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藏高原综合考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藏高原综合考察 009 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总面积20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领土的四分之一,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4000米以上。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对青藏高原的考察研究。从50年代开始,先后组织了多次综合考察。其中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进行的第五次考察规模最大。这次考察从1973年到1976年,历时四年。参加的单位有91个,1200余人。考察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对有关高原的形成、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结合西藏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科学依据。这次考察,论证了青藏高原几亿年来的地质发展史、古地理环境的变迁和地球物理场的特征,提出了高原隆起原因的初步看法。基本阐明了高原隆起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演变和分异规律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系统地记述了高原的生物区系并初步揭示了其组成、发生与演化规律。全面评价了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和地热、水能等动能资源。此后,对青藏高原的考察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1987年10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首次进入青藏高原西北部的无人区进行考察,这次考察计划五年完成。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综合考察也进行多次,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1988年,对青藏高原的考察转入对西藏北部、新疆南部、青海西部的全面考察。有40多部关于青藏高原的自然科学专著陆续问世。 ☚ 综合性科技成果、事件 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 ☛ 青藏高原综合考察 007 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开始于1950年。1959年开展了西部地区南水北调考察。1960年西藏综合考察队取得了农、林、牧、水利、矿产等方面的考察成果。1973年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开始对青藏高原进行第一阶段的综合考察,探明了青藏高原隆升的原因,发现了许多动植物种属; 划分并阐明了各自然带的特征及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发现了大陆上第一座高温热田,查明西藏河流年径流总量占全国1/8,水能蕴藏量占全国30%,草场面积居全国首位,森林资源居全国第二位,划分了8个农业区并进行了论证,共撰写了34部科学专著,计1600万字。1981年开始第二阶段考察,重点为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除完成中心任务外,增设5项生产性综合研究专题。第三阶段的考察,于1987年开始,对喀喇昆仑山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已取得一批成果。1988年对乌克库勒火山群进行多学科的大规模综合考察,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 黄土与黄土环境研究 泥石流研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