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 反常吸收
1929—1930年,赵忠尧和欧洲的几位学者同时发现: 用2.6MeV的硬γ射线在轻元素中散射时测得的吸收系数和克莱因——仁科公式符合得相当好,但在重元素中散射时测得吸收系数比理论公式所预料的要大得多。这显示存在一种“反常吸收”。为了探索“反常吸收”的机制,他进一步进行硬γ射线被铅散射的实验。结果发现除了康普斯顿散射以外,从铅还放出一种“特殊辐射”。他用铅片吸收法测定这种辐射的波长约22.5X. U. (相当于550KeV),其角分布是大致各向相同的。从这些结果分析中,他断定反常吸收是原子核所引起的,并写出《硬γ射线的吸收系数》和《硬γ射线的散射》,而且于1930年分别发表在P roc N at. A cad. S ci.U. S. A. V ol. 16和P hg. R ev. V ol. 36上。后来人们认识到“反常吸收”是由于γ射线在原子核周围转化为正负电子偶,而特殊辐射的发现是正电子发现的前奏,也是P.A.M.狄拉克电子论的实验论证中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