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历代名画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唐代张彦远撰。十卷。记述自轩辕黄帝起至唐会昌元年间历代画家三百七十二人的传记和有关绘画史论的专文十六篇,其论述中多有卓见,如论“六法”,强调立意和用笔;指出画风演变,因时而异;以顾恺之、陆探微为密体,张僧繇、吴道子为疏体;阐明书画同笔同理等。此书约完成于大中元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画史专著。

☚ 画断   唐朝名画录 ☛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张彦远著,成书于唐末大中元年(847),千余年来一直为中国画家及美术史学家所珍重,近人余绍宋且推为“画史之祖”、“画中最良之书”。本书提供了许多中古以前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资料,促进了唐以后中国绘画的优秀技法。

《历代名画记》,凡10卷,内容大至分为二部分:书中前3卷是论述部分,作者分篇介绍了古代绘画的各个方面,主要为:《叙画之源流》,追溯并阐述了古代绘画与政治、教育的关系;《叙画之兴废》,表述了自汉代至唐代帝王、贵族、重臣们对珍贵绘画的搜罗以及这些古画的迁徙、损失、流传经历;《绘画六法》,对4世纪谢赫提出的我国绘画法则——“六法论”,加以引申阐述,并且结合六朝至唐代主要画家的创作,按“六法论”的标准加以评论;《论水树石》,评论了山水画从萌芽期到唐代的发展过程;《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对晋、南北朝、隋、唐历代画家的传授、师承、宗派关系,作了历史的综述;《论顾、陆、张、吴用笔》,从南北朝至唐代的许多杰出画家中,优选出了4位代表人物——晋顾恺之、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唐吴道子,指出了这些古代宗师的辉煌成就,特别对吴道子作了详尽介绍;《记两京处州寺观画壁》,记录了许多我国壁画繁荣时期的重要作品和资料;《述古之秘画珍图》,是记录古代重要绘画目录的专篇。此外,该书对唐代绘画所采用的颜料和摹画的方法、唐代各画家出画的价格、古代皇室藏画鉴定人的签押跋尾、古代收藏家的印章、绘画的装裱工作,均作了广泛的介绍。书中4卷至10卷,为史传部分。作者搜集了自传说时代(轩辕)至晚唐(841)的画家387余人的姓名和事迹。如此规模宏伟的画家史料,在该书以前是没有先例的。

《历代名画记》的版本,有明王世贞刻《王氏画苑》本;明毛晋刻《津逮秘书》本;清张海鹏刻《学津讨源》本。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名画记》以毛氏汲古阁《津逮秘书》为底本,以王、张两本互校排印出版,对两本有重要不同处均随文夹行标出,以俟善本重校。

《历代名画记》

中国画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10卷。书成于847年。前3卷通论画家,并论“六法”;后7卷从轩辕时起到公元841年间历代共373名画家小传。为存世同类著作中最早者。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绘画通史。盛唐祠部员外郎、大理卿张彦远著,成书于大中元年(847)。全书共10卷,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原书卷1 ( 4节)与卷2前两节。主要论述了中国绘画历史的发展和古代的绘画理论,并对东晋至唐在绘画上取得卓越成就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等四位画家的风格、造诣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第二部分,原书卷2后3节与卷3 (5节)。论述了绘画作品的鉴赏、品评和收藏的标准及有关知识,并记述了当时长安与洛阳两地寺观壁画的作者、题材、位置与艺术特点。第三部分,原书卷4至卷10。列传记载了自传说时代到唐会昌元年(841) 之间的画家370人,基本按时代先后排列,或一人一传,或父子师徒合传。内容包括画家姓名、籍贯、事迹、特长、享年、著述、前人评论、作品著录及作者的品评。该书总结了前人有关绘画史和绘画理论的研究成果,大量引用了前人的绘画史籍、史书、小说杂记、文集等资料,不但开创了绘画通史的体例,而且还保存了许多已佚的重要绘画史料。在绘画理论上提出了“鉴戒贤愚”、“怡悦情性”、“自然、神、妙、精、谨细”等新的创作和批评标准。在我国绘画史发展中有里程碑意义。

