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卡甘的货币供应方程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卡甘的货币供应方程式

美国经济学家P·卡甘在其 《1875~1960年货币存量变动的决定与影响》一文中提出的货币供应量决定的函数式。该方程在形式和理论结构上同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应方程式极为相似,强调货币供应的 “外生性”。但在这一方程中,卡甘以准备金存款比率 (R/D)代替弗里德曼—施瓦兹方程中的存款准备金比率 (D/R),以通货比率即通货占货币存量的比率 (C/M) 代替存款通货比率(D/C)从而提出以下方程式:

M=C+D (1)


H=C+R (2)


(3)


(4)


(4)式表示,货币供给量M由基础货币 (H)
与货币乘数的乘积所决定。该乘数有较稳定的规律可寻。在货币乘数的分母中,根据定义,(C/M) 与 (R/D) 都小于1,因而(C/M·R/D)必然总是小于 (C/M) 与 (R/D) 的任何一项。因此,若假定通货比率与准备金存款比率不变,则基础货币数量的增减变化会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变化; 反之,若基础货币数量不变,则通货比率与准备金存款比率的提高或降低必然带来货币紧缩或华币扩张的效果。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数量的变动成正比,与通货比率及准备金存款比率的变动成反比。
卡甘认为,引入通货比率(C/M) 与准备金存款比率 (R/D) 更能反映实际经济情况。他利用这一方程式分析了美国18751955年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得出的结论是: 货币存量的长期增长主要依靠追加基础货币 (H),只有很小比例 (1/10) 的增长是由 (C/M) 与 (R/D)的下降引起的。他还详细考察了货币供应量增长 (下降)率的周期性变化同商业循环的周期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政府通过改变基础货币等手段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卡甘的分析被认为是对美国历史上货币供应量决定因素的最全面、最深入也最具权威性的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卡甘的货币供应方程式与弗里德曼一施瓦兹的货币供应方程式一起成为货币学派研究货币供给时常用的两个主要模型。显然,只要有通货、银行存款及银行存款准备金三项资料,就可以计算货币存量的总规模。K·布伦纳与A. H·梅尔茨认为,这两个方程都没有考虑三项因素之间的彼此联系以及利率、物价等经济变量对此三项因素的影响。于是,他们在强调基础货币来源的同时,将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等足以影响基础货币运用情况的因素直接导入货币供给函数式中。J·乔丹也认为这两个方程不够完善,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方程式。尽管如此,布伦纳、乔丹等人方程的基本原理仍与前两个方程相类似,它们都强调中央银行操纵基础货币的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具有支配性的影响,都认为货币乘数中的各行为参数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因而由此断定货币乘数关系明确、性质稳定。货币供给量在此类模型中也就成为中央银行绝对可掌握的外生变量了。
卡甘的货币供应方程式

卡甘的货币供应方程式P.Cagan′s equations of moneysupply

美国经济学家P·卡甘在其《1875~1960年货币存量变动的决定与影响》一文中提出的货币供应量决定的函数式。该方程在形式和理论结构上同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应方程式极为相似,强调货币供应的“外生性”。但在这一方程中,卡甘以准备金存款比率(R/D)代替弗里德曼—施瓦兹方程中的存款准备金比率(D/R),以通货比率即通货占货币存量的比率(C/M)代替存款通货比率(D/C)从而提出以下方程式:


(4)式表示,货币供给量M由基础货币(H)与货币乘的乘积所决定。该乘数有较稳定的规律可寻。在货币乘数的分母中,根据定义,(C/M)与(R/D)都小于1,因而必然总是小于(C/ M)与(R/D)的任何一项。因此,若假定通货比率与准备金存款比率不变,则基础货币数量的增减变化会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变化;反之,若基础货币数量不变,则通货比率与准备金存款比率的提高或降低必然带来货币紧缩或货币扩张的效果。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数量的变动成正比,与通货比率及准备金存款比率的变动成反比。
卡甘认为,引入通货比率(C/M)与准备金存款比率(R/D)更能反映实际经济情况。他利用这一方程式分析了美国1875~1955年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得出的结论是:货币存量的长期增长主要依靠追加基础货币(H),只有很小比例(1/10)的增长是由(C/M)与(R/D)的下降引起的。他还详细考察了货币供应量增长(下降)率的周期性变化同商业循环的周期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政府通过改变基础货币等手段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卡甘的分析被认为是对美国历史上货币供应量决定因素的最全面、最深入也最具权威性的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卡甘的货币供应方程式与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应方程式一起成为货币学派研究货币供给时常用的两个主要模型。显然,只要有通货、银行存款及银行存款准备金三项资料,就可以计算货币存量的总规模。K·布伦纳与A.H·梅尔茨认为,这两个方程都没有考虑三项因素之间的彼此联系以及利率、物价等经济变量对此三项因素的影响。于是,他们在强调基础货币来源的同时,将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等足以影响基础货币运用情况的因素直接导入货币供给函数式中。J·乔丹也认为这两个方程不够完善,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方程式。尽管如此,布伦纳、乔丹等人方程的基本原理仍与前两个方程相类似,它们都强调中央银行操纵基础货币的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具有支配性的影响,都认为货币乘数中的各行为参数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因而由此断定货币乘数关系明确、性质稳定。货币供给量在此类模型中也就成为中央银行绝对可掌握的外生变量了。
☚ 货币供给弹性   丁伯根的货币供应方程式 ☛
000144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