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双调·百字折桂令 失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双调·百字折桂令 失题郑光祖 这首曲子写一沦落飘泊的女子在潇湘秋夜的凄苦心情。曲中先从傍晚女子所乘船只在沙汀附近停泊写起,一面写潇湘夜景:江树荧碧,暮雨初晴,圆月升空,秋风渐紧;一面写女子所在船只的情景:渔灯半明,月照橹篷,银筝断续。直到夜深,这位女子“见希颩胡都茶客微醒”,“希颩胡都”形容茶客刚醒的朦胧状态,如同现代口语的“稀里糊涂”。她细细寻思,想到自己的丈夫或情人,当初曾经海誓山盟,要“双生双生”像孪生兄妹那样同生共死,可如今他却抛闪下自己,落到这般处境!曲中的“苏卿”,是女子自比苏蕙。苏蕙是前秦时一个很有文才的妇女,其夫窦滔纳妾赵阳台,离弃苏蕙,苏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宛转循环,五色相宣,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曲中这一女子自比“苏卿”,可见她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了。 小令用了“飘飘泊泊”、“悄悄冥冥”、“冷冷清清”、“皎皎洁洁”、“潇潇飒飒”、“寻寻思思”六个重叠词,有力地表现了人物心理,渲染了环境气氛。 双调·百字折桂令 失题白贲 这首小令描写了萧瑟苍凉的秋野景色,抒发了羁旅之人伤感凄凉的情绪,意境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极其相似,但境界更为阔大,描绘更为细致,构思和结构也有所不同,可以说各有千秋。 先从羁旅之人写起,用四句刻画了旅人的形象。虽然佩带着弓和剑,却穿着破败的裘衣,是一位穷途潦倒的沦落之人。他身上落满了尘土,因疲倦而不再挥鞭策马,任由手中的马鞭像路旁的芦花一样在秋风中摇晃。那弊裘尘土似乎更增添了旅人的分量,沉重地压在马鞍上,看来已经整整走了一天,人疲马乏了。他从何而来?向何而去?只见他一直地向西,走入落日余晖的烟霞之中。这个形象,比之“古道西风瘦马”的彷徨苦闷情绪来,具有一种悲壮之美。 “动羁怀”三字,承上启下,领起下文,然后就展开了对牵动羁旅情怀的秋天傍晚景色的全景式的描绘。这些景物,是旅人在马上沿途所见,因此是一种“散点透视”的长卷画幅。“西风木叶、秋水蒹葭”,树叶在西风里飘落,蒹葭在秋水中瑟瑟作响,“千点万点、老树昏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哑哑雁落平沙”,写乌鸦、大雁等禽鸟在秋天黄昏的特定时间的活动。这些景物对羁旅之人来说,格外容易惹动愁怀。接下四句写人类的活动踪迹,有水村,有山居,渔民农家,虽然辛勤劳作,生活简朴,但却给人以一种安居乐业之感,反衬了旅人的孤独愁苦和漂泊无定。收尾几乎是完全套用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的名句,但着一“又”字更加重了伤感色彩。 整首曲子,开头结尾写羁旅之人的疲倦、沦落、伤感,首尾呼应,中间写旅人所见秋景,有草木、有动物、有人家,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把外界景物的描绘与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