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杂 错杂厕(厕错) 歧互 歧杂 绞纷 错落 错揉 错糅 错迕 舛错 伍参 交纷 交错 连比错杂:骈错 交互错杂:参伍(参伍错综;参伍错纵) 物体交叉错杂:纵横交错 七纵八横 散乱错杂:狼借 狼戾 繁多错杂:繁错 繁复错杂:盘牙 纷繁错杂:错错 奇异错杂:诡互怪错 错杂的样子:菲菲 纷挐 纷拿 花纹错杂的样子:萋斐 参差错杂的样子:陆离 离披 错杂分明的样子:落落 磊磊 (两种以上的东西夹杂在一起:错杂) ☚ 繁杂1 肮脏1 ☛ 参伍cān wǔ❶错杂。《荀子·成相》:“~~明谨施赏刑。” ❷(sān wǔ)参,三。伍,五。或三或伍,指变化不定之数。《易·系辞》:“~~以变,错综其数。” ❸分划。班固《典引》:“至于~~华夏、京迁镐毫。” 参伍相互参照类比。诊法上要从复杂的症状、体征中,相互比较,分析归纳,才能抓住重点,作出正确的判断。《素问·脉要精微论》:“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参伍參伍cān wǔ交互错杂。《备急千金要方·诊候》:“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参伍 参伍读 (sān wǔ)【参伍】错杂、紊乱。 例 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素问 ·三部九候论》) 译文 人体形态与功能相互协调则生理活动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关系紊乱不协调就是病态。 ☚ 感忽 参伍 ☛
参伍 参伍读 (cān wǔ)【参伍】综合。 例1 观于冥冥者,言形气营卫之不行于外,而工独知之,以与曰之寒温,月之盛虚,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素问 ·八正神明论》) 译文 所谓观察无形的疾病本质,讲的就是内在的形态、功能、营卫这些不表现于外的病变。而唯独医生能够察知这些病变,并把它与阳光的冷暖、月亮的盈缺、四时气温的升降等自然规律相互综合起来考察,从而进行调治。因为这些不表现于外的病变,医生能够首先发现它,所以说观察无形的疾病本质是医生的本职工作。 例2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素问·脉要精微论》) 译文 切按脉搏是否正常或有变化,并观察眼睛和五种病色,诊察五脏、六府、形体的虚实,把这些综合起来考察,进而判断病人的生死。 【参伍】参考,揣量。 例 以参伍禁,以除其内,恬惔无为,乃能行气,后以酸苦,化谷乃下。(《太素·卷二十六·虫痈》) 译文 因此,揣量各种禁忌,把内心的杂念除掉,使胸怀淡泊,不过度劳累,才能运气,然后服食各种有益于人体的药物,增强人体消化食物的功能,才能使气沉至某处。 【参伍】验证。 例 噫! 世称善脉莫过叔和,尚有待于彼此参伍。况下于叔和者乎? (张介宾 《景岳全书·脉神章·矫世惑脉辨》) 译文 唉! 后世人常称赞王叔和是最善于诊脉的人,没有谁能超过王叔和,而王叔和尚且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来彼此互相验证,何况才能不如王叔和的人呢? 按 参伍又作参互。《周礼·天官·司会》: “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郑玄注: “故书互为巨,杜子春读为参互。”《太素·卷二十六·虫痈》: “以参伍禁。”《甲乙》卷十第八作 “互以参禁。” 明龚信 《古今医鉴·弁首》: “以古今之确论为枢要,间亦窃附已意,参互考订,遗者补之,略者详之,纂辑成帙。”喻嘉言 《医门法律·阴病论》: “可见脉脱入脏入腑者,脉之征也; 血气走痹於上者,证之征也。参互考订,然后其死其愈可得详耳。”又 《医门法律·合色脉论》: “凡治病不合色脉参互考验,得此失彼,得偏遗全。” 又作参五。《淮南子·主术》: “事不在法律中而可以便国佐治,必参五行之。”《普济方·卷一百二十二·伤寒赋》引 《玉函经·论生死歌诀》: “者参五不调, 如雨沾沙。” 《易·系辞上》: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荀子·成相》:“参伍明谨施赏刑。”杨倞注: “参伍,谓错杂也。”此错杂义读(sān wǔ三五)。引申为综合。读 (cān wǔ餐五)。《韩非子·扬权》: “参五比物,事之彰也。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又引申为参考。《管子·形势解》: “故无弃人之言者,参伍于天地之无私也。”引申为揣量。《管子·君臣》: “故其立相也,陈功而加之以德,论劳而昭之以法,参伍相德而周举之,尊势而明信之。”引申为验证。《韩非子·孤愤》: “不以功伐决智行,不以参伍审罪过,而听左右近习之言,则无能之士在廷,而愚污之吏处官矣。” 古音参属山母侵部。五、伍属疑母鱼部,互属匣母鱼部。疑匣旁纽,鱼部叠韵。 ☚ 参伍 枳句 ☛ 参伍❶韩非提出的检验认识的方法。亦称参五之道、参验。参,参照检验;伍,排列比较。《韩非子·八经》:“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即比较研究、周密谋虑,发现失误。 ❷三才五伦。《淮南子·泰族训》:“昔者,五帝三王之蒞政施教,必用参五。何谓参五?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此之谓参。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朋友之际,此谓之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