☚ 贞观公私画史   山水诀 ☛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绘画通史。盛唐祠部员外郎、大理卿张彦远著,成书于大中元年(847)。全书共10卷,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原书卷1 ( 4节)与卷2前两节。主要论述了中国绘画历史的发展和古代的绘画理论,并对东晋至唐在绘画上取得卓越成就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等四位画家的风格、造诣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第二部分,原书卷2后3节与卷3 (5节)。论述了绘画作品的鉴赏、品评和收藏的标准及有关知识,并记述了当时长安与洛阳两地寺观壁画的作者、题材、位置与艺术特点。第三部分,原书卷4至卷10。列传记载了自传说时代到唐会昌元年(841) 之间的画家370人,基本按时代先后排列,或一人一传,或父子师徒合传。内容包括画家姓名、籍贯、事迹、特长、享年、著述、前人评论、作品著录及作者的品评。该书总结了前人有关绘画史和绘画理论的研究成果,大量引用了前人的绘画史籍、史书、小说杂记、文集等资料,不但开创了绘画通史的体例,而且还保存了许多已佚的重要绘画史料。在绘画理论上提出了“鉴戒贤愚”、“怡悦情性”、“自然、神、妙、精、谨细”等新的创作和批评标准。在我国绘画史发展中有里程碑意义。

☚ 贞观公私画史   山水诀 ☛
历代名画记

017 历代名画记

唐张彦远著。10卷。前3卷通论画学,并记述长安、洛阳寺观壁画,兼论“六法”。目录列下:叙画之源流、叙画之兴废、论画六法、论画山水树石、论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论顾陆张吴用笔、论画体工用拓写、论名价品第、论鉴识收藏阅玩、叙自古跋尾押署、叙自古公私印记、论装褙裱轴、记两京外州寺观壁画、述古之秘画珍图。自第四卷以下叙历代能画人名,编入自轩辕至唐会昌元年凡370位画家小传。全书集前代诸家之长而创一家之体,包罗丰富,眼光精审,为中国第一部完备的画史。

☚ 古画品录   唐朝名画录 ☛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画史著作。十卷。唐张彦远撰。张彦远(815?—875?),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出身于宰相世家。咸通三年(862)任舒州刺史,乾符初(约874)官至大理寺卿。博学能文,工书、画,喜作八分书。有《书法要录》、《闲居受用》、《彩笺诗集》,后两书已佚。
《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全书可分为两部分,前三卷为一部分,通论画学及不能分述于传记之事;后七卷为一部分,为轩辕起至唐武宗会昌元年(841)间画家共三百七十余人小传。对画家作简要叙述,既吸收前人评论,又参以己见,征引时注明出处。古代重要的论画、评画之著,如谢赫《古画品录》、姚最《续画品》、彦悰《后画录》、张怀瓘《画断》、窦蒙《画拾遗录》、李嗣真《续画品录》等,本已遗佚,赖以传世。此外,如顾恺之、宗炳、王微等人的画论,亦因此书转载而得以流传。张彦远在转录时虽或改动原文,但保存画学资料之功实难磨灭。
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彦远家世藏法书名画,收藏赏鉴,自谓有一日之长。”凭借有利条件,得以写成《历代名画记》。此书除《叙历代能画人名》所录三百七十人与后面画家小传重复,可作删除外,其保存佚文旧事之多,鉴别之精,征引之繁富,都超过了此前的任何有关绘画著作。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对历代画籍少作赞许,但对此书推崇备至,曰:“是编为画史之祖,亦为画史最良之书。后来作者虽多,或为类书体裁(如《画史汇传》等),或则限于时地(如专史一类之书),即有通于历代之作,亦多有所承袭,未见有自出手眼,独具卓裁,如是书者,真杰作也。”“惟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差堪媲美,其他概不足道。”“余恒谓画史之有是书,犹之正史之有《史记》。《图画见闻志》继之,略有逊色,亦犹班氏继司马氏之书,有所弗逮也。”在近现代的中国绘画史出现之前,此书沿中国史学体例,汲前代诸家之长,以宏富的资料、精湛的论述、独到的眼光,成为第一部完整的画史,影响深远,功不可没。
《历代名画记》不仅是画史之祖,也是极重要的画论著作。此书序论《叙画之源流》虽论上古者不免多采自传说,“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异名而同体”等说,也有认识的缺陷,但能以传意、见形区分书画,看到文字起于象形,在“形”上论书画同体,也不失为有见地。以“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总论绘画功能,并祖述陆机、曹植所言,自益以“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来阐发“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在论山水画家宗炳、王微时所说的“穷玄妙于意表”,“合神变乎天机”的“穷神变,测幽微”的认识功能,“怡悦情性”的美感功能,是前所未有的最完整的绘画功能论。
