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印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印典

印典

印章典故选辑。八卷。清朱象贤编纂。朱象贤(生卒年不详),字行先,号清溪子。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受业于扬宾、沈德潜。《印典》成书于康熙壬寅(1722)年。
《印典》分“原始、制度、赉予、流传、故事、综纪、集说、杂录、评论、镌制、器用、诗文”等十二目,依类摘录古书中有关印章的纪事、论说及诗文。作者自序编辑之旨曰:“予家贫识陋,不能一见汤盘孔鼎,而秦、汉印章犹有流传,得窥其妙,故每涉猎群书,采录类聚,编成八卷,名曰《印典》,好古君子欲知古印渊源,不外乎此矣。”卷末有康熙壬寅白长庚跋,称作品“所引宋王基《梅庵杂记》、《蜗庐笔记》、叶氏《游艺杂述》、元宋无考《古纪略》四书,皆得之槜李曹氏钞本,为诸家所未见”。而此书的精华部分是前四卷,既详细介绍了历代印章的形式、特征、制度和流变,又体现了其与众不同的结构特征。
“原始”篇始曰:“古印良可重矣,可以考前朝之官制,窥古字之精微,岂如珍奇玩好,而涉丧志之讥哉。但去古久远,几昧从来,若不奥稽往昔,谁复知其原本。”继而介绍“天王符玺、赤帝符玺、天王玉玺、龟颔印、玺节、乌巢玉玺、传国玺、印玺检奸”等八件稀世珍品。“制度”篇始曰:“今之沿袭,始自古人。不师先师成规,焉证后人之失?然而时代推迁,变更不一,是非详考,鲜知取法也。”继而介绍“秦制六玺、汉代方寸玺、紫泥封玺、皇后玺、太后玺、金章玺……”等各种印章的特征、用途和功能,凡上、下二卷,共叙“历代分别尊卑质式”七十则。“赉予”篇始曰:“印为示信之物,所系非轻,故古今封拜之所及,命令之所出,非此莫凭。”继而举自《淮南子·人间训》之“授印说吴”、《战国策》之“受印约从”等三十五则概述“历代帝王赐授大略”。“流传”篇始曰:“人随时往,心思手泽,后岂易见,凡有遗存,固宜以异宝目之也。至于玺印,为用专以文字,较优他玩,幸得留于后世,安可忽而置之。”继而录自《文献通考》之“奉上遗玺”及“探井得玺”、“锄园得印”、“营庙得玺”、“成都玉印”、“发冢得印”等四十六则典籍之记载,“用志流传”。至于“故事”者,“前人意旨不凡,言语动作,悉成韵事,故记载之所不废。印虽一物,而于用置取舍之间,或造作周旋之际,每有可传,殊足醒人耳目,助艺林之佳话也”。自《周书》“汤放桀,服天子之玺,置之天子之座”的“置玺再拜”,至《鹤岑随笔》之“雍丘刘文烈理顺传胪时”的“印绶飞起”等一百四十二则,简介有关印章、印人的“艺林佳话”。所选辑者,短小精悍,耐人寻味。
虽然其余各章所录泛泛,《四库全书提要》在注录时也评曰:“他所援据,率是秘籍,所分诸类,亦多淆杂。如:“故事”与“综纪”二门所载多相出入,又往往字句偶涉即为栏入……且杂采旧文,漫无考辨。”但是,此著采摭既富,容纳史料极广,足备考核。且古人未有集印事而成编者,其编排体制也属首创。对印学史的研究和对印章形式、特征、功能乃至流变的考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传世有康熙壬寅朱氏刊本(附《墨池编》后)、《四库全书》本、《遁庵印学丛书》本、西泠印社的《印学丛书》本和《历代印学论文选》选录本等。

☚ 印人传   篆刻针度 ☛

印典

八卷。清朱象贤撰。朱象贤号清溪,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它不详。此书采录印玺故实及诸家论说。分十二类,为原始、制度、赉予、流传、故实、综纪、集说、杂录、评论、镌制、器用、诗文。后有康熙六十一年(1722)白长庚跋,跋中称此书所引宋王基《梅庵杂记》、《蜗庐笔记》、叶氏《游艺杂述》、元宋无《考古纪略》四书,为诸家所未见,而其它援引。则多无所据。其分类也混杂不清,如“故事”与“综纪”二类所载多相出入。又往往只有字句相涉,即收入其中,如周𫗱传称取金印如斗大,系于肘后。又如辛替否传称金银不供其印。又《世说新语》称石勒使人读《汉书》,闻立六国后刻印将授。也是偶然追述旧典。如此种种皆印玺故事,未免滥收。而且又杂采旧闻,漫无考辨。吾丘衍 《学古编》曾说夏、商、周三代无印,又辩《淮南子》载子贡印事之妄。而此书“赉予”类则首载此事。总之,此书毛病不少,但采择的确宏富,大多数可为典故存于书中,而且古人集印事典故此为第一书。《四库全书》便备此一家。朱象贤称自己是宋代作家朱长文之后,所以此书初刻时附于朱长文《墨池编》之后。《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时将其分立。

印典

八卷。清朱象賢撰。是編為印章故實之概說,計列十二門: 一、原始,二、制度,三、賫予,四、流傳,五、故事,六、綜記,七、集說,八、雜録,九、評論,十、鎸製,十一、器用,十二、詩文。多摘諸書,分門類集,自述亦富,編撰有序。首載鈕讓撰序及自序,末有康熙六十一年(1722) 白長庚及侄廷詔跋文。附載於 《墨池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