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双壳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双壳纲Bivalvia具有两瓣贝壳,足呈斧状的软体动物。又称瓣鳃纲(Lamellibranchia)或斧足纲(Pelecypoda)。全部水生,多数海产,少数生活于淡水或寄生。全世界现存约15 000种,如河蚌、牡蛎、贻贝、船蛆等。 河蚌的外形和构造 生态 全为水生,从热带至南北极,淡水和海水均有分布。大多数瓣鳃类潜入水底泥沙中生活,它们的足和水管都比较发达。淡水中如河蚌生活于水流缓慢的泥沙水底。三角帆蚌栖于水质清澈的泥沙底。楔蚌生活于水流湍急的污泥底。营固着生活的有两种方式,如贻贝、珠珍贝等以足丝固着于其他物体上,牡蛎则以一侧贝壳固着生活。海产的船蛆可凿木穴居,有些种类还可寄生和共生于棘皮动物体上。 重要种类 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河蚌育珠的良好种类,产珠质量较好。贝壳侧扁,壳质厚而坚硬。前背缘短小,尖角状。腹缘与后缘相连呈钝角状,与前缘相连形成后背缘向上突起成三角形帆状的后翼。壳面黄褐色。珍珠层乳白色或肉红色,有珍珠光泽。雌雄异体。4~8月繁殖,产卵约20万粒。杂食性,吃轮虫、硅藻等浮游生物。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湖泊、河流中。可产优质珍珠或药用,也用其贝壳制螺钿、镶嵌等。 ❷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贝壳厚而坚固,外形呈不等边三角形。有冠突。壳面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有肋脉,后背部有纵肋。珍珠层白色、鲑肉色、淡蓝色,有珍珠光泽。雌雄异体。每年3~4月和10~11月繁殖。分布全国各地,苏联、日本、越南也有。珍珠生长速度较快,为淡水育珠的良种。 ❸珍珠贝(Pteria margaritifera): 贝壳坚厚,大而圆。壳表面黑褐色,左壳稍凸,右壳顶前方有一凹陷,壳顶光滑绿色,其余部分有同心形鳞片。其边缘向外延伸呈棘状或锯齿状。壳内珍珠层厚,有虹光色彩,边缘黄褐色。生活于潮间带下部浅海,利用足丝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分布广东、海南省、西沙群岛等海域。盛产珍珠,药用可作清凉解毒剂。 ❹船蛆(Teredo nava-lis):又名凿船贝。贝壳小,长高略相等。前区及前中区表面有刻肋,后中区宽,表面光滑。铠呈桨状,铠片外面圆凸,内面平,中空成杯状。铠柄棒状。在青岛5~10月产卵,卵数可达数十万至几百万粒。卵在母体鳃腔内发育成面盘幼虫,排出体外,营附着生活,寿命不超过1年。分布于中国沿海。日本、欧洲、地中海、美国等地也有分布。严重危害港口建筑及船只。 经济意义 毛蚶、贻贝等许多种类可供食用。珍珠为著名装饰品,又可入药。贝壳可制贝雕、镶嵌雕绘各种艺术品,还可用作饲料和烧制石灰。贝类的肉也是鱼类和禽、畜的良好饲料,小型贝类如蓝蛤、短齿蛤等可作农田肥料。 双壳纲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因其有两片壳,故称双壳纲;因其足多呈斧状,又称斧足纲;又因其鳃呈瓣状,也称瓣鳃纲。身体由足、内腔囊、外套膜和贝壳4部分组成。头部完全退化,全身侧扁,左右对称。种类很多,全世界海产约1.3万种,其中中国产800余种。有些种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如蚶、文蛤、牡蛎、贻贝、扇贝、珍珠贝、蛏等。 双壳纲 双壳纲shuangkegangBi-valvia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的另一名称。身体侧扁,左右对称,身体外面具有贝壳2片,故又称双壳纲。 ☚ 瓣鳃纲 扇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