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主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主事 主事官名。两汉光禄勋有主事,三署郎官中也置主事。北魏始于尚书诸司置主事令史。隋於诸省又各置主事令史。炀帝以后,但称主事,省令史之名。根据机构事务繁剧需要而设,不在正员之内。 ☚ 都事 令史 ☛ ![]() ![]() ![]() ![]() ![]() ![]() 主事官名。汉代光禄勋属官有主事。北魏置尚书主事令史,为令史首领。隋于诸司各设主事令史。炀帝时省称主事,每十令史设一主事。唐尚书省诸司、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等有主事,从九品。宋沿置。明废中书省,六部各设主事,从六品。清又升为正六品,与郎中、员外郎并列为六部司官。参阅《通志·职官三》。 主事zhǔ shì官名。明清时六部各设主事,官位低于员外郎:皇上因恤先臣…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二·37) 主事官名。汉代置,历代所职不同。明代六部设主事,职位次于员外郎。《明史·海瑞传》:“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文选:指文选司郎中,主管选拔文官。) 主事 主事动词所联系的强制性语义成分之一。范晓《试论语义结构中的主事》:“主事是动词(广义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活动、变化、性质、状态等的主体。……动词的不同类别,决定了主事的类别。概括地说,汉语动词可分为动作动词、性状动词、关系动词三大类,主事也就相应地分三大类: 施事、系事和起事。”例如“猫在叫”“麦苗绿油油的”“曹雪芹是 《红楼梦》 的作者” 中,“猫”“麦苗”“曹雪芹”是起事。参见 “动元” “施事” “系事” “起事”。 ☚ 动元 施事 ☛ 主持2 主持2司理 办护 总摄 维持 典司 ☚ 掌管 掌握1 ☛ 主事chancellor使馆或领馆中主管行政事务的人员,属于使馆人员的一种。 主事 主事官名。隋炀帝时置。此后历代皆置。为尚书行政六部吏员的首领官。掌本司内部日常事务。《隋书·百官志下》: “诸司主事,并去令史之名。共令史随曹闲剧而置。每10令史,置1主事,不满10者,亦置1人。”《旧唐书·职官志二》: “礼部: ……郎中1员 (从五品上),员外郎1员 (从六品上),主事2人 (从八品上)……” ☚ 主簿 主吏 ☛ 主事❶person in charge 主事zhǔ shì官名,汉始置,光禄勋属下有南北庐主事、三署主事,从诸郎中察茂材才高第者担任,秩四百石。三国魏置,属中书省,七品。晋朝中书、门下皆置,八品。南北朝时有令史,是官署中的事务人员,其首领称主事令史,也不算官。隋炀帝三年,改主事令史为主事,省去令史二字。根据事务的多少置令史,每十令史置一主事。唐沿隋制,六部各司皆置主事数人,掌司中事务,仍不在九品官之数。到金代才为正式官员,各部皆置,二至五人不等,从七品,下有令史若干人;掌公文信件及杂务等,也分掌郎中、员外郎所掌之事。明、清六部各司皆置,正六品,不仅为正式司员,而且握有实权。其他官置,如内务府也置主事。民国初期,国务院秘书厅、各部、及驻外使馆也有主事,为委任职。见《通典·职官四·历代都事主事令史》、《新唐书·百官一·尚书省》、《金史·百官一·六部》、《明史·职官一·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清史稿·职官一、职官五》。 主事❶主持某项事务。 主事官名。汉朝置,为光禄勋属官,于诸郎中察茂才高第者任之,秩四百石。三国魏置为中书省属官,七品。晋沿置,八品。南北朝多为主事令史的省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复称主事,为尚书省诸司属官,每十令史置一人,佐郎、承务郎掌司务。唐朝沿置,为中书、尚书等省属官,从八品下至从九品上。多以流外官入流者任之。 主事官名。始于西汉,光禄勋下有南北庭主事,以郎官中茂才高第者任之。北魏于尚书诸司设主事令史,意为主事之首。隋初诸省均设,炀帝初又改称主事。以事务繁杂与否决定其人数。唐初用流外官充任,属雇员性质。偶或有以士人为之者。金、元以后皆用士人。明代为各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清代相沿,进士分部,先补主事。其它官署如内务府务亦设主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于国务院秘书厅、各部及驻外使馆中设之,为委任职。 主事官名。汉代光禄勋所属有主事,见《汉书·王嘉传》,指所属官员中的优秀者,不是正式官名。北魏尚书诸司中置主事令史,意为令史中的主任,掌衙署内部事务,以流外人员充任,属吏员一类。隋炀帝时诸司主事,都去掉“令史”字样,为郎中员外郎的属官,掌文牍与杂务,隋以后沿置。唐诸司主事秩从九品上,实则与令史同职。金代六部不分司,但部中仍置郎中、员外郎、主事,定主事为从七品官。其职务虽以文牍杂务为主,但也分掌郎中、员外郎之职。元代主事秩七品,多由吏员升任。明代升主事之秩为从六品,与郎中、员外郎正式并列为六部司官,并且在部司中往往掌握实权,外官的知县以内升主事为荣。清代又升主事为正六品,常以分部候补的进士充任,经一定年限,可望递升员外郎、郎中。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中央各部设主事,北洋政府于国务院和各部、院、署、局均设主事,地位在佥事之下,与科员相当。又北洋政府驻外各大使馆和领事馆均设主事一职,掌办文书和庶务等。国民党政府时始废主事之名。 主事吏职名。分管枢密院诸房职事,及掌发放文字等。从八品(《分纪》卷12《主事》、《宋会要·职官》6之11)。 主事公吏名。隶门下省。 职源两汉已有主事之名,光禄勋下有南北庭主事,如东汉范滂曾为光禄勋主事(《后汉书·范滂传》、《通典·职官》4《历代都事、主事、令史》)。隋朝时,于诸省各置主事令史,大业三年,诸司“主事令史”去“令史”之名,即称“主事”,每十令史置一主事,不满十令史亦置主事一人(《隋书·百官志》下)。唐沿置,无品。 职掌一名监印,其余分管本省诸房职事(参《宋会要·职官》3之42)。 品位从八品,位于令史之上(《职源·官品》)。 编制元丰新制定员三人(《宋史·职官志》1《门下省》)。 主事吏名。隶尚书省。六人。分押本省六房文字(《宋会要·职官》3之31)。从八品(《职源·官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