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及瘤样病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及瘤样病变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及瘤样病变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和瘤样病变是一类卵巢疾病而非真性的卵巢肿瘤,它们或呈囊性结构或为卵巢组织的局部增生,是生育年龄妇女卵巢肿大最主要的原因。其重要性在于需与肿瘤相鉴别。
卵泡囊肿 是由于卵泡受刺激,卵泡液潴留而成,其表面光滑、壁薄,直径不超过5~6cm,囊液清亮,含有雌激素。镜下所见:囊壁表面被覆单层或多层颗粒细胞,有时颗粒细胞消失,只有卵泡膜细胞。有时囊内出血,称为卵泡血肿。
卵泡囊肿可发生在绝经前的任何年龄,多数无症状,也可伴有月经周期紊乱,为短暂的停经或功能性子宫出血,偶可因囊肿破裂出血或扭转引起急性腹痛而被误诊为宫外孕或阑尾炎。这些囊肿常由于液体被吸收或囊壁破裂而自行消失,因此无需特殊处理,但应定期复查,以资与肿瘤鉴别。
黄体囊肿 较卵泡囊肿少见。由于排卵后黄体持续存在或伴有出血和血浆渗出所致。囊肿呈黄色,单房性,直径5~6cm(正常情况下很少超过3cm)。镜下所见: 囊壁被复多层黄素化的颗粒细胞,其外周尚有薄层黄素化的卵泡膜细胞。陈旧的黄体囊肿囊壁可有玻璃样变。囊内液体色黄而清亮。如囊内有出血则称黄体血肿。黄体囊肿退化后即成为白体。
黄体囊肿只发生在有排卵的妇女,有时可使经期后延或经血淋漓。偶因囊肿破裂而出现腹痛及内出血症状,与宫外孕甚为相似。妊娠黄体也可增大为囊肿,一般于妊娠3个月后自然消失。该类囊肿如无并发症,一般无需处理,可定期复查,与真性肿瘤相鉴别。
黄素囊肿 多见于葡萄胎或绒毛膜癌。由于大量绒毛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而引起。囊肿光滑,壁薄,多为多房及双侧性。其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10~15cm,甚至更大。囊内含清亮液体。镜下所见: 囊壁被复多层黄素化的泡膜细胞,有时可见黄素化的颗粒细胞。
黄素囊肿亦可发生于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Rh因子致敏(Rh semsitization)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口服较大剂量的氯菧酚胺可产生卵泡囊肿,多发性黄体及黄素囊肿(过度刺激综合征)。黄素囊肿可伴发腹水,亦可发生蒂扭转及破裂出血。在无上述并发症时,当葡萄胎或绒毛膜癌治疗后,性腺激素水平下降,黄素囊肿可自然消退,不需治疗。如不能自然消失,则需手术治疗。
生发上皮包含囊肿 由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陷入卵巢皮质中形成,单发或多发,一般较小,囊壁被复单层立方或矮柱状上皮,囊内有清亮液体。此类囊肿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
卵巢旁囊肿 卵巢系膜中的胚胎遗留性中肾管或中肾旁管也可发生潴留囊肿,称卵巢旁囊肿。它位于阔韧带内,在卵巢与输卵管之间,其大小不一,自数厘米至20cm以上不等,在大的囊肿表面可见输卵管在其上伸延,卵巢位于其下方,但都不形成囊肿的一部分。囊肿的外壁光滑,由阔韧带的腹膜被盖,囊中有清亮液体。镜下可见囊肿的内壁被覆单层立方形或低柱状上皮,有少量不明显的乳头形成,囊壁中常有平滑肌纤维束。
在临床上卵巢旁囊肿难与卵巢囊肿区别,手术中,如能肯定诊断则仅需作囊肿切除,保留卵巢及输卵管。
妊娠黄体瘤 是受绒毛促性腺激素刺激产生的黄素细胞的结节性增生。只发生在妊娠的后三个月中,患者大多数为30岁以下的经产妇。妊娠黄体瘤由数个棕色边界明显的结节形成,平均直径6cm,双侧者占1/3。结节于产后自然消失,但可于下次妊娠时再发。镜下所见:病变由形态一致的高度黄素化的细胞组成实性结节。
妊娠黄体瘤多无症状,于剖宫产或产后绝育术时偶然发现。由于黄素细胞产生过多的雄激素,产妇及胎儿可有轻度男性化表现。在手术过程中肉眼检查不能确定诊断时,应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决定卵巢的去留。
卵泡膜细胞增生症 是卵巢间质细胞弥漫性增生,伴有多发性黄素化灶,又名间质泡膜细胞增生症、泡膜细胞瘤病。患者的双侧卵巢受累,可增大至直径7~8cm,亦有更大者;一般为实质性,但卵巢被膜下亦可有少数囊性卵泡。镜下可见由卵巢间质细胞演变而来的胞浆内有空泡并含有脂质的黄素化细胞束,这些细胞可产生过多的雄激素。卵泡膜细胞瘤与本病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均相似,但本病以双侧卵巢累及为特点。
临床特征为渐进性的男性化。随月经初潮开始,多数于20~30岁时诊断。先有月经不规则,继而月经稀发或闭经。患者多有肥胖、高血压及糖代谢异常。故卵巢不大者应与肾上腺男性化相鉴别。本病尚可伴发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腺癌。治疗可用卵巢楔形切除术或药物治疗以促使排卵。
皮质间质增生症 是结节性或弥漫性卵巢间质增厚,主要在卵巢近表面的皮质部分。双侧卵巢呈轻度或中度增大。镜下所见为间质的梭形细胞明显增生。本病可同时伴发子宫内膜腺癌、乳腺癌、子宫平滑肌瘤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等症,故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门细胞增生 门细胞与睾丸的间质细胞 (Leydig'sCell)同源,是卵巢的正常组成部分,位于卵巢门部,靠近神经。在其胞浆中可找到Reimke结晶——大小不等的棒状结晶。门细胞增生在新生儿及孕期较多,提示与促性腺激素升高有关。有伴发隐性男性化的病例报道,但临床往往并无异常。当门细胞增生极度明显时,与结节性增生或门细胞瘤不易鉴别。但门细胞增生多为双侧性,且卵巢大小多无变化。
卵巢大片水肿 本症极为罕见,为单侧或双侧卵巢明显的弥漫性肿大,质软,半透明。切面可见多个小囊,镜下可见卵巢皮质及髓质有弥漫性水肿,皮质可见胞浆红染且呈颗粒状的细胞或聚集成细胞巢。有一定的证据说明其产生雄激素。本病患者均为年轻妇女,可有不育、月经不规则或男性化症状,并可有急性腹痛。剖腹探查时可见卵巢蒂有完全或不完全扭转,且在右侧。卵巢的大片水肿可能与卵巢系膜反复扭转造成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有关。治疗时可切除病变部位的卵巢,肿块不大又无男性化表现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是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时,由于周期性出血,经血贮留使卵巢呈囊性增大,又称巧克力囊肿。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条。
硬化囊性病症 又称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增大可达正常卵巢的两三倍,也可无明显增大。由于纤维包膜增厚卵巢表面光滑呈白色,切面可见多数滤泡,见“多囊卵巢综合征”。

☚ 卵巢肿瘤   卵巢生发上皮来源的肿瘤 ☛
000114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