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primary cutaneaous amyloidosis

是油淀粉样蛋白沉着于皮肤组织所致的慢性皮肤病。病因不明,青壮年多见,男多于女,好发于小腿伸侧。自觉剧痒。皮损早期为针头大斑点,逐渐发展为丘疹,大小不一,坚硬,顶部有黑色角质栓,数目较多,散在或密集成片,表面粗糙,有蜡样光泽,皮色正常或呈褐色。尚无满意疗法,可局部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包扎及其他止痒剂,内服氯奎或普鲁卡因等。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由淀粉样蛋白沉着于正常皮内的疾病,不累及内脏。病因尚未清楚。在我国较常见。部分病例有显性遗传史,作者调查的113例中有38例,占33.62%,其中2例家族4代中同患的各8~9人。部分病例血中脂质和蛋白质异常,说明代谢障碍与本病的发生有关。男多于女,作者的470例中,两者的比例为1.34∶1,大都发生在青壮年。先有剧烈瘙痒,在皮损前1~2月出现。损害常初发于小腿伸面(75.9%),其次为上背(15.7%),早期为针头大褐色或带皮色的斑点,逐渐发展成丘疹,顶部有黑色角质栓。以后有的丘疹可增大至2~3mm左右,顶部带圆形,表面粗糙,有蜡样光泽。若将角质栓剥离,丘疹顶部呈脐形凹陷。在早期常疏散发生,以后可密集成片,部分皮损作串珠状排列,有诊断价值。融合成片的皮损可似苔藓样变,但边缘常可见到一些散在的早期损害。皮损可局限于小腿、上背或其他处多年,亦可在几个月内迅速蔓延至体表的大部分。口腔粘膜损害只见于个别病例。病程缓慢,可四、五十年不愈。
皮肤异色病样皮肤淀粉样变性,简称PCA,罕见。1977年Ogino等统计仅11例,作者已见27例。多在20岁前发生。好发于背、腰和耳后,常弥漫分布于全身。除1~2mm直径大丘疹外,伴毛细管扩张,皮肤萎缩和网状色素异常,大都在春、夏季出现水疱或血疱,可有掌、跖角化和肢端疣状增生,曾见1例皮损似皮肌炎。结节或肿胀(肿瘤)型皮肤淀粉样变性,罕见,为发生于头皮、面部、躯干、四肢或全身体表的单个或多个肤色或黄褐色结节。
结节萎缩性皮肤淀粉样变性,罕见。多见于妇女。为发生于躯干或四肢的单个或多个结节,表面皮肤萎缩,可见瘀点,可伴发干燥综合征,有的可能发展成系统性淀粉样变。
实验室检查部分病例血中白蛋白减低, α2, β和球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血脂(包括总脂、β脂蛋白、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增高。尿内凝溶蛋白检查阴性。
组织病理早期真皮乳头内毛细管扩张,继而附近有淀粉样蛋白沉积。淀粉样蛋白最初仅2×3μm大,以后可相互融合成半球形、圆锥形、团块状或带形,最大可达440×850μm。有时与表皮之间隔一裂隙,其上表皮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色素失禁。在HE染色下,淀粉样蛋白淡染或染较深伊红色,与周围胶原纤维不易区别,需做下列染色确诊
❶石蜡切片特别是冰冻切片用1%结晶紫水溶液,将其染成鲜明紫红色;
❷对PAS染色呈阳性反应;
❸对刚果红染色,石蜡切片在偏光镜下呈绿色,并呈双折光性;
❹对硫代黄素T(thioflavine T),特别是在较厚切片(10~15μm) 中,在荧光显微镜下发黄绿色荧光。上述单个染色法均不完全可靠,但在通常条件下,结晶紫染色简便易行,结合临床,常不致误诊。淀粉样蛋白在电镜下表现为无定形基质中的细丝状原纤维样结构,不分枝,直径为6~10nm,有特别诊断价值。
本病的诊断在于识别早期损害。结晶紫染色,必要时硫代黄素T荧光染色可确定诊断。
本病尚无满意疗法。口服氯奎、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可暂时止痒。局部外用雷锁辛水杨酸油剂(雷锁辛、水杨酸各10g、蓖麻油20ml,其它植物油加至100ml)或0.1%维生素A酸软膏,对某些病例疗效较好。如皮损不广泛,局部注射醋酸去炎松A注射液每次10~12.5mg,每周一次,可暂时止痒。

☚ 黄瘤病   卟啉症 ☛
000081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