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泉书院
清代清水县立书院。前身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 创建的西江书院。嘉靖十九年(1504年),因院址临近西江(今牛头河),地势低洼,水流不畅,知县邓镗迁书院于城内安国寺。清初,西江书院移置明遗行台署。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县张衍鉴于书院伴邻仓储,来人嘈杂,不宜设学,逐捐薪购地,迁书院于西城,改名为上邽书院。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知县杨翼武捐资于城南街建新院址,有厅、楼、庐、舍凡40余间,易名邽山书院。道光十六年(1839年),知县陈墉取《论语》“原泉混混,盈科而后进”之句,更书院名为原泉书院。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后,贡生李会莪、进士阎朴、举人刘文举等,先后任书院主讲。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知县袁范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