素(Ⅲ)。 (Ⅰ)辣椒红素(Capsanthin) C40Hs6O3 相对分子质量 584.85 (Ⅱ)辣椒玉红素(Capsorubin) C40H56O4 相对分子质量 600.85 (Ⅲ)辣椒素(Capsaicin):目前所知呈辣味组分有14种,其基本结构骨架相同,只是侧链的R基团有差异。 辣素:R=-(CH2)4-CH=CH-(CH3)2 C18H27NO3 相对分子质量 305.40 二氢辣素:R=-(CH2)6-CH-(CH3)2 降二氢辣素:R=-(CH2)5-CH=CH-(CH3)2 高二氢辣素:R=-(CH2)7-CH=CH-(CH3)2 高辣素: R=-(CH2)4-CH=CH-CH2-CH-(CH3)2 上述前两种的含量占辣味组分含量的80%以上。前5种的含量占辣味组分含量的90%以上。其余的含量甚微。 性状 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依来源和制法不同,具有不同程度的辣味。在石油醚(汽油)中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75.5nm,在正己烷中为504nm,在二硫化碳中为503nm和542nm,在苯中为486nm和519nm。可任意溶解于丙酮、氯仿、正己烷、食用油。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不溶于水。本品耐光性差,波长210~440nm,特别是285nm紫外光可促使本品褪色。对热稳定,160℃加热2h几乎不退色。Fe+3、Cu+2、Co+2可使之退色。遇Al+3、Sn+2、Pb+2发生沉淀,此外,几乎不受其他离子影响。着色力强。色调因稀释浓度不同由浅黄至橙红色。 制法 将茄科植物辣椒(Capsicum annum L.)的成熟干燥果实之果皮粉碎后,用乙醇、丙酮、异丙醇或正己烷抽提,滤液经纯化加工而制得。 质量标准 注:中国辣椒红标准有待修订(参见辣椒橙)。 毒理学依据 1.LD50 小鼠口服大于75mL/kg(bw)(雄性)(油溶型色素); 小鼠腹腔注射大于50mL/kg(bw)(雄性)(油溶型色素)。 小鼠口服大于75g/kg(bw)(雄性)(水分散型色素); 小鼠腹腔注射大于50g/kg(bw)(雄性)(水分散型色素)。 2.ADl 不能提出(FAO/WHO,1994)(本品安全性高,现各国均许可使用)。 使用 着色剂。 1.使用注意事项 (1)本品不耐光照,特别是285nm波长光使之迅速退色,因此,应尽量避光。L-抗坏血酸对本品有保护作用,一般用量0~5g/L。 (2)本品经乳化可制成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色素,可用于饮料、冰棍、冰淇淋、雪糕等。 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可用于冰淇淋、糕点上彩装、雪糕、冰棍、饼干、熟肉制品、人造蟹肉、酱料、糖果,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2)FAO/WHO(1984)规定:用于加工干酪,按良好生产规范;用于黄瓜,300mg/kg(单用或合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