此书不但首次著录了谢赫提出的“六法”,而且对“六法”作了较深刻、科学的阐释,为此前之论家所未到。诚然,张彦远未能解释何谓“气韵”,但“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且结合具体画家、画迹而论,使人对“气韵生动”有较具体、深入的感知。他还提出“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此处气韵有“神”之意,说明了形与神、形似与骨气的辩证关系,其以神带形的思想是顾恺之以形写神论的发展;“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在阐发“骨法用笔”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形与神、意与笔的关系。张彦远认为“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至于传模移写,乃画家末事”,对“六法”的后二法之孰轻孰重,看法极正确。“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对另外二法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与居主导地位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之关系,也论述正确、得体。
《历代名画记》的理论、学术价值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论山水画的发展史,能抓住要点,善于概括,所言唐代以前的特点、缺点,均可验之于画迹;且不着眼于年辈,谓“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亦有见地。其论师资传授和南北时代,清晰而周详,对知人论世,了解绘画风格演变,对研究画史颇有助益;而通过具体画例来明白了解时代、区分南北的重要,对创作实践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书在论顾陆张吴用笔时,不仅准确地指出了四位大画家的用笔特点,并以顾、陆为密体,张、吴为疏体,亦为具眼之见;“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不周而意周”等论意、笔关系之见,亦为后人所珍视;其“一笔而成”,“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的观点,在后来更是代有阐发。此外,此书论画体时,突破了神、妙、能、逸“四格”之说,而立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以“自然”为最上,此说虽未为后人所重,但如诗中陶潜之被唐宋推崇,宋元以后文人画“水墨最上”,倡自然天趣,在崇尚“逸品”背后,仍折射出“五等”中以“自然”为最高的精神。
有《王氏画苑》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新刊本有《中国美术论著丛刊》本,秦仲文、黄苖子点校,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又有俞剑华注释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 唐朝名画录   笔法记 ☛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Lidaiminghuaji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绘画通史,成书于唐代大中七年至大中十三年(853—859),为张彦远所著。全书共十卷,分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画家传记及作品。书中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用:“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对谢赫的“六法”作了进一步阐发,强调“气韵”、“骨气”,提出“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在绘画品评方面,他列出自然、神、妙、精、谨细的品第,明确了对绘画创作的要求以及品评作品高低的标准。他对绘画的师承、风格的演变和时代的特点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全书还汇集了古来370余位画家的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提供了绘画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 叙画   林泉高致 ☛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唐)张彦远著。10卷。前3卷通论画家,并记述长安、洛阳两京和外州的寺观壁画,以及古书画的跋尾押署,宫廷和私人的收藏印记等。后7卷收录从轩辕时起至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370余画家的小传。

