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印刷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印刷术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早期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刻版印刷术”源于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5世纪出现的拓印碑石等方法。唐代盛行的刻板印刷术,先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亚洲国家,影响到非洲和欧洲。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11世纪以后,印刷术出现了许多重大改革和发明。北宋庆历年间,毕昇首创泥活字版,这种活版印刷比刻版印刷方便、省时、经济,开创了印刷史的新纪元。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架,提高了排字效率,堪称印刷史上的重大革新。后来又陆续出现使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造的活字,因金属活字不易附着水墨,未能推广。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滕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版,用油墨印刷,奠定了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基础。

印刷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一般指的是雕版印刷术和活版印刷术。2世纪末中国的拓印是雕版印刷术的雏形。约在7世纪初,距今1300多年前的中国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现在唐印本较早的雕版印刷品有868年(唐咸通九年)的《金刚经》最为有名。活字印刷术是1041~1048年(北宋庆历年间)毕发明的。王祯是活字印刷术的改进者,他于1295~1300年间设计制作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架。1298年(大德二年)他用这套木活字印刷了《旌德县志》。自唐代初期至清代末期1300年间,中国一直以雕版印刷为主。1450年前后,德国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以后,传统的雕版与活字版逐渐被石印和铅印所代替。

印刷术

印刷术

隋朝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即刻本印刷,它是将一篇文章用反手字刻在木板上,在木板上刷墨,凸起的字受墨,从而可以将文章印到纸上。唐代印刷业十分发达,四川成都几乎成了刻书的中心,大量农书、医书、历书、字帖由此流传到全国各地。
佛教传入我国后,印刷术则被用于大量印制佛经和佛像。1900年在伦敦发现了一部唐代刻印的 “金刚经” (刻印时间为公元868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印有出版日期的印刷品。欧洲最早印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德国南部的 “圣克利斯多夫画像”,日期是1423年。雕版印刷术在宋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留存至今的宋代刻本的书籍有七百多种,每本都十分精美。公元971年在成都刻印的全部 《大藏经》 共1046部,5048卷,雕版达13万块,花费了数年之久,这是世界印刷史上规模浩大的工程之一。但雕版印刷术自有其缺点。
作为对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宋代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技术产生了一个伟大的飞跃。毕升是一位优秀的刻字工人,活字印刷的原理与现代印刷术完全相同,分三个步骤: 先制活字,毕升所用材料是胶泥,在胶泥方块上刻好字后用火焙烧,使之坚硬如瓷,所有的字用纸袋装好按韵排列。其次是排版,在铁板上放松香、蜡以及纸灰的混合物和一个铁框,装拣出来的字排在铁框中,等排满一框即对铁板加热,使松脂溶化,用一平板将泥活字压平,等冷却之后,字就固定在铁板上了,版即制好。版制好后是印刷,方法与雕版印刷术一样,印刷完毕再将铁板加热,使松香和蜡溶化,将泥活字取下放好,以备再用。毕升的活字印刷术确实克服了雕版印刷费工费时的缺点。1241年至1451年左右,也就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二百多年,已有人试用活字印刷术印行佛教经典。
活字印刷术在毕升之后不断发展,在活字材料、拣字方法方面都有不断改进。元代著名农学家王桢创造了木活字印刷术,并于1293年用此法试印了他本人的著作 《旌德县志》,印刷速度加快。木活字改变了泥活字容易破损的缺点,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进步。王帧还创造了转轮排字架,将所有活字都按韵排在可以转动的轮盘上,大大提高了拣字速度,减轻了拣字工人的劳动强度。在他的农学名著《王帧农书》 里,还专门写了一节 “造活字印书法”,这是世界上最早阐述活字印刷工艺的著作。除泥活字、木活字外,还出现过磁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今天流行的铅活字在我国15、16世纪就已出现。中国雕版印刷术大约于12世纪传到埃及,而活字印刷术则通过维吾尔人传入高加索,再传到小亚细亚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以及欧洲,保存到今天的世界上最早木活字是维吾尔文的。

☚ 有线通信   冶铁技术 ☛
印刷术

印刷术

隋朝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即刻本印刷,它是将一篇文章用反手字刻在木板上,在木板上刷墨,凸起的字受墨,从而可以将文章印到纸上。唐代印刷业十分发达,四川成都几乎成了刻书的中心,大量农书、医书、历书、字帖由此流传到全国各地。
佛教传入我国后,印刷术则被用于大量印制佛经和佛像。1900年在伦敦发现了一部唐代刻印的 “金刚经”(刻印时间为公元868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印有出版日期的印刷品。欧洲最早印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德国南部的 “圣克利斯多夫画像”,日期是1423年。雕版印刷术在宋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留存至今的宋代刻本的书籍有七百多种,每本都十分精美。公元971年在成都刻印的全部 《大藏经》共1046部,5048卷,雕版达13万块,花费了数年之久,这是世界印刷史上规模浩大的工程之一。但雕版印刷术自有其缺点。
作为对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技术产生了一个伟大的飞跃。毕昇是一位优秀的刻字工人,活字印刷的原理与现代印刷术完全相同,分三个步骤: 先制活字,毕昇所用材料是胶泥,在胶泥方块上刻好字后用火焙烧,使之坚硬如瓷,所有的字用纸袋装好按韵排列。其次是排版,在铁板上放松香、蜡以及纸灰的混合物和一个铁框,装拣出来的字排在铁框中,等排满一框即对铁板加热,使松脂溶化,用一平板将泥活字压平,等冷却之后,字就固定在铁板上了,版即制好。版制好后是印刷,方法与雕版印刷术一样,印刷完毕再将铁板加热,使松香和蜡溶化,将泥活字取下放好,以备再用。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确实克服了雕版印刷费工费时的缺点。1241年至1451年左右,也就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二百多年,已有人试用活字印刷术印行佛教经典。
活字印刷术在毕昇之后不断发展,在活字材料、拣字方法方面都有不断改进,元代著名农学家王祯创造了木活字印刷术,并于1293年用此法试印了他本人的著作 《旌德县志》,印刷速度加快。木活字改变了泥活字容易破损的缺点,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进步。王祯还创造了转轮排字架,将所有活字都按韵排在可以转动的轮盘上,大大提高了拣字速度,减轻了拣字工人的劳动强度。在他的农学名著 《王祯农书》里,还专门写了一节。“造活字印书法”,这是世界上最早阐述活字印刷工艺的著作。除泥活字、木活字外,还出现过磁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今天流行的铅活字在我国15、16世纪就已出现。中国雕版印刷术大约于12世纪传到埃及,而活字印刷术则通过维吾尔人传入高加索,再传到小亚细亚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以及欧洲,保存到今天的世界上最早木活字是维吾尔文的。

