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厚朴温中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厚朴温中汤

❶《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方。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一两,干姜七分,茯苓(去皮)、草豆蔻仁、木香、炙甘草各五钱。为粗末,每服五钱匕,加生姜三片,水煎,去滓,食前服。功能温中化湿,行气除满。治脾胃寒湿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或客寒犯胃,时作疼痛。近代常用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方中厚朴芳香苦温,下气化湿除满为君药;草蔻、干姜、陈皮、木香合用,温中散寒,行气宽中,以助化湿,可使脾胃之枢机运转,共为臣药;更佐茯苓渗湿健脾;炙甘草、生姜和中而调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行气之功,使寒湿得去,气滞得行,则痞满胀痛自除。
❷《医学传灯》卷上方。厚朴、杏仁、半夏、枳壳、桔梗、炮姜、甘草、藿香、香薷、陈皮。水煎服。功能温中化湿解暑。治夏月中暑,多食生冷,停滞饮食,脉沉细缓者。

厚朴温中汤 《内外伤辨》卷上

【组方药物】 厚朴(姜制) 橘皮(去白)各30克 炙甘草 草豆蔻仁 茯苓(去皮) 木香各15克 干姜2.1克
【制剂用法】 上药7味,为粗散。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要功效】 温中理气,燥湿除满。
【适应病证】 脾胃伤于寒湿,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食一切冷物。
【方义分析】 本方为温中燥湿,行气除满之代表方。方中厚朴行气消胀,燥湿除满;草豆蔻温中散寒,燥湿健脾;陈皮、木香行气宽中;干姜、生姜温脾暖胃;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调药。诸药合用,则寒湿得除,气滞得行,脾胃复健,痛胀自解。

厚朴温中汤hòupòwēnzhōnɡtānɡ

《内外伤辨惑论》方。厚朴一两, 干姜七分, 陈皮一两, 赤茯苓、草豆蔻、木香、炙甘草各五钱。为粗末, 每服五钱匕, 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功能温中行气, 燥湿除满。治脾胃寒湿, 脘腹胀满, 或胃寒作痛等。

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汤

本方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方由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一两,甘草(炙)、草豆蔻仁、茯苓(去皮)、木香各五钱,干姜七分组成。上为粗散,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渣食前温服,忌一切冷物。功能温中行气,燥湿除满。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脘腹胀满,或客寒犯胃,脘痛时作。
本病所治证属寒湿中阻,气机郁滞。故从温中化湿,行气除满立法。方中厚朴性温味苦辛,《本草汇言》说:“厚朴,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也。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湿郁积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实为温中下气之要药,故方以君药厚朴和其温中之功而命名。草豆蔻、干姜温中散寒,木香、陈皮行气宽中,故以为臣; 佐以茯苓渗湿健脾; 炙甘草、生姜和中而调诸药为使。各药共用,温其中,利其气,祛其痰,化其湿,使寒湿得除,气滞得行,则胀满疼痛可除。在临床上,脘腹胀满疼痛,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湿食气血虫积之异,然以本方主治脾胃寒湿气滞为多见,如《灵枢·胀论》说:“寒气上逆,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寒气生浊……浊气在上,则生䐜胀”。但以腹胀痛喜按,得热轻减,泛吐清水,大便溏泄,舌苔白滑,脉迟为辨证要点。

☚ 匀气散   良附丸 ☛
000042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