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原型批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

原型的英文是archetype,源自希腊文architypos;archi为“初始”、“首例”之意,typos为痕迹、压痕之意。原型批评为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容格(Carl G.Jung)所创。他说,人类祖先的经验不断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存在种族的集体无意识里,世代沿传,这样的原始意象就是原型。换言之,原型是“我们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所公式化了的结果”,“是无数同类经验在心灵上的积淀物”(《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艺术的关系》)。后来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作了修正。他认为“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就是原型,并引申说:“我以原型指文学作品里的因素;它或是一个人物、一个意象、一种叙事定式,或是一种思想,这些因素均可从范畴较大的同类描述中抽取出来。”(《布莱克的原型处理手法》)原型批评用于中国古诗研究,已见有辨认叙事模式、原型意象、诗歌情调、比较中西有关论说等实例。英国汉学家霍克思(David Hawkes)认为,楚辞写巡游时依次列举天下地名的做法,即“宇宙式”手法,是一种原型叙事模式。它源自巫术和宗教,而与诗人的宇宙观有关系。《离骚》中的巡游不怎么明确,依稀是沿太阳西行路线。而《远游》中的巡游路线,则明显构成了一个对称的图案式宇宙,堪与当时铜鉴背面的宇宙图饰相比。这种手法还见之于汉赋(《求宓妃之所在》,载《大亚细亚》第13卷)。美籍华裔学者缪文杰发现唐代边塞诗中多有运用原型意象的实例。他指出,这些诗篇象征优美,诗意遒劲,词句淳朴,体验深切,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而如果从原型意象角度加以体察,还可以窥见它们之所以长久感人的深刻原因。边塞诗往往一面写边陲,一面写长安,其间形成了一种张力,而这种张力即存在于原型结构的因素之中。例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国》一诗将“故园”与“战场”并置;另一首《逢入京使》,则将“故园”与代言人的忧肠寸断和“漫漫”长路并置。这些互相反衬的意象,潜在着“死亡一再生”神话原型。因为在第一首里,虽说菊花正在开放,不过是“傍战场”而开。诗中代言人准备享受这一美景良辰,但其心情很快就沮丧起来。这首诗的情调似乎是一种压抑的热情。在第二首里,代言人的境况与遥远的“故园”形成鲜明对照,最后则变成了可怜巴巴的嘲讽:“凭君传语报平安”。“荒漠”是另一种原型意象,在边塞诗里,这种意象经常故意用来与“花园”意象互相对照。这种对照涉及艰苦与舒服,寒冷与温暖,刺目与柔和的色彩,衰落(秋)、死亡(冬)与复苏(春)、鼎盛(夏)。它们分别代表着胡疆和唐土两个不同的世界。正是运用诸如此类的原型意象,使边塞诗的感情色彩固定化了(《唐代边塞诗:原型批评实践》,载《清华学报》第10卷第2期)。

☚ 巴罗克风格研究   结构主义研究 ☛

原型批评

又称“神话批评”。当代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陆续发表的巨著《金枝》和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对原型批评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原型”即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被认为是民族经验、情感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类型或模式,以神话或图腾崇拜的方式被人们无意识地理解和传递着。神话、寓言等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这种原型的具体表现。原型批评旨在寻找隐藏于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模式,在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中揭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一些基本的文化形态。1957年加拿大文学理论家N.弗莱发表的《批评的解剖》一书,被认为是原型批评的代表作之一。

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

原型(Archetype)说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创立的一种理论。他认为,人类祖先的经验不断以“原始意象”的形式在种族的心灵上反复出现,这种积淀下来并沿传下去的原始意象就是“原型”。换句话说,原型是“我们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所公式化了的结果”,是“无数同类经验在心灵上的积淀物”(《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艺术的关系》)。由于荣格的原型说有先验性质,无法用实验等科学方法加以证实,后来加拿大学者弗赖伊(Northrop Frye)对它作了修正。他的《批评的解剖》一书,对原型批评(西方当代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之一)的形成贡献很大。他认为“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就是原型。他还像荣格那样,特别重视神话对于原型的重要意义:“它给宗教仪式以原型的意义,给神的传谕以原型的叙述。因而神话就成了原型……。”
台湾旅日学者王孝廉在《死与再生》(载于《古典文学》第七集上册)一文中,即以原型说对中国古代神话和时间观念做了透视。他说,在创世神话中,有一种“原型回归”神话,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其结构通常是:
(1) 神话乐园(原始的宇宙秩序);
(2)乐园破坏(人类的叛神,诸神的斗争,宇宙洪水等历劫的过程,也就是失乐园);
(3)乐园重建(恢复宇宙原初的秩序,原型回归)。
其中心母题不外是下列内容:
(1)天地开辟;
(2)神造人类、万物;
(3)宇宙洪水;
(4)全人类和万物灭绝,唯有两人得救,他们通常是兄妹或姐弟(超自然神灵的选民);
(5)近亲交配(再生人类的神婚行为);
(6)宇宙秩序复旧,圆形循环完成。
《淮南子》记载了这样的神话。《天文》篇说水神共工怒不周之山,破坏了宇宙原有的秩序,使得“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览冥》篇是说女娲炼石补天,重建宇宙秩序。值得注意的是,原始母神女娲之补天、理水,并非创新,而是恢复还原工作,正如司马贞《补史记》所说,经过女娲努力,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此外,李冗《独异志》中也有女祸与其兄通过神婚创生人类的记载。
论者认为,这种“原型回归”神话与古代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时间观有密切关系。初民看到四季变化、日月运行、河水盈,农事活动等等很有规律性,自然产生了循环的时间观,也与不死与再生的信仰联系了起來。“原型回归”神话这种“原始”、“历劫”、“回归”的结构,也是一些古典小说借以展开情节的框架。

☚ 视点   意象分析 ☛

原型批评

archetypal critici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