☚ 有线通信   冶铁技术 ☛

印刷术

中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首先出现于黄河流域。经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
雕版印刷术发明的确切年代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在唐初贞观年间。其工艺过程是用质地紧实的木材作原料,制成整齐的木板; 在木板上反刻出所要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使其成阳文凸字;在刻成的雕版上刷墨; 然后覆上纸张,用刷子刷印,即可得到需要的印刷品。现存最早的印刷品《陀罗尼经》 (藏于韩国),刻于704年~751年之间,据有关学者考证,是在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翻译刻印的。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标有年代的木板印刷品是咸通九年(868年)王玠出资刻印的《金刚经》 ,全卷完整无缺,刻印技术已很成熟。到了宋代,雕版印刷空前繁荣,北宋都城开封等地成了印刷的中心。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用手抄书既费时费力又容易讹误的状况,使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普及成为可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雕版印刷术发明不久,就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并西传至阿拉伯一带。其后又相继传入埃及和欧洲各国,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了不容低估的推动作用。
雕版印刷虽比抄写方便,但每页必需雕刻一版,刻一部书,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费用浩大,雕版的存放也不方便。有鉴于此,北宋庆历年间平民毕昇(?~约1051)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其制作工艺是: 用胶泥制成一个个活字,用火烧硬,依字韵分类放在小木格内; 排版时把活字排在带框的铁板上,板上敷一层用松香、蜡和纸灰混成的药剂。字排好后,将铁板放在火上烘烤,使药剂稍熔,用平板把字压平,冷却后活字固定在铁板上,便可开始印刷。活字印刷术使活字可重复使用,克服雕版印刷重复刻板的麻烦,是印刷史上的重大创新。沈括在 《梦溪笔谈》 中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事迹做了详细记载。南宋周必大用泥活字印刷自撰的 《玉堂杂记》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的书籍。元代山东人王祯是开始用木活字印书的第一人,他同时发明了转轮排字架,进一步改进了活字印刷术。在其所著《农书》 中,他把整套的活字印刷的方法与经验都记载下来。他用木活字印的《旌德县志》 是世界上第一部用木活字印的书。元明时期,还出现了用锡、铜及铅制成的金属活字。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首先传到了亚洲各国,以后又影响到了欧洲和全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四大发明” 之一。

印刷术

印刷术

对把文字、图画等制成版、涂上油墨、印在纸张上的全部技术过程的总称。在我国,早期的手工印刷多用棕刷蘸墨刷在印版上,然后铺上纸,再用干净的棕刷在纸背上用力擦过。因而这一过程被称为“印刷”。在欧洲,早期的手工印刷机是根据压榨机的原理,使印版和纸紧紧地贴在一起,因而这一过程使用压榨机(Press)这个词来表达。最早的印刷术,是7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雕版印刷,即在木板上刻字或图,作为底版。1041—1048年间,我国的毕升发明了胶泥活版印刷术。1300年前后,在土耳其斯坦出现了第一批木刻活字。1314年,我国的王祯也将胶泥活字改进为木刻活字。1390年前后,在朝鲜出现了第一批金属活字。1438年,德国人约·古登堡在斯特拉斯堡发明了铅活字,并建立了印刷所。1445年,我国的华燧发明了铜活字。1452年,古登堡在美因兹完善了他的印刷术,并使之在欧洲迅速传播开来。1457年,在德国的纽伦堡出现了第一张印刷新闻纸。马克思高度评价了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427页)当代先进的印刷术已经抛弃了昔日的活字排版,改为计算机排版、激光照排、胶版印刷等等,全部用计算机控制。

☚ 卡特赖特模式   生命传播结构 ☛

印刷术yin shua shu

art of printing

印刷术

art of printing;printing typography

印刷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公元四世纪左右,人们已发明了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隋唐之际出现了雕板印刷。唐时,雕板印刷在民间已颇为流行。现存最早的雕板印刷品为唐咸通九年(868)四月十五日印制的《金刚经》。1900年发现于敦煌石窟藏经洞。1907年为斯坦因盗到伦敦。宋代时,平民毕昇发明了泥活字,活字印刷问世。至元代,王桢又创制了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架,印刷术有了更大的发展。八世纪后期,我国雕板印刷传到日本;十二世纪前后,传到印度;十三世纪时,欧洲经由波斯接触到了这一技术。约在十四世纪,我国活字印刷传到了朝鲜、日本,并经波斯、埃及等传到欧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