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藏高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大的高原。绝大部分在中国境内,即青海、西藏2省区的大部分和新疆、甘肃、四川、云南4省、自治区的少部分。位于中国大西南,约25°~40°N,约74°~104°E。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横断山、岷山,东西长约2800km;北起阿尔金山、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南北宽约300~1500km。总面积约240万km2,约占中国陆地面积25%。一般海拔3000~5000m,山岭海拔多在6000m以上,山峰海拔多在7000m以上。青藏高原随地质年代地貌隆起演进为:全新世,高原面高度加速上升到4300~4700m,晚更新世,高原面高度整体上升到4000m,中更新世,高原面高度强烈上升到3000m;早更新世,高原面高度强烈上升到2000m;上新世,由于构造活动弱,高原面高度上升到1000m。更新世累计上升幅度达3000~4000m,若按晚更新世10余万年计算,年均上升10mm以上,至今仍以年均5~6mm的速度上升。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km2,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高原雪线高度在海拔4500~6200m;高原冻土面积约150万km2;高原湖泊约1500多个,总面积约3.2万km2;高原年均温度由东南部的20℃以上,递降至西北部的-6℃以下;高原降水量也由东南部的约2000mm,渐减至西北部的50mm以下。 青藏高原 030 青藏高原中国最大高原。位于青海、西藏、四川西北部。面积约2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4。海拔在4000—5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脉,为山地性高原。湖泊众多,冰川广布,雪山连绵。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许多大河的水源。按地形差别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及川藏高山峡谷等。因地势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岩浆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 ☚ 高原 云贵高原 ☛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Qingzang gaoyuan地球上最高的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山地等广大地区,面积约为2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 500米,居世界高原均高之冠,有“世界屋脊”之称。青藏高原从形态特征上看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山原,即在广大高原面基础上耸立着一些更高的山岭。高原四周为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等山脉环绕。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在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等山脉之间,有许多盆地和宽谷,山岭海拔多在6 000米以上。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但在高原上,山地往往显得很低矮,比高不大,有如丘陵,山坡和缓,不再呈峻峭的高山地形,有“远看是山,近看是滩”的感觉。青藏高原另一显著特点是湖泊众多。这是由于高原上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面积为4 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 196米,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西藏自治区的纳木湖,面积约1 94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71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的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和鱼类,为发展化学工业和水产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是高原畜群主要集聚地。青藏高原光照资源极为丰富,大多数地区的日照时间都在12小时左右,全年日照总时数一般为2 500—3 200小时,比它东面的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和江南丘陵地区多50—100%。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也强,这里地面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年得到的太阳辐射能为140—180千卡,比上述三个地区也高出50—100%,因此太阳光能的利用,又将是青藏高原的一项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青藏高原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年轻。早在一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浩瀚的海洋,直到近几百万年,这块地壳大幅度强烈隆起,才形成现在的“世界屋脊”,而且隆起抬升的情况延续至今。青藏高原还有许多山间河谷盆地,藏南谷地是其中最大的一条。高原东南部,由于河流切割,也存在着一系列南北走向的深切峡谷。这些河谷盆地的地势较为低平,气温较高,农田灌溉条件较好,是青藏高原主要耕作区。有的河谷两侧山坡还有森林,特别是高原东南部的峡谷地区,是我国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 ☛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部分。东西长2700公里,南北宽1400公里,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享有“世界屋脊”的称号。高原上由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和宽广的谷地所组成。高原上的高山冰雪融水,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上湖泊众多,总面积达30974平方公里。地热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位于中国西部及西南部。西起喀喇昆仑山,东至岷山、邛崃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北到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主要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占全国的1/4。平均海拔在4500米,是我国和世界最高大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恰似我国西南地区的屏壁。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长江流域西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省大部、云南省与四川省的西北部、甘肃省西南角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缘。东西长约2700公里,南北宽约1400公里,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为我国四大高原之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地势总特点是边缘高山环绕,内部山脉与宽谷或盆地相间。高原内部为一系列东西延伸的巨大褶皱山系,从北向南有喀喇昆仑山系、唐古拉山系、冈底斯山系与念青唐古拉山系,它们在高原西端与西来的兴都库什山系挤在一起形成帕米尔“山结”。山系之间纵谷、湖盆或洼地交错。周边山地沟谷深切。5000米以上的高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高原高寒,冻土广布,冰缘地貌发育。 ☚ 鄂西山地 江源高平原 ☛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和最年轻的高原。位于中国的西部及西南部。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自横断山,西至国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行政上包括西藏自治区及青海省的全部以及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地区,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陆地面积的1/4强,但居民稀少,还不到全国总人数的1%。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地势的极大隆起及其能产生的强烈热力、动力作用,以及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加之此处纬度较低,故自然环境十分独特,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与中国其他自然地理区有很大差别,也不同于地球上其他山地、高原地区。因此长期以来,为很多国内外学者所注目。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大规模的地壳变动——喜马拉雅运动密切相关,这一运动不但形成了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而且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起。晚第三纪上新世时,青藏地区只不过海拔1000米左右,而此后的几百万年间,青藏高原才大面积大幅度地上升至现在的高度。现在青藏高原已成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大河流的发源地。这里山岭海拔超过6000米,高峰上终年积雪。湖泊也很多,有纳木错、青海湖等。按地貌区域差异,又可将青藏高原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及川藏高原峡谷等亚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