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卵裂与胚泡的形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卵裂与胚泡的形成

卵裂与胚泡的形成

卵裂和胚泡形成是卵子受精后的两个连续发育过程或阶段,前者为受精卵在输卵管中连续分裂形成桑子状桑椹胚的阶段;后者为桑椹胚到达子宫腔后渗入子宫液形成具有囊腔的囊胚的形成过程。
卵裂的形成 卵裂是受精卵连续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将卵分隔为许多小细胞的过程。卵裂后的细胞称为卵裂球。卵裂时,卵的体积并未增大,但是细胞核与细胞质在比例上发生了显著改变。每分裂一次,核物质重新合成增多,细胞质总量不变。卵裂的作用意义有三方面:
❶卵裂球在卵裂的过程中,核质比例和卵质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❷卵裂可使体积大于成体细胞数十倍的受精卵最后达到重建本物种成体时细胞大小的恒定体积的水平;
❸卵裂结果分成许多小细胞,有利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重排和在形态形成运动中的胚体造形。
哺乳类的卵内含卵黄物质极少,属于均黄卵,卵裂为全等卵裂。人和猴的卵裂相似。猴的第一次卵裂约在受精后的29.3小时,第3~4日到达桑椹胚期。在人类输卵管中已先后收集到卵裂前的受精卵和受精后1.5~2.5天的2细胞时期的珍贵标本。根据体外人工受精的观察,在受精后29小时开始卵裂为2细胞期(shettles,1970)。40~50小时为4细胞期;60小时后到达12~16细胞期,与第3日在输卵管中发现的12细胞桑椹胚相当。此时透明带仍未脱落。在体内约于第3~5天由输卵管下降至子宫腔中(图1)。

图1 卵巢周期、受精及人胚第一周的发育图解

1.初级卵泡 2.生长卵泡 3.成熟卵泡 4.排卵5.次级卵母细胞 6.输卵管伞 7.受精 8.合子9.2细胞期 10.4细胞期 11.8细胞期 12.桑椹胚期 13.胚泡 14.子宫内膜 15.子宫肌层


早期卵裂球仍具有全能发育的潜能,将2细胞期的卵裂球分开,或将桑椹胚分为二半后,每半均可演变为一个全胚。人类同卵挛生和连体怪胎可能和卵裂期或胚泡内细胞团不正常的裂分为二有关(估计约有25~30%是由于2细胞期卵裂球分离造成的结果)。
胚泡的形成 胚泡也称囊胚。桑椹胚在子宫腔中继续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同时宫腔中的分泌液通过透明带渗入细胞间而逐渐形成一囊腔,称为囊胚腔或胚泡腔。囊腔的增大,使细胞分为二部分,包围在胚泡腔外的为扁平细胞层,该层与取得母体营养有关,将演变为胎盘的一部,称为滋养层;位于动物极中央的细胞,集聚成团,将演变为胚体和一部分胎膜,称为内细胞团,或称胚结(图2)。这一时期的胚胎称为囊胚,在哺乳类通称为胚泡,为受精后4~4.5天的胚胎。随着子宫液渗入量增多,胚泡腔增大,内细胞团便偏位于一侧,整个胚泡的体积增大至0.25 mm。子宫分泌液中含有糖原及粘多糖等物质,为植入前胚泡的营养来源,又称为“子宫乳”。胚泡到达子宫腔2天后(5天胎龄),透明带消失,胚泡的滋养层细胞便直接与子宫内膜接触。5~6天胎龄的胚泡,由于滋养层的动物极一端细胞的粘性,胚泡内细胞团一端的滋养细胞与子宫内膜上皮紧密接触。在第7天时,滋养层细胞增殖侵生,扩大表面植入的范围,开始作植入子宫内膜的准备。

图2 卵裂及胚泡形成模式图(自Moore)

A.二细胞期 B.四细胞期 C.八细胞期 D.桑椹胚期 E.胚泡早期 F.胚泡晚期

1.极体 2.透明带 3.卵裂球 4.内细胞团5.退化中的透明带 6.胚泡腔 7.滋养层

☚ 受精   胚泡的着床与植入 ☛
000010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