☚ 中国古代画论要籍简介   唐朝名画录 ☛

历代名画记

中国画史著作。唐张彦远撰。共10卷。前3卷通论画家,并记述长安等地的寺观壁画及古画跋押署及官、私印记,兼论“六法”,突出立意和用笔,指出画风随时而易,对前代画家有疏体、密体之分,对书画用笔同理有卓见。后7卷作了370余位画家小传,并收录若干画家画论。为中国画史著作存世之最早者。

历代名画记

十卷。唐张彦远撰。张彦远之生平见 《法书要录》。张彦远祖上屡及高官,家中广聚“法书名画”,因而自幼备受熏陶,且对“收藏鉴识自谓有一日之长”,于是潜心钻研、精心选择,著有《法书要录》和《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即大中元年。全书共十卷,前三卷皆为画论,后七卷则以年代之远近为序,尽为历代画家小传。其中第一卷以“画之源流”、“画之兴废”、“历代能画人姓名”、“论画六法”以及“论画山水树石”等,论述了绘画与风化教育之关系,对南齐谢赫画法六论加以阐述,肯定了“六法” 的评论标准; 第二卷则以 “师资传授南北时代”、“顾陆张吴用笔”、“画体工用拓写”、“名价品第” 及“鉴识收藏阅玩”等,论述了历代画家流派及其师承关系,对名家技法亦有评论,强调立意和用笔,说明绘画风格的演进,指出书画用笔同理;第三卷则真实记录了唐代 “两京外州寺观画壁”,采存了“古今之秘画珍图”等古代重要书画目录专篇,对唐代古藏家的“跋尾押署”、“公私印记”以及“装褙裱轴”亦有精深见解。后七卷记录了自上古至唐会昌元年(841)间三百七十余位画家小传,叙述扼要,各有画评。由于张氏家藏颇丰,陶冶日久,慧目识珠,故收录赅备,见解独到,对后世影响甚广。但由于后七卷中历叙上起轩辕下至唐会昌年间之三百七十四(是书载三百七十二人)画人小传与第一卷之第三篇相杂复,而被后人议论纷纷。据宋人晁公武之《郡斋读书志》载唐张彦远有《名画猎精》六卷,所叙内容与《历代名画记》前三卷“大略相似”,但后传佚。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亦“列有是书”,但注曰无名氏撰。清人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中则认为《历代名画记》之初稿曰“名画猎精”,后又续成历代画人小传,“另编是记,而未及移卷一之第三篇于历代小传之首也。其初稿本虽不载入史志,而别自流传,晁氏因得以志之尔。”近人余嘉锡赞成周氏之考,且以为张彦远续做“历代画人小传”后,改题为《历代名画记》时,重新编订《名画猎精》原六卷内容成为今《历代名画记》之前三卷。《历代名画记》资料繁丰,征引翔实。不但其中“鉴别之精”满蕴真知灼见,而且收录若干画家之画论,颇为详尽。如顾恺之之《论画》、《魏晋胜流名画赞》以及《画云台山记》等,“皆他书之所不载”。又如褚氏之印辨、杜诗“画肉不画骨”之论等,都存别人之无,详他人之略,为我国书画艺术的深入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史料,不愧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部通史性画史要籍。《历代名画记》有明王世贞刻《王氏画苑》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续百川学海》本、明刊本,《四库全书》本。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标校本,196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俞剑华注释校注本。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为中国画史著作,作者是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共有十卷。张彦远字爱宾,河东 (今山西永济) 人氏。生于815年,卒于875年。此书写于大中元年 (847)。集所见闻,甚为完备。前三卷通论画学,兼论 “六法”,一论叙画之源流,二叙画之兴废,三、四叙古画人之姓名,五论画的方法,六论画山水树木,七论传授南北时代,八论顾、陆、张、吴用笔,九论画体工用描写,十论名阶品第,十一论鉴识收藏阅玩,十二叙自古跋尾押署,十三叙自古公私印记,十四论装褙裱轴,十五论西京 (长安、洛阳) 外州寺观画壁,十六论古今之秘画珍图。张彦远认为绘画功能是 “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进而言之: “见善足以戒恶; 见恶足以思贤。留于形容,或昭盛德之事; 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亡迹。” 其论 “六法”,强调立意和用笔; 指出画风演变,因时而异;提出 “古人之意,在显其所长”,“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后七卷系从轩辕时起,至唐会昌元年间,到历代名画家共373人小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谓:“述所闻见,极为赅备。” 除吸取别人评论外,亦有己见,如对画家的师承关系、时地、画格、品评等,立言允当。征引皆有出处,其中收录若干画家画论,尤为可贵,间有资料舛错并鄙视民间画工处。

☚ 农民战争   古画品录 ☛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为中国画史著作,作者是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共有十卷。张彦远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氏。生于815年,卒于875年。此书写于大中元年(847)。集所见闻,甚为完备。前三卷通论画学,兼论“六法”,一论叙画之源流,二叙画之兴废,三、四叙古画人之姓名,五论画的方法,六论画山水树木,七论传授南北时代,八论顾、陆、张、吴用笔,九论画体工用描写,十论名阶品第,十一论鉴识收藏阅玩,十二叙自古跋尾押署,十三叙自古公私印记,十四论装褙裱轴,十五论西京(长安、洛阳)外州寺观画壁,十六论古今之秘画珍图。张彦远认为绘画功能是“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进而言之: “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于形容,或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亡迹。”其论“六法”,强调立意和用笔; 指出画风演变,因时而异;提出 “古人之意,在显其所长”,“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后七卷系从轩辕时起,至唐会昌元年间,到历代名画家共373人小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述所闻见,极为赅备。”除吸取别人评论外,亦有己见,如对画家的师承关系、时地、画格、品评等,立言允当。征引皆有出处,其中收录若干画家画论,尤为可贵,间有资料舛错并鄙视民间画工处。

☚ 农民战争   古画品录 ☛

历代名画记

我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唐张彦远撰,成书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全书共十卷。前三卷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演变与发展、绘画技法与理论,以及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等。第四卷至第十卷,介绍了自上古传说时代直到晚唐会昌年间三百七十余名画家的生平事迹。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资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