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卡拉苏克文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卡拉苏克文化 卡拉苏克文化南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青铜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最初发现于米努辛斯克附近的卡拉苏克河(Kapacyk)畔,故名。年代约当公元前2000年末至1000年初。目前一般将该文化分为早晚两期,即前13—前11世纪的卡拉苏克期和前10—前8世纪的石峡期。属父系氏族,或曰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阶段。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手工业有青铜冶炼、制陶、纺织、制革等,也从事农业和狩猎。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文化层薄、时间短,表明居民过半游动生活。主要遗迹是墓地,每一墓地包括几十座甚至上百座墓。地表多用石板构成方形围墙,墓穴为土圹或石箱。有柱状石刻,柱头上刻有公羊头、人面或图案化的动物形象。其居民有明显的蒙古利亚人种特征,而典型器物如青铜曲柄刀和弓形铜器等也与中国北部的殷商文化相似。据此,很多学者认为在卡拉苏克文化时期,也即中国商周时期,有大批中国北部部落来到南西伯利亚,和当地居民融合后,共同创造了此种文化。 ☚ 苏勒塘巴俄遗址 (三)帝王、后妃及宗室陵墓 ☛ 卡拉苏克文化 卡拉苏克文化南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青铜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最初发现于米努辛斯克附近的卡拉苏克河(Kapacyk)畔,故名。年代约当公元前2000年末至1000年初。目前一般将该文化分为早晚两期,即前13—前11世纪的卡拉苏克期和前10—前8世纪的石峡期。属父系氏族,或曰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阶段。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手工业有青铜冶炼、制陶、纺织、制革等,也从事农业和狩猎。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文化层薄、时间短,表明居民过半游动生活。主要遗迹是墓地,每一墓地包括几十座甚至上百座墓。地表多用石板构成方形围墙,墓穴为土圹或石箱。有柱状石刻,柱头上刻有公羊头、人面或图案化的动物形象。其居民有明显的蒙古利亚人种特征,而典型器物如青铜曲柄刀和弓形铜器等也与中国北部的殷商文化相似。据此,很多学者认为在卡拉苏克文化时期,也即中国商周时期,有大批中国北部部落来到南西伯利亚,和当地居民融合后,共同创造了此种文化。 ☚ 苏勒塘巴俄遗址 (三)帝王、后妃及宗室陵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