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分离double dissociation
亦称“双分离测验法”。与“单一分离”相对。实验性分离的一种。最早由图拨(H-L.Teuber, 1916—1977)提出。可分为交叉双重分离和非交叉双重分离两种。交叉双重分离指自变量V可同时影响T1和T2两个任务,但作用方向相反(使一个任务水平提高、另一个任务水平降低)。非交叉双重分离指自变量V1只影响任务T1,自变量V2只影响任务T2。如在再认条件下,健忘症病人的记忆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但在词干补笔任务中,健忘症病人则表现出正常的水平。这说明人的记忆中存在内隐和外显两个功能系统。双重分离在研究脑机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